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 由 慕容雨轩 于 15-1-21 21:25 发表
楼主对录音和音频领域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是值得鼓励的,但是专业知识方面,
我觉得还是要多花点时间来进行学习。在录音系统或者回放系统里,有独立存在的数字
信号么?话筒的内部电路,音箱的内部电路,难道都是纯粹的数字信号么?
请注意本帖正文所讨论的全部是模拟信号处理而并不是模拟信号。请注意甄别。
原帖 由 慕容雨轩 于 15-1-21 21:25 发表
就录音系统来说,不管是从声波粒子的物理振动,还是电路信号里电子的定向振动,有
谁敢说其运动周期、振幅、频率是每个粒子都百分百准确的呢?
正因为不准确,所以模拟信号在处理中不准确叠加不准确,其结果必然更加不准确。
原帖 由 慕容雨轩 于 15-1-21 21:25 发表
所以不管是AD还是DA的信号链接里,真正传导作用的还是电子,决定失真程度的,还
是电路本身的失真程度。
数字化原理不认同你的观点,决定失真的还有拾音器的外形,网罩声学属性与振膜或其
它震动感知器的物理特性。
原帖 由 慕容雨轩 于 15-1-21 21:25 发表
所谓的数字信号系统是把模拟电路的电信号,通过特定的符合计算机运算规则(二进制)
的数字代码的编码系统,其本身并不能取代模拟电路本身,
正确,但是我从来都没有说过数字代码要取代模拟电路本身。
原帖 由 慕容雨轩 于 15-1-21 21:25 发表
只是把模拟电路信号系统变成可以通过计算机运算的数字代码系统,整个数字信号的代码
系统只是个高速运转的中转站而已。所以并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更准确
的问题。
正确,我也并没有声称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更准确,只是数字信号的处理能做到比模拟信
号处理更为准确。事实上,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做到数学上的绝对准确,而模拟做到较高的
相对准确度都非常困难。
原帖 由 慕容雨轩 于 15-1-21 21:25 发表
当计算机电路不稳定的时候,计算机系统硬件资源不够的时候,数字信号出现错误的问题
的机率更大。
错误。事实上,计算机电路不稳的几率比模拟设备小若干量级。计算机系统硬件资源不够的
时候。数字信号的处理速度会放慢,使其无法做到较低的延迟。但数学的绝对精度不受影
响。显然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中的关键内容被你漏过了。
原帖 由 慕容雨轩 于 15-1-21 21:25 发表
就电路本身来说,肯定是模拟电路的电路失真比集成电路要小的多,
错误。水果比苹果好吃吗?显然这讲不通。有些集成电路本来就是模拟电路。而你说得好
像集成电路与模拟电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电路,而且此文的主题不是集成电路与模拟电路,
而是数字信号处理与模拟信号处理。
原帖 由 慕容雨轩 于 15-1-21 21:25 发表
而DSP效果器之所以会给我们的感觉要比模拟电路精度更高,并不是说其所用的集成电路
失真比模拟电路小,
错误。集成电路的失真与信号失真是两码事。
原帖 由 慕容雨轩 于 15-1-21 21:25 发表
而是因为集成电路的关系,其电路信号的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模拟电
路本身(同样的电路板面积前提下),
恰恰相反。数字集成电路的信号极为简单,除了脉冲还是脉冲。
原帖 由 慕容雨轩 于 15-1-21 21:25 发表
而导致其运算能力看起来要远远大于模拟效果器。
事实上,大部分模拟效果器都没有任何运算能力。
原帖 由 慕容雨轩 于 15-1-21 21:25 发表
有谁会认为几百块的集成电路板的声卡的音质会比几万块的模拟电路的声卡要好?
你这个问题本来就有问题,用几百块与几万块比。你的节操在哪里?亲?有谁会认为才出
生的施瓦辛格力量会比普通的健身教练大?难道这就能证明施瓦辛格比不上普通健身教练?
原帖 由 慕容雨轩 于 15-1-21 21:25 发表
国外唱片的音质之所以远高于国内的出版级唱片,主要不就是因为是纯硬件缩混的关系吗?
首先国外是个很广的概念,孟加拉、索马里也是国外。不要把国外一概而论,中国在绝大
部分领域处于国际中上水平。如果你说的国外是欧美,那么欧美的唱片很多在音质上远远
低于中国。请不要继续一概而论。就算人家有音质更好或听起来更有音乐感的唱片,也不
是因为人家都使用了硬件效果器。把你丢到人家纯硬件的录音室你照样弄不出来人家的效
果。所以不要在外部找原因,是混音经验、理念,逻辑等的差距及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在
其中起主导作用。
原帖 由 慕容雨轩 于 15-1-21 21:25 发表
要是DAW的软件调音台比硬件模拟台音质更好的话,还有谁会花上百万来买模拟调音台呢?
难道调音台的唯一优势就是音质更好?这样的论调是你对调音台存在价值的终极藐视。
[
本帖最后由 avis 于 15-1-21 23:5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