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不同采样率跟解析度对比 44.1K/48K/96K192K、16/32/64Bit

( 128 )
 
[收藏]
-  第 6 页  -

1090
#76 21-2-19 16:05
feiyusky520 发表于 21-2-19 10:27
大师们的金耳朵可不这么认为。哈哈哈哈哈哈哈

明明用双盲测试就可以得出结论,偏偏这么多人喜欢开脑放

2721
#77 21-2-19 18:11
阿川 发表于 21-2-19 16:05
明明用双盲测试就可以得出结论,偏偏这么多人喜欢开脑放

这视频已经讲得非常非常都清楚了,完全不需要什么双盲了哈哈哈哈哈

1712
#78 21-2-19 20:57
feiyusky520 发表于 21-2-19 18:11
这视频已经讲得非常非常都清楚了,完全不需要什么双盲了哈哈哈哈哈

哟哟哟,这不ypyy吗,几年不逛,这么拉啦?哦,拉的只是同一波人而已
观众反应

1712
#79 21-2-19 21:05
你想探究采样率的作用,靠实验来做当然未尝不可。但是实验是用来验证理论,且需要理论支持的。理论是什么?是采样定理。
采样定理告诉我们,对于一定频率的声音,只需要用到高于频率2倍的采样率进行采样即可还原。前面有位朋友已经科普过了,还带图。
对于只需要频率2倍采样率进行还原的两个采样点,把采样率提高到多少倍,也只是在有效的那两个采样点的连线之上点上一个个点而已,但是连线根本不需要你点点……人家已经连好了,画蛇添足干啥呢?所以高采样率所做的主要部分是无用功,也就是所谓的变调也好变速也罢高采样率效果会更好是错误的原因。
至于有人说,我的耳朵确实听到不同了呀,难道我幻觉了?对,如果你能想到这里,那你还是相当有自知之明的人。听觉疲劳、幻听等等等等人耳的变化咱们又不是没经历过,它远不如机器可靠,它比什么音染都更容易欺骗你。别那么相信自己。。。
观众反应

1712
#80 21-2-19 21:08
这让我想起最近的一个时事,用七氟烷迷晕女子实施qj的那个案子。微博上一位警察辟谣说不存在一捂就晕的麻醉药,请大家不要慌张。但一个妇产科医生说他居心叵测,让女性放松警惕。两人辩了起来,妇产科医生为了证明七氟烷真的是“一捂就晕”,捂了自己整整一分钟,晕是晕了,她也证明了并不是一捂就晕,也因为滥用药物受到了相应的惩罚。所以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一捂就晕的麻醉药,且七氟烷的作用上知网一查就能知道……
不知者不罪,但是明明有相关知识理论,还要自己去探索,我不能说这种精神不可贵,但是挺没必要的。且容易与真理偏离太远,毕竟真理唾手可得。。。

2721
#81 21-2-19 21:32
wangnov1 发表于 21-2-19 20:57
哟哟哟,这不ypyy吗,几年不逛,这么拉啦?哦,拉的只是同一波人而已

大佬回归了

4243
#82 21-2-19 21:37
http://www.audiobar.cn/forum.php ... 0762&extra=page%3D1,这么多高人、大师,都不知道该信谁了···

3871
#83 21-2-19 21:52
wangnov1 发表于 21-2-19 21:08
这让我想起最近的一个时事,用七氟烷迷晕女子实施qj的那个案子。微博上一位警察辟谣说不存在一捂就晕的麻醉 ...

http://www.audiobar.cn/forum.php ... &extra=page%3D1
看来尼夫老爷子跟录音师Geoff Emerick都是属于忽悠神棍那种,能听见54K的声音,真扯蛋
日本那个研究20K以上对人类听觉影响的"大众媒介教育学院",整个研究机构都在弄脑放
最主要的尼夫这个骗子竟然还到央视里忽悠

4243
#84 21-2-19 21:59

哈哈···别瞎说,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奥秘,···今时今日即为科学之尽头,已无不可解之谜!现如今啊,可都数字化了!跟你说呀,喇叭里那声儿、屏幕上那景儿,可比真事儿、实物都真呢!全数字出来的!···还有呀,凡事只要肯在网络里“刨一刨”都有答案···就算真有“金耳朵”那都可以扔闲鱼上去啦,用不上咯!···好坏关人的感受什么事儿呀,得先找“公式和理论”,这才是“老规矩”,才有“说服力”!···啥?网络没搜到?谷歌、百度、知乎都没有?···前人没整出来?···额···那我捂着耳朵等会儿···等网络上出现···这些年已经习惯在网络里“刨东西”来“营养”自己了,反正俺吃啥都不拉肚子,比提高耳力、审美修养,甚至找什么鬼“参考点”来得更快、更简单···真嗒!随便谁上个“科普”视频我都挺喜欢,实在没有,自媒体来一段也挺乐呵···人生嘛,哈哈,简单快乐、知足常乐,都完美了,这世界还能缺啥?!···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1-2-20 17:45 编辑

3871
#85 21-2-19 22:46
yousing 发表于 21-2-19 21:59
哈哈···别瞎说,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奥秘,···今时今日即为科学之尽头,已无不可解之谜!现如今啊,可 ...

科学最初起因是为了找寻上帝存在的真理跟证据
所有科学都是为了验证自然规律
五千年前还没"发现"天气的原理跟规律,旱灾求雨神、水灾求水神
经过无数科学家研究后了解天气变化原因,就没人求神了
地震知道不是地牛翻身,但是还没找到事先探测的方式

两百年前还没"发现"无线电,并不代表宇宙没有无线电波
七十年前没有电脑,只有模拟电路跟黑胶,Hz跟Bit还远没到商业运用,更别说CD
二十年前,电脑内存128M、硬盘250M配置已经很牛比

科学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而不是把人束缚住
现有技术瓶颈,不代表人就必须满足现状
现在谁还用1930年代的四轨录音机录音、最后用单声道黑胶播放音乐?
也许再过十年,大家都用192  64bit录音 本帖最后由 mickey 于 21-2-19 22:57 编辑

4243
#86 21-2-19 22:49
mickey 发表于 21-2-19 22:46
科学最初起因是为了找寻上帝存在的真理跟证据
所有科学都是为了验证自然规律
五前年前还没"发现"天气这 ...

“也许再过十年,大家都用192  64bit录音”?哦···那我会说,这是对的、必须是这样的呀,44/16哪儿够用呀!挺科学!······我又不笨,这点机灵劲儿都没有怎么混江湖呀···网络一定也能搜到依据给你们!不,应该说搜到“理论”,更正规、有说服力!···走着看咯···反正我是不会落伍的,一定只会是“急先锋”的,出啥我就信任啥,要验证的事情别找我,我听不到、不怀疑就不需要验证,或者很多人都在给我“验证”了,要验证那是你们证明给我看才是···放心吧,我很潮、很灵幡的,才不会去啃未知的硬骨头呢,等有人搞定、事物发展了、网络搜得着了,我只要稍稍挪挪屁股坐上去就行,并强烈支持表示“极其合理”,管它谁质疑、验证得到的结果,反正我风采依旧~····

我还相信数字是精准的,但是圆周率都成“火车”了,还没个头···唉,一圈傻逼,还在算···蠢到没救了~!搞个十位、二十位不就够了嘛···谁说那些“科学家”脑子没进水呢~··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1-2-20 17:56 编辑

1712
#87 21-2-19 23:04
mickey 发表于 21-2-19 21:52
http://www.audiobar.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60762&extra=page%3D1
看来尼夫老爷子跟录音师G ...

你在ypyy发尼夫老爷子的帖子,我也回复了啊,不用贴给我。很显然你没看懂我第一条回复里讲的是什么。前面那个朋友也说了,抗混叠的作用是有的,不是没用,但是作用也绝对不是“一耳朵”。这里面的影响因素复杂得很,实验连无关变量都不控制(这么设计实验也控制不了),怎么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

780
#88 21-2-20 01:24
我用相位反置相减的方式发现能保留很多信号,但是底鼓被消掉了,推测是因为混响的原因,底鼓一般是不加混响的,所以可以消掉。所以,楼主您能重新来一份测试么,把混响导成音频,甚至所有效果器都过一下再mix。同一个声音,过同一个混响,每次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次导出来的音频会有区别这是必然的。

52
#89 21-2-20 07:26
没有意义的对比,
大家听音的声卡都是24bit回放,da,有的甚至还是比较老的16BIT

请问听64BIT 采样精度的录音 有什么意义?

3871
#90 21-2-20 10:02
wangnov1 发表于 21-2-19 23:04
你在ypyy发尼夫老爷子的帖子,我也回复了啊,不用贴给我。很显然你没看懂我第一条回复里讲的是什么。前面 ...

所有数据最终是用辅助耳朵
当然耳朵的敏锐度是混音师长时间在好环境好设备状况下练出来的
如同吃饭,一道菜各种营养指标数据都好,制作也花很长时间,可能味道不如便宜的垃圾食品
很多人被参数迷惑,很多人被口碑迷惑
自己判定是最好的,如果自己无法判定,代表不需纠结
这只是部分专业人士需要了解的,一般人分辨不出来很正常
没玩吉他的普通人,多数都分辨不出三百跟三万块吉他的声音
如同论坛多数人(包含我),根本不了解代码如何影响DAW跟插件的音质

觉得没差别的人,就没差别
觉得有差别的人,理论跟实际感受相互对比

自己花很长时间练耳朵,一开始接触混音真的蒙比,不同品牌压缩,不同参数真的听不出来差别
换设备,注意声学,反复对比,跟一线大棚录音师请教,上课,国外大师网课
这样搞了好几年,耳朵听力才稍微提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