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爵士夜色王轶

( 63 )
 
[收藏]
-  第 4 页  -

29
#46 15-9-17 13:44
这什么情况?

52
#47 15-9-18 03:39
听傻了.
爵士+飘荡的人声
直接把月亮带走了

259
#48 15-9-20 02:01
是夜。。。我已无法安然入眠

914
#49 15-9-20 10:41
刷新了我对爵士的认知~大师啊!

111
#50 15-9-21 03:11
挺好的,楼主是故意的。

162
#51 15-9-21 08:23
如果我没听错的话,楼主直接混了美剧纸牌屋的片头音乐进去对吗~~那个加弱音器的小号,圆号,弦乐
挺有个性的。

110
#52 15-10-20 09:55
有风格,全一人完成你也很头子啦!

35
#53 15-10-20 12:26
楼主真有才

229
#54 15-10-25 18:47
应该是一个没有听懂窦唯歌曲的粉丝。

222
#55 15-10-25 23:23
功力不错,可能是受刺激,迷糊了

600
#56 15-12-23 17:28
本帖最后由 Andy_Long 于 15-12-23 17:29 编辑

这属于古典派不确定性音乐!
与唯理的、数学的序列音乐和推测统计学相反,在5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作曲家J·凯奇为代表的偶然音乐和以德国作曲家K.施托克豪森为代表的不确定性音乐。和其他现代派音乐不同,偶然音乐并非一种技法,而是一种思想和音乐观的表现,来自中国的易经和佛教的禅,特别是其中的神秘主义。在这种音乐中,凯奇甚至把沉默的无声也看作是音乐,过去把音乐中的休止看作是无声之音的作曲家大有人在。然而象凯奇这样把沉默的无声之音与有声之音等量齐观,甚至把它看得比有声之音更为重要,却是前所未有的。
凯奇的无声作品《4分33秒》,在演出时只见钢琴家打开琴盖在钢琴前呆了 4分33秒,凯奇认为这时钢琴虽是无声,但在听众间却有各种不同的反响,而这种存在于外界的偶然而生的声响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音乐,这种偶然作用不但没有乐音与噪音的区别,而且也没有音乐会场与外界的区别;他同时进行过钢琴新音响的探索。
与偶然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不确定性音乐,与过去的即兴演奏有深厚的渊源,但它在发展中走向了极端。
不确定性音乐可以任意选择某一音乐素材或者演奏记号,然后由一位或数位演奏者自由地即兴演奏。这种演奏效果千奇百怪,只有通过录音才能保留。在演奏时还可以随意加入诗歌朗诵、舞台动作、甚至听众的自由表演,也常与电子音乐、电脑音乐相结合。
施托克豪森在1956年创作的《第十一钢琴曲》是这类音乐的先驱。它共有19个片断,记在一张纸上,演奏家可以随意演奏他所看到的部分。他还规定了 6种速度、6种力度和6种变音方式,演奏家每段演奏选择其中一组规定用法,如此演奏3次之后,乐曲就算结束。他在1959年创作的打击乐曲《循环》也具有这种特点。演奏者站在20多件排成圆圈的打击乐器中间,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演奏。乐器圈上放着16张标有特殊记号的谱子,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止,可以从任何一点开始,顺次奏完其余的谱子,演奏一个周期以后回到起点时,乐曲就结束了。这种音乐的代表者还有凯奇、M·费尔德曼(1926~ )、L.奥斯汀(1930~ )等。
观众反应

2482
#57 15-12-23 21:11
我听懂了一句词:为什么你要来伤害我!!叭叭叭..

600
#58 15-12-24 10:51
本帖最后由 Andy_Long 于 15-12-24 10:53 编辑

此处省略100字

145
#59 17-3-21 15:07
这编曲真的很有特点

1038
#60 17-3-21 17:17
火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