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写歌与编曲,哪个更牛?

( 208 )
 
[收藏]
-  第 7 页  -

6319
#91 07-12-28 01:02
编曲太神奇鸟,我也被感动鸟。

123
#92 07-12-28 01:15
听完黑毛老师的音乐,彻底服了。。。心态是如此重要,当编曲的人拿到歌曲时,是否很好地去挖掘歌曲的优点,真的很重要,不要被自己的不喜欢带着自己的情绪,一味放大缺点。。。

[ 本帖最后由 theUnicorn 于 07-12-28 01:22 编辑 ]

123
#93 07-12-28 01:21
再认真地听几遍,认真去感受这首曲,我一点也不觉得写歌的人业余。。。一首很有想法的歌曲,和流行曲很不一样的是,很多段东西要表达,每段的思路也不一样。但确实自己在看谱时,完全没感受到这样的效果。。。当然黑毛老师的安排让歌曲的效果更加好,尤其是前奏,实在太赞了。。。

123
#94 07-12-28 01:47
斗胆说说自己对黑毛老师这首编曲作品的感觉。
歌曲第一遍听下来挺连贯完整。之后一个小旋律紧跟着从“后来啊...”这个高潮重复,旋律上接合得很完美。但感觉从这里开始一直到结尾,有点感觉上的不连贯。因为最后的“而现在。。。大陆在那头”这段,我个人觉得是对上面所有段落的一个总结,是全曲的升华。。。所以单是从“后来啊。。。”这里开始一直播放,到“而现在。。。”这段时就感觉怪怪了。。。可能是因为少了“而现在。。。”这段的前面所有段落的支持。。。
个人的感觉如此,希望听到黑毛老师的想法。谢谢。

762
#95 07-12-28 09:17
连听了好几遍.  佩服呀!!!

1487
#96 07-12-28 11:27
编曲的不牛,写歌的更不牛,作曲的才牛。

4483
#97 07-12-28 12:54
回复前面几位
乡愁一共有10个版本(我编了两个),选择这个版本是因为我觉得跟词曲的“心脉”贴的比较近。
这个旋律的句子长短不一,有的两小节,有的三小节,有的四小节,而且是完全不考虑所谓“和声”的。
这也意味着必须放弃“律动”,而以散文方式处理句法。其他按照“律动”编出来的版本,都很明显的感觉到句子的参差感。

说当时捏着鼻子编完一点也不夸张,但后来再听,发现它里面带出的那种中式怀旧味道,换了我肯定写不出来。
这一次编曲,我自己比较受教育。挑问题的话,肯定是很容易挑的。早知道如此,最起码也得把钢琴重新弹一遍。

所以,拿这个亲身体验来举例说明,千万不要轻易的定义一首旋律是不是垃圾,而要在客观公正的心态下做好自己的本分,或者说是“要有艺德”。

这也勉强算是我【编曲制作中的是大误区】中第十条的一个例子吧。
观众反应
:艺德。说得好哇

123
#98 07-12-28 13:14
确实很像作文里的散文的味道,没有整个很连贯的律动性,而是一段段的抒情式句子,但每一段的关系也感觉比较清晰。之前没听过此类作品,不知道还有没类似的。

250
#99 07-12-28 13:48
俺觉得:

写歌是个归纳的过程,而编曲是个演绎的过程。

许多优美的旋律都很简短,但是就那么几个音的组合,确有许多内涵。
许多优秀的作品都很丰满,那是编曲演绎的淋漓尽致,元素运用到位。

归纳有归纳的技术,演绎有演绎的手段。
归纳有归纳的味道,演绎有演绎的魅力。

非要分出个高下,
那就是
有时候这个牛B,有时候那个牛B。

比较来说,合作可能更重要,缺谁都玩不转。
有点像两口子生孩子:
生命首先以归纳的形式表达为受精卵,
然后以演绎的形式在子宫里发育成人,
受精异常能造成遗传病患,
发育受阻也会导致畸形,
受精超常,发育优良,也可能出个三胞胎,五胞胎啥的。
说不清谁更牛B,
也可能都很牛B。。
观众反应

250
#100 07-12-28 13:51
黑毛老师的这个例子,归纳的未必多好,演绎的可是挺棒的。。

1708
#101 07-12-28 14:04

回复 #99 dodomonkey 的帖子

比喻得不错!

647
#102 07-12-28 21:55
终于看完了
说下心里的感受

黑毛老师提到这个作曲与编曲概念
其实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我觉得主要还是在于横与竖的一个区别
我们读书的时候
应该老师都讲过一点
那就是中国传统音乐是横向发展
而西方音乐是以竖为基础来发展
这个直接导致了在中国做曲比编曲要牛
编曲在中国只是一个技术性的活
只是为了旋律增加点花色而已(近些年来正在慢慢改变)
从收入支配就可以看得出来
一个歌曲
词和曲作者往往拿的是编曲的N倍

其实在这个论坛里
我觉得已经不能真正代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或者说传统的审美观念
也导致了为什么论坛里大部分人觉得不好听的音乐,觉得很俗气的音乐
在大众中却能够流传开来
编曲工作者一般都是经过比较好的音乐教育或者从事很久跟音乐相关的工作
懂得很多音乐理论
已经不能跟一般的听众相提并论
知道怎么去发现音乐中除了主旋律之外的其他的美的东西
但大众恰恰缺乏这点
他们只知道音乐好不好听
感不感人
你用的什么和弦啊,什么手法
他不会去关注
不要说国人素质多么低多么俗
每样音乐都有它的魅力所在
包容他人,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提升的


我很同意15楼黑毛老师的观点
顺便说下
我觉得乡愁那首歌旋律单句是很美的
只不过结构好象不大对
不过这种手法在戏曲中应该很常见到
我们不喜欢
有些时候也有可能是我们不懂
音乐远远不止我们想象那么简单

PS:说过头了
不过我已经对评价中西方音乐有点烦了
观众反应

3275
#103 07-12-28 22:10

回复 #97 黑毛 的帖子

我的感觉和你不太一样吧。
希望不是为了妥协

6319
#104 07-12-28 22:23
可以说黑老师给这个作品插上了翅膀,尽管我被这个结果感动了,但是我不喜欢这种没有章法的旋律,乐句、乐段、曲式都有规律的,这种过于打破常规的东西,我估计还是信口诌出来的。这个作曲唯一的优点是留了很多“口子”,这样就有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曲子的作者根本想不到作品出来会是这样的效果。黑毛老师愿意接手这个任务完全是因为曲作者的名气或者地位,无法推辞。我们被作品感动了还是因为编曲赋予了作品更多的内涵,这个内涵并不是作品本身具备的。我是这样认为。就好比对于一些文学作品的评价高于作者的本意很多。

[ 本帖最后由 迷离 于 07-12-28 22:25 编辑 ]

1689
#105 07-12-28 23:36
这首《乡愁》的旋律有点不合章法,不像是那种专门搞音乐的人写出来的。
首先,旋律没有规律性,可记忆性比较差。
再次,如果用“对立 统一”的美学观点来看,就是对立的东西比较多(比如乐句的不对称性),但是统一全曲的元素比较少,不均衡。

不过黑毛老师编的真好,真的是“化腐朽为神奇”,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达到黑毛老师的境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