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简单说编曲

( 123 )
 
[收藏]
-  第 6 页  -

89
#76 11-5-30 01:04
看了各位朋友们的高论,终于明白中国在各个方面都落后于世界,除了饮食文化。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学习音乐多年就成音乐家了,其实不然。本人认为音乐家不是能学来的,第一是天赋,第二才是学习。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好好练习短跑,好好练个五十年,你能跑过博尔特???作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因为它只是门技术,就象用电脑或者修车。创造理论靠的是天才,学习理论任何人都成。所以贝多芬是天才是音乐家,而学会了贝多芬音乐理论的人当中没有几个人能成为音乐家。艺术就是天才的创造,不可重复。能把和声和编曲写好的人不胜枚举,而能把那条简单的旋律写好的人却少之又少。为什么?和声编曲靠学习,旋律靠天赋。听听王洛宾收集的新疆民歌吧,那可是一些对乐理一窍不通的牧民们创作的,现在音乐学院的教授们谁能写出这种水平的歌来?编曲和写歌本是不同的工作,虽然都是做音乐。既然都是做音乐,可是就是有些人一定要在编曲和写歌之间分出个高低贵贱来,这不是有病吗?再说音乐有它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呢?两千年前曹操就说过:歌以言志。就是说音乐中内容的重要性。音符太抽象,我相信对同一首纯音乐的理解大家千差万别,所以纯音乐的社会功能就比较弱。怎么才能提升音乐的社会功能呢?那就加上歌词吧。歌词就是文字,文字是人类艺术的第一载体,它能最准确的表达人类的情感和对世界的感悟。所以对流行音乐来说歌词是很重要的,写歌词要向李白苏轼学习,他们就是写歌词的,诗词就是歌词。要想把流行音乐做好,旋律歌词编曲缺一不可,当然还有混音制作。音乐行业的分工也是很细的,每个人把自己擅长的做好就行了,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旋律歌词编曲混音到底哪个牛逼的伪问题的无聊争论中来。各司其职,相互尊重,精诚合作,这样中国的音乐才有希望。。。。
观众反应
:强烈支持你

161
#77 11-5-30 03:29

回复 midimidi 在 #52 的 pid=3036084 的贴子

严重赞同  我十分亢奋!!!!!举些例子发泄一下(引用第二人称)    回应您的     怕就怕你本身啥都不是,还冠冕堂皇的发牢骚   1一般词曲作者以天赋异禀自居  按几个和弦进行哼旋律  十来个作品一个样   大家一样教育 一样吃大米长大  “感觉”这东西   少拿来标榜个性   音乐需要感觉 感觉谁都有 只是看看谁在哪方面或那个程度上的细微差异 但最重要是学习  无论你是听多看多 练多  感觉是要用手段来表达的。2 难道你有感觉就可以做阿凡达配乐了  呵呵呵  十分给力    最重要是学习。 3难道感觉足以让你上台演奏   最重要是学习  。当然你也可以凭感觉编曲  试试 来个测试 凭感觉弄首木管五重奏  或者凭感编首JAZZ  编一点流行歌 按几个和弦是远远不够的  结语  感觉需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多实践 才能被有效表达的    换句话说  哪天你想跳舞  再怎么凭感觉 你的肢体动作也要会有效表达才行····  不然就看笑话啦 哈哈哈    引用您一句话  因为这句话可以让我礼貌的表达我的立场    ” 你认为它就是感觉特好跟理论没关系,那就充分代表了您的无知!“  唉i 我 的结语 没止住   原谅

161
#78 11-5-30 03:53

回复 wewdad 在 #2 的 pid=2788530 的贴子

个人观点  表达感觉的途径是什么?  如何表达你的音乐感觉? 与生俱来吗?我认同您的观点   做音乐首先建立的还是“感觉”。后半句   技法仅仅是工具 我想这应该是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以后      你才能有效的表达你的感觉     举例  先学一拳 一脚    再学招式   最后忘掉招式   随便乱动的时候  就是表达你搏斗欲望(可理解为感觉)的时候理论就像功夫的秘籍    看了没用的 实践才行   所以补充一点   无论是实践好(所谓“扎实”,不过就是熟悉程度而已。)  还是死读书好    (你“扎实的理论基础”---曾经被我在一些论坛批为“屁话”。当然我不是针对你,因为很早我就这么说过。这是国产音乐教育的弊端所在,重技术不重音乐本质,)  我有一句话   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验证理论    这样我们要表达感觉的时候   就会有利器在手了

161
#79 11-5-30 04:05
[quote]原帖 由 教主 于 10-10-7 02:33 发表
1、写歌的人是横向旋律,编曲的人是纵向和声,      个人发表一下意见   旋律虽然是横向 但是基本已经反映了和声的功能进行  编曲也是横纵兼备的 横向也是旋律的发展    编曲是N个不同功能旋律线进行相互支撑的结合。

161
#80 11-5-30 04:19
引用一下 教主朋友---“1、写歌的人是横向旋律,编曲的人是纵向和声”,这个话比较正确,但是你也知道,那叫“写歌”,并不叫“作曲”。作曲讲动机,除非你他这首歌的动机就是“清唱”。否则你的动机怎么会让别人来完成呢??纯属个人观点  忍不住也来凑热闹        关于动机  我想补充一下  一首曲子的 单位   乐汇 (几个有代表性的音的组合) 到动机(几个有代表性的音的组合的片段)
再到 乐节  再到乐句    直想纠正一下    乐汇和动机都是组成乐句或乐段的最小单位  (其实乐汇和动机是只你这首曲构成的主要元素) 也就是说  几乎所有音乐都有一个发展的动机   并不一定是器乐曲   流行歌也有  但只是流行歌的动机和主题通常是一体的   动机带主题影子   或主题有动机发展而来。  
以上仅仅个人观点   见谅

161
#81 11-5-30 04:26

回复 eggdanny 在 #36 的 pid=2885369 的贴子

同道人

161
#82 11-5-30 04:31

回复 midimidi 在 #53 的 pid=3036087 的贴子

哈哈哈哈    一语惊人   !!!!感觉确实是第一位的,但我们要靠很多科学的方法和方式把感觉玩儿出来才行,比如你有一段非常有感觉的想法,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方式和技法,实际操作起来就很难把握层次、胀力、声部平衡的环节,这些乱套了还谈个屁感觉啊?

161
#83 11-5-30 05:21

支持楼主

看到楼主介绍的教材   深感楼主的用意    就像一首演奏钢琴曲
先把音弹出来   整首弹顺了
再来表达感觉吧
分享个人学习作曲的思路         乐理     音与音间的关系   了解了音程  节奏  和弦   调式  (小素材)
李重的乐理我看不明白   个人推荐《实用乐理》杨晓   
                                               和声   和弦与和弦间的关系   调式与和弦的关系     调式和调式的关系    了解和弦怎么组合   调式怎么组合    (小片段)
四不索斌的和声学过于繁琐详细过头(有些细节他强调你要注意 但是你无意也会做到) 可先拿别的和声学先入门再细研究   个人推荐《和声学》姜之国
整个和声学  关于和声连接   我有一个心得   只要不平行5 8 度 或隐伏 5 8 度 增进行 四部同向  基本怎么连都可以   怎么都可以!     
曲式     怎么组合音与音 (旋律)  怎么组合和弦(和声) 按照什么方式组合在一起(乐段) 再到乐章  再叫曲子    可以理解为钢琴曲  
配器      由两部分  1 了解乐器 (发声原理 音域 音色  功能 等)    《乐器法》随便  乐器说明书  不推荐《柏辽兹》 因为那个叫现代乐器学  一点也不现代  落后啦
                             2  使用乐器  (为你的曲子分配乐器)              《配器法》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 《配器法教程》带视频的  老地方有
或者直接买一套 叶小纲 的《配器法教程第三版》
复调   SORRY  我不会用   但我有2句话      可适用于任何时候   “关于音   横向和Xie纵向可不和Xie  反之亦可 ”
                                                                                                     “关于节奏  只有先起     同时     延迟  ”       《复调音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序器  CUBASE 5  熊什么  忘了  反正有教程  
接下来    把总谱做出来  一音不差 拿超级管弦乐就可以了  推蒋到电驴下     总谱有话说    别贪多求全
扒流行歌   鼓和bass 是学习重点    再来什么弦乐  钢琴 我想已经不足为惧了    什么?还有和弦?   这时候 你不怕的!  

目前我还停留在·········和声学那里·····················

57
#84 11-5-30 23:48
看到很多人说音乐要特别有天赋特别怎么样特别那个..还有就是要特别注重感觉..但我个人觉得这种问题啊还是看轻松点儿比较好呢.
其实乐感这种东西,还是要不断的练琴什么的才能慢慢积累得到的吖.理论也是这个道理.专业和业余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要每天不断的写曲子,同时还要在这个基础上不会灵感过分枯竭或者这项工作进行不下去.诚然是有那种满脑子里都是灵感的作曲家.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经历过相关技巧训练的,或者有名师指导...说到底其实音乐这个东西还是要走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毕竟万事万物都是这个道理么..当然感觉也很重要..但是人不可能24小时都跟着感觉走的..
所以说那些很厉害的专业制作人我最佩服的就是他们不间断的写曲还能把曲子写的很好..这个也可能有天赋的问题..但是也不能说全都是天赋的...就跟漂亮钻石的也是需要打磨才能出型一样..
那个..我刚刚看到有人提巴赫...其实巴赫大人他一生都没指望自己是天才哦.他也压根没指望或者特别相信自己有天赋...他和莫扎特那种晚期的怀才不遇还不一样..他这个人当时的处境就跟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普通人一样,最主要的目标是养家糊口....不过他当年写曲抄谱甚至在没灯的情况下借着月光进行创作之类的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对音乐非常的喜欢非常的热爱!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与其过分去追求感觉啊.天赋啊..甚至去计较国内学院派和业余派到底哪个厉害牛X之类的...倒觉得不如做点实际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其实我们都是因为喜欢音乐才来到这里的..光是这点就要比某群学音乐只是混学历的或者那种完全没爱做音乐的行为要强很多不是么??

最后就是,我不太同意把旋律做好曲子就无敌这个说法...我看到不止N个说法或者教程是这么说的:曲子要写好1,旋律要好听----像我这种菜鸟搜到这类教程就会越发的头疼.

ps:
最后是给楼主大人的话..

其实在下是学院派但专业并不是作曲方向的..因为音乐系也不光学作曲么.我只是看到您的观点之上说到反学院派然后就突然想说那么几句:

现在学院派中的学生在我看来可能分三种吧..第一种是因为大学扩招原因艺术生文化分低么所以有群疯子纯粹来学校混本科学历的.这类人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我想恐怕连论坛中业余人士的水平都达不到..对我而言这种人最头疼的地方就是交流无能...至于指望他们喜欢音乐或者做出那么漂亮的音乐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他们对音乐的这些课别说有爱了..恐怕现在还咬牙切齿表示很不爽来到学校吧..
.
第二种比第一种好一点,但这群人跟我下面说的第三类不一样.有群人是把音乐当做学业看...怎么看发呢就是特别注重成绩上的表现,比如说理论满分..当然这个也不是错..但问题是他们对于音乐的接触和理解或者说他们知道的音乐也就是靠那个小教室和老师说的那几句话了...他们只知道背书但不知道莫扎特是什么感觉贝多芬是什么感觉..当然我想说我最受不了的是..当这群人把学业当成一种狂热时..他们所造成的那种对文凭崇拜的行为--为了得到研究生的文凭.哪怕是选择音乐史方向研究这种生僻的东西..当然我没贬低这个专业的意思..但是至少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类人对音乐是没有爱的或者很少.......

第三种,我一直觉得我在网上认识做音乐的朋友有很多比系里的人更交心一些.但是啊我也不能说那些爱的发狂的人就不会选择进入专业院校进修...再者音乐系其实也是有这类人.就是那种心里有梦想,内心对音乐特别渴望..更重要的是那群人是因为喜欢才愿意报考音乐学院的..

至于老师.其实也有刻板的只认理论的或者为了XX成绩鼓励学生考研的..可我觉得现在大学老师似乎都差不多!另外有些人认为国内的作曲教授都是特刻板的人..都是那种特认死理儿的人..但想想又说不通..真要如此.其实在这个论坛上的也有一部分是学院派的吧..那为什么他们做音乐会这么得心应手呢..再者中国也是有谭盾那样的知名的作曲家出现啊...诚然他不是大多数人关注的流行乐派..但是他们都还是自己的领域中创出了一片天地...只不过有群人真的很低调他们真的不喜欢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所以你可能要十几年之后才能知道他们..

另外真要说刻板..好像倒也没有...我的老师将近80岁的年纪有时还乐此不疲的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年轻人喜欢的东西玩..时下流行的音乐包括一些网络音乐老教授也是听的....可见这群老师也没说被时代淘汰之类的..甚至让我觉得他们真是越老越走在时代的前方....而我的和声老师在第一节上课就告诉我们课上所学的古典和声的某些方法自古典主义时期就有争议存在..而且直接了当的表示做题就是做题..创作就是创作..如果你们想学真东西还是要举一反三包括扒带听歌抄谱子练琴这种事情说到底还是少不了....还有前段时间某位写民乐的作曲家来我们系演讲的时候表示他之所以能作曲就是以你为多年的乐器学习....并不是和你绉嘴里充了多少理论逞能....所以我觉得有群老师还是很可爱的..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我的意思是业余也不代表水平差..学院派有的时候也没怎么刻板..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不确定的..总是不能一竿子打死啊.最主要的是当您说到学院派时..我这个纯学乐器方向的学生表示真的很无奈..因为我们的那些老师说到底都对刻板似的理论有些抵触...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大家选择的路不一样所以感觉起来好像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如果都是抱着一颗对音乐热爱的心一直走下去的话..其实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总的来说也没什么可反的也没什么瞧不起的..对我而言,我快快乐乐的做音乐做我想做的东西才是最实在的吧!


总之啊这是我的一点薄见吧..可能说的不好还请多多包涵!

[ 本帖最后由 kltswdm 于 11-5-31 00:03 编辑 ]

1251
#85 11-5-31 06:27
现在来探讨的朋友都是有心得的,这让我觉得很高兴,不过每个人表达的思想,跟他对音乐的热情多少,所站的角度,以及各自的人生观审美观......等等是分不开的。我在这里先感谢各位捧我这个贴的场,我简单的回复一下上面的一些朋友的观点。
      以上的朋友,有人在说民歌,这个东西我想在这里是说不完的,因为我们现在说“编曲”的话,这个大的框架还是按照西方古典传承来的。至少你的编曲里面用得最多的是西洋乐器和十二平均律,而不是中国民乐加五声。不过讲中国民族音乐延伸到李白苏轼这个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传承是一套很宏观的体系,不能单一来看。至于“分工”,我只认同“作曲”“混音”“作词”,但绝不会把“编曲”这种东西划为“分工”,因为作为听众,我听的是一首完整的歌,如果有人说“我的歌有没有配器无所谓,清唱就是我的思路”那就另当别论。所以我发这个贴实际上是想说,我本人是不认同“编曲”一说的。尽管我不喜欢学院派,但是我想学院派也不会认同那些自己的歌都不会做配器的“作曲”的。因为我们首先要认清“作曲”的含义是什么。如果这样也可以定义“作曲”,那么全世界音乐学院的作曲系都可以取缔了。

      其次,以上有朋友说的“教材”的问题,我其实给出的也是目前市面比较通用的版本,当然,教材都是工具,你也可以到另外的书架转转,看看有什么你觉得更顺手的,你就用你觉得顺手的,这个都无所谓,因为这个也没有死规定谁的教材就是“人人都说好”,所以大家多提几个版本可以供其他朋友有更多参考这很不错。
说到“天赋”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角度”问题,其实我可以再把“天赋”说得透一点。所谓在音乐上的“天赋”,就是有极大的热情,外加五音很全,耳朵好使......当然,学器乐声乐的还包括手指或者声带机能好,说穿了也就这些,所以没有什么很神秘的。
至于“旋律要好听”,我认为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回到“编曲”这个概念,就是很多人总把“作曲”分Lie成“写一首歌”。那么如果不是歌呢?我现在需要设定一个恐怖的场景,或者很high的场景音乐,你都用“一首歌”的概念去表达吗?或者我根本就没有旋律,只有打击乐来表现呢?你认为“不好听"吗?这时候你又找谁来“编曲”?
回头我们看下“好听”是指的什么??这个“听”字,看你听的是什么。古典作品来说,一个交响乐就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其实很多人在说某个作品“好听”,也是把其中一个乐章翻出来说,当然,你可以这么干,但这不代表是你对整个作品的评价。所以就像很多朋友爱听久石让的原声,其实大部分人也是对某一段旋律性强的,可以独立成为一首曲子的段落在评价。比如《天空之城》,看你说同名的这首歌,还是说整个原声作品?这个作品就是典型的“一条旋律纵横一个时代”。所以以此我们可以发现,“把旋律做好曲子就无敌”是有道理的,但是,《仲夏夜之梦》你看过吗?我想很多人都没看过,但是《婚礼进行曲》谁都会哼,这又是典型的“一段旋律纵横几个世纪”。而天空之城可以清唱成为一条独立的旋律存在,而婚礼进行曲这种东西,SOLO就未必会有那么多人接受。所以,旋律做好是有必要的,但是不是每一个单条旋律都能成为经典。

最后那个院校的问题,我觉得三种人都各占了百分比,你最后说那种人,保守说大约能占20%,而这20%能走到最后的必然是寥寥无几,因为毕业以后踏入社会就要面临最现实的生存问题,这个时候他们是否还能有这样的热情呢?即使是现在有很多人在搞音乐行业,编曲什么的,有多少人不是为了干活而干活呢?呵呵,所以账是不可细算的。

靠,回了这个贴天都亮了,我得睡觉去了。感谢大家对音乐的这份热情。

1734
#86 11-5-31 11:06
呵呵,不错的建议。。。

57
#87 11-5-31 12:20

回复 月下的镇魂歌 在 #66 的 pid=3119734 的贴子

别的方面都很同意所以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啦.
但关于楼主大人回复的学院问题还是有些说不通..但我这个人很讨厌区分学院派或者非什么派这种东西...所以在这里求同存异吧,不过最根本的是.我要再回复下去的话这个帖子很可能就要跑题了...OMG..
总之谢谢您发这个帖子....也确实让在下懂了不少...希望有时间能跟您继续讨教音乐上的问题0v0

1251
#88 11-5-31 18:05
原帖 由 月下的镇魂歌 于 11-5-31 06:27 发表
现在来探讨的朋友都是有心得的,这让我觉得很高兴,不过每个人表达的思想,跟他对音乐的热情多少,所站的角度,以及各自的人生观审美观......等等是分不开的。我在这里先感谢各位捧我这个贴的场,我简单的回复一下上 ...


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学院派以“专业”自居,而为了不引起无谓的争执,保持学院派的高度,非学院派就只能自称“业余”,当然,学院派不是不好,业余也不是都好,客观的说,学院派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达到“专业”这块金子招牌的水准。自然就会遭到质疑。而业余选手大多数是凭借自己热情而进入到音乐这个领域,在这一点上是当今大多数学院派所不能及的,但是就像我开贴所说的那些比较基础的东西,也是学院派的必修课程,这又是大多数业余选手所欠缺的,所以我觉得,不管你在哪里,都无所谓,哪里也都会有高手存在,没有绝对的,对于我说的学院问题,其实是所有当今大学生存在和要面临的问题,这个不单是指音乐学院。在当今任何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出来后能从事自己本专业的非常少,所以改行的是大多数。而艺术类更糟糕一点,因为当初相当一批报考艺体类的学生都是分数上不了线,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热爱音乐”。

57
#89 11-5-31 20:16

回复 月下的镇魂歌 在 #68 的 pid=3120368 的贴子

楼主您这样说我就懂了!这样看来我们在这点上应该是没分歧了呀!(笑)
在我看来其他专业和音乐方面这件也是一样的...尽管大家都得到了学历..但是有的时候并不是学历和水平成为平衡....
这两天也有在跟身边同学多少说这件事情..但是大家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毕竟对这个方面没有热情或者他们根本不喜欢这个行业...
至于业余和专业.我不认为一个词就可以定一个人的前程..其实谁也没规定一定要接受科班才能出成绩啊...更何况还是在这种“大情况”之下..所以怎么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有志者事竟成..但是本身就对这些没兴趣的..也确实不能自讨没趣的跟他们讲这些....
只不过想到“大情况”所造成的“错位”,身为音乐系的学生难免是感到悲哀的..但自己所做的也只能把份内的做好吧...毕竟也只能这样了...
总之很感谢楼主愿意回复偶的观点..-v-..我在看您的另一篇说编曲的文...感觉也写的很好..希望您以后能多写些编曲方面的文章!

1251
#90 11-6-1 05:49
呵呵,实际上我们在这里谈“编曲”已经很悲哀了,而现在流行圈,“一条旋律加一首词”,就能被称为“作品”。这种东西并不需要我们花这么多时间来讨论研究,也不知道这些给自己标上“作曲”的人是作何感想。主要是这个时代热爱音乐的人太多了,很多人都想成为作曲家,但又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音乐的基础。然后就跟麦当劳一样几分钟可以出一个汉堡包,不过我到是希望当代作曲的人,起码会一样乐器,如果不会,哪怕用MIDI的一个单声部(比如模仿吉他,钢琴....)来完成一整首歌的动机。而不是写完一首歌以后向别人说:“我希望你能把这首歌做成某种风格”。如果你还“希望”,那就说明你这首歌并没有完成,出于尊重,应该给另外一个帮你完成歌曲的人打上“作曲”才算公道。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当今乐坛有很多编曲好像也干过一些奇怪的事,比如前些天我无意听到陈奕迅有一首《stranger under my skin》的歌曲,这个歌曲的编曲是2个人,2个人做一首歌的编曲,这已经是很少见的了,但是让我觉得匪夷所思的是,整首曲子里面大量的使用了经典吉他曲“爱的罗曼史”,剩下“自己编曲”的部分少之又少,第一段开场的前奏,外加副歌,没有任何乐器,只有一把独立的吉他在演奏《爱的罗曼史》,然后加个“主旋律”。第二段轻微加了一些合成音色(一只手就能弹的那种)不知道这俩哥们一人写了有没有10个小节。也敢自称“编曲”,如果这两人被鉴定为弱智也就情有可原了,而且不注明出处。
我不知道拿一首古典作品来“填曲”这个行为算什么。不过就我的认知,我认为这已经算是严重抄袭了。并且用的是一首不爱听古典作品的人都能说得出曲名的名曲。于是我也照着他的模式哼了一段旋律,不知道我这个算不算也叫“作曲加编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