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谁说数字线没有声音上的区别 -带对比小样》》》

( 224 )
 
[收藏]
-  第 9 页  -

373
#121 15-3-2 08:02
AES/EBU是“实时音频”数字信号传输格式,不同的导线对“实时音频”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是不同的。

之所以加粗“实时”和“音频”是因为这两个限制词在这个讨论中至关重要。

实时”决定了我们不能抛开时间信息讨论AES/EBU数字信号传输的质量。

音频”决定了我们在导线上传输数字信号的信息量,在二进制的传输格式下也就决定了我们信号的频率。导线对不同信号频率呈现不同的传导特性,这是我们下面讨论的关键。

二进制数字信号在金属导线里的传输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电压的快速变换而已。比如我们可以用一颗五号电池和一个小按钮开关来传输二进制数字信号,当按钮开关断开时,导线里电压为0伏,导线另一端的接受设备就把检测到的这个0电位解释为二进制的0,当开关合上时,导线里电压为1.5伏,接受设备就把检测到的这个1.5伏电位解释为二进制的1。我们人手大概每秒钟能切换这个开关4次,也就是说我们能发送的信号频率为4个赫兹,也就是说每秒钟里接收端设备能检测到4个不同的01值。这4个值能包含多少信息呢?我们很容易可以算出它最多可以形成162^4 = 16)种不同的组合(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DUANG!我们成功的制造出一个二进制4位,频率为4赫兹的信号传输方式了。

如果在接收端接上一个示波器,我们可以看到当开关断开时,波形是一个在屏幕底部的直线,开关一合上,波形瞬间跳到屏幕上端5伏刻度处形成一条直线;开关再断开,波形瞬间跌回屏幕底部。我们小按钮的来回开关在示波器上反映出来就是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砖头,也就是方波。“瞬间”这个词很重要,因为如果01.5伏之间不是瞬间转换而是逐渐增大或逐渐衰减的话,这波形不就成梯形波了吗?

梯形波对接收端来说很难解读,因为接收端原本的任务很简单,检测到0伏就记录二进制0,检测到1.5伏就记录二进制1,可是梯形斜边上的点都在0伏和1.5伏之间。当一个点是0.3伏的时候,接收端到底该把它解读成0还是1?当它是0.8伏,1.35伏,1.419585745伏呢?所以确保导线上0伏和1.5伏之间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瞬间切换对数字传输非常的重要。

我们前面提到了人手大概可以每秒切换一个小开关4次,相对的接收端每秒可以解读出4个比特也就是16个不同的状态,这对于极其简单的信息传输可能够用,对于CD音质的音频信息显然不够用,它需要我们每秒切换小开关两百八十万次(44100次采样乘以16个不同的二进制值乘以2个声道乘以2倍时钟信息),也就是说导线上需要传输高达2.8Mhz的信号。

所有的信号线,无论是麦克风线,喇叭线线,还是AES/EBU数字信号线都有至少两根平行的金属线,根据基本的电子原理,任何两根平行的金属线都会和它们中间的阻隔物构成一个电容,电容的特性往简单里说就是两根接脚间有电位差时就充电,没有电位差时就放电。信号线的电容效应根据材料,粗细,绞合方式的不同各有差异。传输低频率的数字信号时,基本上所有的信号线电容效应都不明显,也就是说从0伏到1.5伏或者从0伏到1.5伏的切换都是“瞬间”完成。但是数字信号频率提高后,导线的电容效应对信号的影响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电容大的导线(比如普通麦克风线)会在高频数字信号从0伏转换成1.5伏的过程中充电,然后在1.5伏转换成0伏的过程中放电,这就导致数字01之间转换的波形不是一个陡峭的方波,而是一个幅度逐渐增大或减小的梯形波。回到我们上面对梯形波的讨论,不难看出这时候接收端很容易误判二进制里01的状态了,由于AES/EBU格式下的二进制信号既包含时间信息又包含音频采样信息,一旦出现0/1误判,数字抖晃jitter和音频失真就不可避免了。

狗公腰兄提到的电脑数据传输和数字音频传输之间的差异很重要:电脑数据传输有CRC冗余纠错机制,AES/EBU没有;AES/EBU是实时同步传输,电脑数据传输是异步传输。这些根本的区别决定了AES/EBU和电脑领域的TCPIP/ATA等传输格式,虽然都叫做“数字”传输模式,实际操作中AES信号传输出错的几率远高得多。
观众反应
:这个解答最靠谱!
:好
:又学到了AES的知识,看来用数字线也要注意! ...

1886
#122 15-3-2 08:14

回复 狗公腰 在 #51 的 pid=4407039 的贴子

我赞同这个观点

1886
#123 15-3-2 08:27

回复 LOBO 在 #55 的 pid=4407059 的贴子

我虽然不懂无线电但确信每个物理传导的不同影响,把0和1被物体传导后发生的变化用排序变了也许比喻不恰当,但和这个理论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个理论也是狗公腰说的理论解释细化与升华。

1796
#124 15-3-2 09:18

回复 LOBO 在 #55 的 pid=4407059 的贴子

我有个失误,记忆力不太好,记错了AES和SPDIF是没纠错机制的,只有校验机制,就是可以知道传输的音频数据0,1有没出错,但不能知道错在哪,纠正哪一个。确实这个和带纠错的硬盘数据传输是不一样的。但这也不是说AES之类的出错率就很高,至少实际使用的感受不是这样,因为一旦出错,就是0,1的状态反了。“[size=14.6666669845581px]这时候接收端很容易误判二进制里01[size=14.6666669845581px]的状态了”,这个其实应该是不容易才对,承载的模拟信号劣化到一定程度都不会导致0,1状态误判,只是会带来更大的时基误差。按AES标准规定来说,一旦接收端知道数据出错,出错这部分是不予处理、应该静音的,实际大家碰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么?
另外,都没反对有Jitter现象的存在,分歧只在于听不听得出来,从而导致是否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请不要曲解本人观点(尤其AVIS兄),本人一直用的词是另说,就是无法发表意见。

另外,保存下来的文件已经体现不出实时传输回放才有的Jitter问题了。

[ 本帖最后由 compusic 于 15-3-2 09:36 编辑 ]

1596
#125 15-3-2 09:35

回复 大白象 在 #45 的 pid=4406968 的贴子

其实,玩音乐的人基本上都有强迫症,力求最完美。

280
#126 15-3-2 09:48
我用Soundforg把两个文件推到极限,请大家看看波形:


我又用Vegas把两个文件合并,请大家听听哪个是哪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12
#127 15-3-2 10:37

回复 kb_in_Deutschla 在 #56 的 pid=4407103 的贴子

哈哈有点意思 有意思啊。

212
#128 15-3-2 10:50
说实话我觉得这里说的最有道理的是大白象,要分清楚什么是主要什么是次要,叫这个真儿真没啥意思,如果咱们拿着字典去翻av的东西的话肯定还能找出其他有误的东西但是av说的多数理论还是很对的,这样的纠来纠去真没啥意思。何况就这个东西绝对最后到头也没个结果,很多东西的对与错都是相对的。

[ 本帖最后由 朴昌 于 15-3-2 10:52 编辑 ]

13881
#129 15-3-2 11:02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自己写一个波形,不同线传输到另一个电脑,看看差别在哪里,就可以分析出线的影响了。谁闲得蛋疼还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将结果概率化,得到比较客观的数据。

7177
#130 15-3-2 12:40

回复 LOBO 在 #55 的 pid=4407059 的贴子

结合LBO老师的解答以及腰兄的解释辅助,我现在终于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超级感谢2位!!!!!!!!送美女一枚笑纳

7177
#131 15-3-2 12:51
结合LOBO老师的解答以及腰兄的解释辅助,我现在终于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感谢2位 ,喜欢这样的技术含量的帖子,直接解释问题的所在


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可以打住这个话题了。


结论:数字线或是任何线材对声音是有变化影响的。


只是相对来说线材品质的不同或是说传导的方式不同,区别大小罢了,底层来说是有区别误差的。




[ 本帖最后由 zhd-000 于 15-3-2 12:58 编辑 ]
观众反应

7177
#132 15-3-2 13:10

回复 朴昌 在 #57 的 pid=4407143 的贴子

哥们说的没错
我发此贴的意义就是在说明一个问题而不是揪来揪去:

不管主观还是客观,人 ,最终是以主观为主去干活使用,还是以客观为主去干活使用的问题,这个看每个人的理解决定。

不管什么理论如何, 声音实际就是不一样 这就是客观和主观本质的区别,不要过于教条,并不是针对什么人。

7787
#133 15-3-2 13:25

回复 LOBO 在 #55 的 pid=4407059 的贴子

终于明白了。看来音频的数字线跟硬盘的数据线完全不是一回事~~~

353
#134 15-3-2 13:32

回复 zhd-000 在 #1 的 pid=4406454 的贴子

真的是区别太大了。怎么那些人听不出来!?

350
#135 15-3-2 13:46

回复 yuanhangno1 在 #36 的 pid=4406840 的贴子

...红茶是暖胃的啊,越喝胃越舒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