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降七级代替二级是什么原理?

( 87 )
 
[收藏]
-  第 5 页  -

1338
#61 20-3-23 17: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03
#62 20-3-23 17:52
koko102425 发表于 20-3-23 17:49
您电脑是只能上音频应用么

查到了,和您说的不同啊,同主音调就是平行调啊

1338
#63 20-3-23 17: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03
#64 20-3-23 18:02

哦哦哦哦这样啊…wiki也太坑人了…您说的才是对的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Parallel_key 本帖最后由 Bigjohn 于 20-3-23 18:17 编辑

541
#65 20-3-23 18:32
      哦。对了。刚才一来气忘记了刚想起来的。另外还有一个地方,我把小调的7b级和弦说成了5级。把5级说成了三级,实际说我说的是mi的音名。这里也是口误,纠正一下。我说的是sol音。而不是级数,说级数是没想好。       顺便带入一下如果把小调7b说成五级和声的话。要按照五声音阶的理论,61235 这样应该是可以称之为5级和弦。另外东方歌曲运用五声音阶和一些和声概念的话。5级sol的音经常跳进到4级mi音回到5sol级。或者直接解决到1级 la 实际上五声音级的从属关系并没有西方音乐的那么明显。 因为大多形成的和声结构不是标准的三和弦。而且缺少半音的解决。所以西方才出现了4#和5#的和声小调的和声出现。就是为了增强解决到小调和弦的倾向性。也就是把re mi 都改成大和弦,这样就是大调里面的451标准终止式。           包括这首日本歌曲,还用到了mi级音的应该是叫四六和弦或者四音挂留吧,35#6 然后回到mi级的下方五级,为什么和声小调只在上行的时候用4#5#,而下行音阶要还原,就是因为下行解决的位置不对,5#不能下行解决到4#. 对于东方音乐来讲,这个和声可以说是常用的。但是我们民族上不见得会把他称为和声。而是叫复调。东方的民族音乐在西方和声出来之前都是称之为复调音乐。好像西方在巴赫时期的对位法的时候和声学也没用那么严谨和规范。主要是复调对位法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如果按声部调式音阶的进行来讲。那么下方是小调,用五声音阶的536,356,653这种类型的进行是很常见的时期。这里就不能用常规的和声范畴去概况,也不能用常规的和声解决方式去理解。比如说。只给你一个61235的五声音阶让你去做和声进行。那么里面很多的解决方式都是跳进的,因为音阶上的相邻的级数在音程上就是跳进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五声音阶就不能再西方和声里面运用。主要是你自己的审美和听感上要的意境。
         一切音乐理论都是为音乐服务的,千万不要死磕理论。比如吉他大神jim hengelix 好像是这么拼吧。他的标志和声就是 下方是13 上方是7b 3b 这个就是同时在一级和声里面弹出代表大调色彩的mi音和小调色彩的mi降。而他对后面和声的解决。也有用类似 4 3b 6 1这样的属和声,仔细看,这个也是同时有大调的4级大调色彩的6的音,还有小调色彩的3b的音,这例子就是说明,你可以随时在同级大小调里面不停的互转创造出很迷离的紧张色彩,这个和弦也是jim标志性的和弦。也是五声音级融入大调和声里面的一个方式。
            现代流行音乐的源头基本上都是黑人的音乐衍生出来。他们在吸收西方福音音乐,教堂唱诗这种复调已经标准和声之后。融合自己的五声音阶。标准的黑人土著唱音也是五声音阶。只是因为后来钢琴师弹布鲁斯的时候发现音高不对。布鲁斯音是介于3和3b之间的音,所以才同时弹两个音来模拟布鲁斯音高,后来改成了倚音的方式就成了有了3b 和3的西式布鲁斯音阶。这个音阶对后来的摇滚布鲁斯已经爵士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后来的流行音乐也是基于这两种音乐类型发展而来。
           所以对于目前的流行音乐来讲。五声音阶扩宽了古板的古典传统音乐的音响范畴,也增加了复杂度。但是追根溯源,我们还是可以从根源上找到这些和声出现的创作动机的源头。尤其是对于黑人和东方音乐人来讲。五声音阶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潜意识里面对五声音阶的感受比7音音阶更贴切。当然根源性的音乐大多是五声音阶的衍变,所以其实全人类对于充满和-Xie感的五声音阶系统是源自于原始的喜爱。也是可能数万年来早期人类唯一的音乐形式。所以我们对于五声音阶系统的感受会更直接。
            包括十二平均律也是一种妥协的和声结构,事实上按照十二平均律产生的和声并不是全部的和-Xie感的和声频率。但是如果不妥协和-Xie度的话,在钢琴上就无法实现演奏全部的和声。但是有些民族音阶比如布鲁斯。根本就不是按照十二平均律定的音。但是他听起来依然是非常动听。所谓西方和声学。就是为了多数的人教堂唱歌可以唱的相对和-Xie而发展起来的。就是为了交响乐可以相对和-Xie而发展起来。所以和-Xie在一定的成都上就会损失掉一定程度的个性。而音乐的特点又是标新立异,充满个性。才会有新鲜感。
              所以流行音乐人总是想办法扩展古板的古典音乐声响,用各种不符合常规的和声结构去创造新的音乐声响。如果你知道了这些,那么可以很自然的联想到。日本是学习西方和美国流行乐发展起来的。日本的好处是不止于抄袭。而是会系统的学习西方的音乐文化,结合自己的文化,创造自己的味道。这也是我们所有音乐人的追求。从这一点上,就知道,虽然在传统和声学上这个7b的和声接在5级上不怎么的,但是他可以带你找到不一样的感觉。你每一次听到这样的和声就会想起来这个日本人用过,就是创作者的最终的目的,他要的是那一点点的超脱感,异于常态的感觉,如果这个效果他达到了,而你也感受到了,那么这个编曲就是成功的。我说这么多呢,意思就是说,一切还是要回到音乐作品上来分析,结合创作人的歌词,背景,等等,还有音乐本身的结构,整体和局部的音乐结构的关系的分析,才能使你全面的认识到作者的用意。当然,这些话,我都是看着这个坛友的问题有兴趣,即兴回答的,没有经过细致的整理,有错误和疏漏的地方,概念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教,但是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人身攻击,否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谢谢!

本帖最后由 joeho 于 20-3-23 18:38 编辑

903
#66 20-3-23 18:40
震撼.jpg

676
#67 20-3-23 18:40
SwingCheng 发表于 20-3-23 12:44
重属和弦的原理很好理解,因为属倾向于到主,用重属接属,是合理的。
而用重下属和弦代替下属和弦接属, ...

我的理解哈,主和属是竹鼠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属和重属也是竹鼠关系~那换做重下属和弦,我还是这么理解,主和下属是竹下鼠关系,那从另一个角度看,下属和重下属也是竹下鼠关系~虽然不知道理论上,我这么理解对不对,但是我觉着挺好听,而且键盘上也完全走的通~那就不用纠结太多原理问题了~

541
#68 20-3-23 18:47
koko102425 发表于 20-3-23 17:54
http://www.musiceol.com/news/html/2015-10/201510221216386645790.html
平行大小调是调号相同,主音差 ...

你这种傻逼,被你抓住一个错误你就跟屁股插了火箭一样,就差点一下就上天了。你这种素质的人搞音乐就是对音乐界的一种侮辱,纵然你乐理纹丝不差,但是你的人品也就是是人渣的标准,我让你拍砖,让你骂人了么,我他娘的又没有回复你,你出言不逊还把自己当个人似得,让你记住了一个平行大小调让你知道个五度圈把你给能的,你能耐倒是给lz解释,自己没有什么料,别人分析一下你挑个毛病就屁股翘起来要升天了,什么玩意!

1553
#69 20-3-23 19:01
牛逼

541
#70 20-3-23 19:27
我最后补充一下,lz说的是c调我说的是音频上的原调 d调,里面都所有英文和弦名称都是d调的,级数也是d调的 最后和声是41 7b 5    间奏的和声是7b 6m 5# 5  前面三个和声都有4 fa音的上声部的保留音一直持续到5级 解决到sol音的高音,这个间奏和声比较能说明同级大小调和弦的运用,间奏的第二小节的6m是大调的6级,而5#是同级小调的4级音,最后都解决到同音不同名的5级大和弦

1090
#71 20-3-23 20:51
历史上,我记得我看过记不得名的书有写平行大小调=关系大小调的,相差三个调号是记同名大小调。而后进入音乐专业了,只有平行大小调=同名大小调了。这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能说清楚就行。但有一点,离调到平行调和离调到下属调在和声学上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降七级可以是下属的下属(离调到下属),也可以是降七级(同名小调的导和弦),其功能和倾向不太一样。

回到主楼的话题,流行音乐和声大多不是严格的和声进行;在具体创作里,理论也只是指导实践而不是规定实践。我看过不少和声书,但对于此类情况,我是一律归为色彩和声进行,不用较真其理论源头,只需记住其效果、以及前后几个相关的和声连接就好。

比如山丘第一段副歌用降七级终止,没有太多特定的连接, 也不用纠结它是降七+9音,或者挂留和弦,这都不重要。分析的目的,是记住它的效果,从而在你的创作用得上。而山丘间奏尾奏固定和声套路:一级——大二级7和弦第3转位——四级——降六级——降七级——一级。除了降六降七一,这个在历史上是比较典型的交替大小调进行(但现在主要抓住它的效果就行),整个还是非典型连接,还有大二级的#4进行到四级的4,这都不重要,因为这就是创作。

也有一些常用的离调色彩进行,比如黄丽玲《One Life》2分38,小5级——I级——IV级(Jazz人喜欢说的II-V-I),进行到下属和弦的手法,其实已经比较常见了。当然也有变种,比如花海13秒的地方,也是类似的效果,但细节有些不一样。

还是要注意经典理论和实际作品的区别。经典理论来自于常见情况的总结。我们在学习和声学的时候,最重要学的就是耳朵,没错。传统的和声作业都要在钢琴上完成的,为的是记住不同功能、级数、开放密集排列等和声效果。再之后的学习,要加入低音线条、离调等等,这里内心的听觉一定要能跟上。这样在学完和声学的时候,能建立起常见、流畅的内心和声听觉。能一耳朵知道什么是好的和声效果,什么是不好的(四部同向、平行八五度等);要能和实际作品结合,所谓的紧禁忌在某些时候也有特殊的效果;在出现一些非典型和声,比如1楼的降七级,要能把它吸收变成自己的武器。武器库丰满了你的实力才能强大。 本帖最后由 阿川 于 20-3-24 00:58 编辑
观众反应
:《青花瓷》AB段过渡 也用这向下属离调的手.

4212
#72 20-3-23 22:34
请大家留意下它的根音进行,这个和声在前面已经出现过......... 本帖最后由 海潮 于 20-3-23 22:35 编辑

654
#73 20-3-23 22:45
没想到这楼居然这么高了,楼主纠结着b7的理论依据,有个事实就是:一切音乐理论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之上总结的,或者说理论是从音乐作品、音乐现象中提炼概括出来的。

非得找依据的话,有个东西叫“旋律大调”  1 2 3 4 5 b6 b7 ,可能比较牵强的能组织起 b7 2 4这个和弦来,

我印象比较深的古典作品中,天鹅湖场景主题B段(转入平行大调的那段)最后两小节的旋律就是非常不讲理的  b7 4 2  4 b7  7  #4  7,  和声就是:  降七级大和弦(b7 2 4) - 七级大和弦(7 #2 #4小调重属)- 三级大和弦(3 #5 7 即平行小调属和弦) 然后回归平行小调,其中 b7 2 4 — 7 #2 #4 的小二度上行极其霸道,似乎毫无征兆毫无道理,但就是好听


654
#74 20-3-23 23:07
13楼的时候我说了, 降七级和弦其实是下属调里的下属和弦,楼主给的录音是D大调的,这段和弦应该标记成:

                           D   -     C      -  A    -  (D),
在D大调里是 :     Ⅰ   -   bⅦ    -  Ⅴ    - (Ⅰ)
                           主  - 重下属  -  属   -  (主)


但是如果把它看作是下属调G大调呢?

                          D   -    C    -    A      -  (D)
按G大调算作:   Ⅴ  -    Ⅳ   -  Ⅴ/Ⅴ  -    Ⅴ   
                         属   -  下属 -    重属  -    属

其中 A和弦算作是Ⅴ/Ⅴ 是G大调的重属和弦( A和弦也可以勉强说成是G调“Ⅱ级大和弦”,就像我们之前把C和弦说成D调的“降七级”的说法,其实不太科学)


所以这一小段可以看做是“和声”这厮在自己的家里(主调D调)转来转去腻歪了,偷偷的到隔壁邻居(下属调G调)家里转了一小圈,
其实筒子楼结构都一样,床、沙发、写字台什么的都差不多(D E #F  G  A  B),
但是还是有些新奇的小玩意是自己家没有的,比如振动棒(C),自己家里只有擀面杖(#C),
于是“和声”这厮开始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音乐迅速高潮,
yy了一小会儿之后,带着新鲜、刺激、满足感,这厮不动声色的回家了。

本帖最后由 空调 于 20-3-23 23:53 编辑

1338
#75 20-3-24 09: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