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中国组曲作完(此新疆民歌将会很流行)

( 227 )
 
[收藏]
-  第 6 页  -

1285
#76 08-1-7 12:17
关于“为什么19世纪以后复调音乐逐步退居2线地位?” 不见得。

你看20世纪音乐史或20世纪严肃音乐技法研究的书籍,都说20世纪是复调复兴的世纪。现在21世纪, 各种原教旨Zhu义(无论是在美国的基督教或在中东的伊斯兰教)反而却发生了一些复兴。

886
#77 08-1-7 12:29
厉害!

大伙要明白abada并不是来展现自己对音源或软件的使用,他展现的是复调。真的很不错!

1334
#78 08-1-7 12:34
我是盲人呢  还是进入盲区了呢
观众反应

1689
#79 08-1-7 13:13
原帖由 abada 于 08-1-7 12:17 发表
关于“为什么19世纪以后复调音乐逐步退居2线地位?” 不见得。

你看20世纪音乐史或20世纪严肃音乐技法研究的书籍,都说20世纪是复调复兴的世纪。现在21世纪, 各种原教旨Zhu义(无论是在美国的基督教或在中东 ...

19世纪是作曲家的时代,
20世纪是演奏家的时代,
21世纪嘛,,传统的古典音乐已经是把发苍苍的老人了。

贝多芬,肖邦,李斯特 那个时代人们听古典音乐就像现代人们听流行音乐一样,人们崇拜李斯特就像现在人们崇拜周杰伦一样。
现在再也不可能了。。。。

1689
#80 08-1-7 13:24
楼主不是说判断一首作品好不好要看谱子么?
那好,就请你发谱子出来,我最近也在研究复调音乐,我来瞻仰一下您的作品。。。。

1285
#81 08-1-7 13:48
拙作《新疆主题的赋格集MIDI》



曾有西方乐团在网上发现我的这些MIDI并演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d642cf01000bg9.html


可配合我的参考笔记:巴赫对位法研究随笔  记录了深入的复调听觉经验研究




国内流行的苏联斯波索宾《和声学》,入门学习很好,但论严谨还是该丘斯的《和声学》和《对位法》好。

例如:

1、三四和弦应当象四六和弦一样对待,这些书都没有写。

2、斯波索宾《和声学》,不注重两端声部(高音部与低音部)的关系。而德国体系是重视的。比如,德国体系和声,在乐句进行之中间,两端声部较少出现纯5度或纯8度的关系。而斯波索宾《和声学》的示范谱例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关系。

中国很多前辈调性作曲家受苏俄体系影响大。两端纯5度或纯8度的关系,可能有温馨浪漫甜美的效果,但缺点是没有深厚的低音感觉,不利于复调,紧张度也不好。德国体系听起来则较严谨和有音响深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65
#82 08-1-7 13:49
原帖由 abada 于 2008-1-7 11:29 发表
2似乎回答过了。你说你说的不是这个意思,那我不知道陈铭志先生的具体意思,我不好说是否认可他。

先回答一下3。我认可倒影,不认可逆行,巴赫也极少用逆行,而用倒影较多;
我的理解,是时间的逆行违背现实 ...

这样的讨论比打哈哈好多了。
既然楼主也承认是二流复调,我也就没什么好多说了。
另外,既然复调音乐需要复兴,不就明白的它衰落了吗。

215
#83 08-1-7 13:54
真好~~真强大~~

306
#84 08-1-7 14:03
1、功底不错
2、确实不好听,请楼主接受这个事实
3、你不是巴赫,巴赫的音乐也不仅是这么简单
楼主不要再拿巴赫做挡箭牌了,你学巴赫不代表你是巴赫
4、音乐不是做数学
5、任何音乐都有存在价值,我想原始人创造音乐的时候没有考虑复调
6、音乐不能让人开心或不能表达心情,音乐失去本身价值
7、最重要一点,音乐人应该低调
8、既然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同,何必去争~~
9、楼主既然“反对”大众口味,那你的组曲怎么流行

[ 本帖最后由 funkor 于 08-1-7 14:07 编辑 ]
观众反应
:巴赫有简单的风笛舞曲 我有复杂的赋格

1285
#85 08-1-7 14:41
方舟子在新语丝,本坛版主在此,都有声明:不欢迎探讨人生哲学。我也一样谢绝人生忠告。

音乐不是数学,难道我哪里用了数学公式吗?莫名其妙。但复调音乐需要严谨地深入探讨,什么好听不好听的外行话少说,而且你并未实际演奏,未必有根据MIDI判断的听赏能力。

另外,主贴很明白地说明:唱两句是为了能在那里贴上(那里纯音乐容易不删掉,所以假装唱两句);

主贴并顺便说,我唱了两句的那首新疆民歌,如果有人制作成流行音乐的话,将会流行。而不是说这个组曲会流行---国内古典吉他能弹复调的有几个?本来就没有几个。

2579
#86 08-1-7 14:43
看了一下楼主的对位法研究随笔,感觉就像是流行音乐里的和弦教学,复调像是钢琴配贝斯,或吉他配贝斯演奏那种,贝斯不出和弦的音肯定不会错,也可以即兴发挥,自由自在,尤其是在爵士乐中,复调并不是有多神奇,我感觉爵士钢琴弹的都是复调, ,是不是我最近看林文信老师的流行爵士钢琴教学看多了,感觉非常容易理解你们的这些理念,虽然说的不是很准确,你们所从事的音乐种类不同,一个古典一个流行,不过我能从林文信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而在楼主身上感觉就很迷茫,因为楼主把音乐弄得支离破碎,虽然林文信老师的理论很少,但我能从他的一些教学方法里印证一些你的理论以及从你的那些音乐里听出很多他的东西,你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说实话,有些东西我还是很难理解,说得不是很明白啊,凑合理解吧,哈哈,可能是我没进过音乐学校的大门缘故吧,不一定正确,一家之言

1689
#87 08-1-7 17:24
音乐学院教复调的那些老学究,可能复调规则真的很精通,但可惜不是音乐家。
就像经济学家可以侃得头头是道,但是一样成不了比尔盖茨。

1285
#88 08-1-7 17:55
[quote]原帖由 小崔 于 2008-1-7 17:24 发表
“音乐学院教复调的那些老学究,可能复调规则真的很精通”

不见得精通。快失传了。(包括国外复调教授写的东西我也看了.   ) 但是要跟很多老师学,谦虚多拜师,一人学一些,还是能综合不少东西的。

懂得技巧,与能写,是两码事。  写复调需要建筑结构般的空间想象力,对复调造型结构如何才是“巧妙”的鉴赏力。

建筑造型巧妙而又不违背力学原理,本身需要想象力等较高的智力。

富贵险中求的道理一样,有的造型或和声看上去很大胆,但仔细分析却正确无误,这样可能会是好东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所以还要多写,写的作品很多和丰富的话,被人选择范围就大了:有人喜欢这个,有人不喜欢这个但可能喜欢那个。

东方艺术和“掉渣饼”一样,难以质量控制;在连锁店的一家吃着好,换一家就不行了;但西方的肯德基懂得质量控制,你可以不喜欢,但只要喜欢,可以保证在全球任何店吃到一样的口味。这就是质量控制的理性确定性。阿炳不能保证再作出〈二泉映月〉,李宗盛不能保证再作出好歌。但巴赫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每次作出质量合格的东西,形成了可传承、可教学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
观众反应
:按你这么说,艺术作品是可以批量生产了?

1285
#89 08-1-7 18:07
原帖由 xiaoxie 于 2008-1-7 13:49 发表

这样的讨论比打哈哈好多了。
既然楼主也承认是二流复调,我也就没什么好多说了。
另外,既然复调音乐需要复兴,不就明白的它衰落了吗。



abada巴赫对位法研究随笔缩版里


有这样的话:"汉民歌不适合做赋格训练,原因是汉族风格旋律本身就调式模糊"


但我们有时是可以为了一个好处 而牺牲某些其他好处的。这就是融合与折中。


所以,也不是绝对不能作。

6326
#90 08-1-7 19:09
1、玛纳斯街上(新疆民歌)
这个我记起一个台湾改编的版本,曾经很流行。有句词是“掐死你,我良心过不去。。。。”有谁记得?

[ 本帖最后由 迷离 于 08-1-7 19:1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