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半瓶醋 于 17-2-26 16:05 编辑
混音日记 9
2月21日 总结第一期
第一期17号已经首播了,虽然我仔细的听了各种版本,但每一种问题都不一样,所以想总结起来也比较困难,这也让我知道,在我之后可能还有几位不同的混音师在做不同的版本,但即便是这样,还是要找出一些下一期要注意的地方,可是第二期估计已经来不及了,这都是在我走的这段时间已经做完的事情。我以一首歌的不同版本为例,大概说一下我关注到的他们之间不同的地方。
单声道版本
立体声版本
立体声音乐版本只能请大家移步到网易云音乐了,我不会如何加到微信公众号中。
混这首歌的时候是我临走的前一天,我记得我做完这首歌的AUTOMATION,跟宇鹏说,要认真对待我们混的每一首作品,对我们来讲可能这只是一个活,但对这些素人歌手来说,这很能是他职业生涯中唯一发表的一首作品,我们混完了可能不会再听了,可歌手可能过了多少年还要时不时的拿出来回忆一下,尽我们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吧,我每次说教的时候也不知道现在的小孩能不能听进去。
我从几种不同听感下总结了一些修改的方向,但是估计得用在第三期了。
1、混音电平要继续减小
现在在部分版本中会有过载的现象,为了适应后期的其他编辑,只能我这里小一点来适应他们了。你会问难道没有个固定标准吗?恩,迟早会有的。
2、注意动态控制
混音动态越大,响度会越小,后期为了追求响度,使得音乐到了副歌的段落整体被压扁了,对我们来讲就是混失败了。
3、注意人声比例
部分歌会觉得人声小,因为我是按照立体声播出混的,没有太注意单声道兼容,我知道这是民歌节目,大家一贯都觉得人声应该站在最前面,压倒一切,但重复别人走过的路从来都不是我要干的事。
4、人声混响
同样是因为按照立体声混的,混响整体偏小,第一期播完导演的反馈就是,混响太干了,民歌必须听到混响,要不然有一拨人听起来难受。
捞仔老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风格处理,我一下就清楚这深层的含义了。
我们都不是想重复以往的人,很多前辈做的很优秀了,我们除了继承其优点外,还应该多去实践是否有其他可能,民歌不应该只有一种样子,而混音师恰好是能决定今后这类风格到底长什么样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