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写歌与编曲,哪个更牛?

( 208 )
 
[收藏]
-  第 1 页  -

4481
#1 07-12-19 11:10

写歌与编曲,哪个更牛?

说实话,写这个标题纯属为了抓眼球,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实在是那啥...那啥...那啥嘛!!!

凡职业编曲,都受到过一种伤害:旋律作者狗屁不懂,拿个烂旋律硬要做成“经典”。而编曲者不得不为了“妈妮”而委曲求全。
由于这种“伤害”经常发生,所以,编曲的同行很容易达成这样的共识:写歌的没啥技术含量,全靠我们编曲去拯救。

这样一来,难免就会发生心理上的”主次“错位。

拿一部电影来比喻一首歌的不同分工:

词曲=故事或小说原作者(一个男人出家了,却发现跟自己同住一屋的是个女扮男装的...)
编曲=编剧(将这个故事发展成为一系列小故事,更重要的是写台词...)
制作人=导演(将以上内容以适当形式表现在银幕上...)
歌手=主演(用自己的表演将导演的意图最终呈现出来,让这个男的或者女的更加清晰)
乐手=配角(用以烘托主角,强调主角的特征,良好的配角可给主角加分)
录音=摄影(用镜头贯彻导演的艺术意图,让主角更漂亮或者气氛更忧郁等等...)

这其中,“制作人=导演”这一条在大陆音乐圈体现的不明显,这是个遗憾。

电影拍完了,轰动了,这绝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但是,相比较而言,是什么最重要呢?
显然,“一个男人出家了,却发现跟自己同住一屋的是个女扮男装的”,这个最重要。
想想看,许多年后,有人翻拍这部片子,除了这一条,其余的都可以推翻重来。

词曲创作,从无到有,创造性大于技术性
编曲,根据图纸造大楼,技术性大于创造性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词曲作者就是“米”,编曲就是“炊”。

先写这些,其余的想起来再说...
观众反应
:好!好!!好!!!
:牛!
:新年快乐
:怎么能没有我的小红花??!!
:词曲=孩 编曲=他娘 这歌最后成啥样就看 ...
:受教!
:深刻!

2968
#2 07-12-19 11:23
比喻很恰当,形象~~

3083
#3 07-12-19 11:27
其实我有一个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编曲的脑子里那么多好听的旋律,为什么不自己多多作曲呢?

我有个编曲的朋友,我们以前经常拿两把吉他玩即兴,我扫和弦,他出旋律,
我发现他出来的旋律几乎都很好听,但是我很奇怪,为什么他自己不写曲子?

难道是编曲人对自己要求太高,达不到水准的旋律,自己就否定了?
观众反应
:没勇气把歌曲拿出来,不自信呗。
:估计是他写不出来.

522
#4 07-12-19 11:40
词曲作者有些本身也是作曲家,比如舒伯特,
单旋律创作,既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业余的,
专业的手法是,按照和声,以及调性布局来创作旋律,
比如交响乐。
一个非专业的词曲,不可能哼出转调,离调的旋律。
你听听美国那些魔幻大片里的交响乐,那个不可能是先哼出旋律,让别人在配成交响乐。
  编曲只是作曲的另一种同义词,同样是创造,而且是高技术含量的创造。
为一个垃圾旋律配成高楼大厦,更需要创造性手法。
   从无到有,不一定是创造。也许只是模仿和低级的重复,比如很多口水歌。
相反,再创造的编曲,能化腐朽为神奇,反而是创造。
     当然,也有垃圾编曲,那就令当别论了。
专业的曲作者,他的曲必然包含了和声调性布局考虑,编曲者一听就能听出来 然后通过编曲还原,他们是同级别的。
     香港的曲作家顾家辉(老板射雕英雄转铁血丹心主题歌2曲作者),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博士。
    所以
一个专业的曲作家,比一个垃圾编曲有创造性。
一个专业音乐制作编曲者,比一个垃圾曲作者更有创造性。

只能看水平,是不分胜负的。
只是目前情况,国内垃圾曲作者多一些,而编曲门槛高一些,所以造成我们这种情况。
别人劝香港著名词作家林夕作曲,林夕坚持不作曲,他说:作曲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我不想随便哼一个旋律就当成作曲。
        其实他写了那么多词,为很多曲填了很多词,哼出一首旋律也是很容易的,但是他坚持了自己的态度。
观众反应
:专业~~~~
:精彩。很喜欢顾嘉辉的83版射雕系列。
:学习了
:赞同!
:好
: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西方音乐的最大特点 ...
:对对对,就是这个道理
:一朵超级大的鲜花

89
#5 07-12-19 11:41
原帖由 爱因思敏 于 07-12-19 11:27 发表
其实我有一个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编曲的脑子里那么多好听的旋律,为什么不自己多多作曲呢?

我有个编曲的朋友,我们以前经常拿两把吉他玩即兴,我扫和弦,他出旋律,
我发现他出来的旋律几乎都很好听, ...



我非常同意這個﹗但可能到自己寫的時候就感覺別扭了吧﹗編曲的時候是在原有的上面添加東西﹐有主線了可能就好搞一點吧﹗(個人理解﹐不對請原諒)﹐不過還是要很佩服編曲的老大們﹐腦子長的可能比教先進﹐感覺非常敏銳呀﹗

367
#6 07-12-19 11:52
原帖由 爱因思敏 于 07-12-19 11:27 发表
其实我有一个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编曲的脑子里那么多好听的旋律,为什么不自己多多作曲呢?

我有个编曲的朋友,我们以前经常拿两把吉他玩即兴,我扫和弦,他出旋律,
我发现他出来的旋律几乎都很好听, ...


对啊!我时候我也感觉,有些听不想听到唱,因为不好听!而喜欢听编曲,因为编曲本身已经很好听了!这时候就感觉做编曲的太赔了,不成正比!

367
#7 07-12-19 11:53
编曲做好了,应该会得到等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吧!

6263
#8 07-12-19 12:32
我写过歌的,但是很多年没写了,大概自从99年做MIDI之后就没写过歌。有几次朋友听我为别人做的编曲,就说这首歌也就前奏间奏好听,那完全都是我弄的,歌的作者没写。
那你自己干吗不写歌呢?经常有人这么问我,我也说不好,主要是没有写歌的冲动,以前写歌是因为想写,有冲动,不写不快,虽然没机会制作出来,也可能写得很烂。但是现在有条件做了,却没有创作冲动,做什么事都要有动力,没有动力不行。冲动是个魔鬼,有冲动才有行动。
观众反应
:看到你这话有种猛然醒悟的感觉
:同感~~~
:同感同感!

2156
#9 07-12-19 17:44
我很少主动去写歌,因为我觉得发自内心的写一首歌真的挺难,不知道从何入手。
我发现痛苦和快乐的时候都没心情去写歌。
但我做电影和电视剧的时候,必须要去写主题歌或者片尾歌。
当我面对这些任务的时候,很轻松就可以写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
估计我是个需要命题才可以作文的人!
编曲对我来说和写歌的难度一样,我很少去接给别人编曲的活。
我一般都是遍自己写的歌(必须完成的影视剧歌曲),或者是服务于影视剧的器乐作品。

[ 本帖最后由 夜伴琴声 于 07-12-19 17:52 编辑 ]
观众反应

1487
#10 07-12-19 20:31
原帖由 爱因思敏 于 07-12-19 11:27 发表
其实我有一个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编曲的脑子里那么多好听的旋律,为什么不自己多多作曲呢?

我有个编曲的朋友,我们以前经常拿两把吉他玩即兴,我扫和弦,他出旋律,
我发现他出来的旋律几乎都很好听, ...

最后一句说得很有道理。这年月,知之愈少,胆则愈大。

1042
#11 07-12-19 22:51
我从不承认有所谓“写歌”这个门类,一个搞作曲的人绝不会去把什么写歌编曲分开概念,扯淡!!!

5268
#12 07-12-20 03:22
但是小说作者和作曲者有点不同在于,作曲需要专业知识更多些。

4018
#13 07-12-20 03:52
多数情况下作曲的人在写一首歌的时候只会想到一种风格,但一个好的编曲拿到这条旋律的时候能把它编成很多种不同的风格,这就是编曲需要具备的众多素质中的一种。。。

编曲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太多太多了,和声,节奏,旋律,乐器法,声部的平衡,对各种风格种类的了解乃至精通,甚至混音方面都要考虑,还要对外行客户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太不容易了。。。

89
#14 07-12-20 04:02
编曲就是“吹”。

4481
#15 07-12-20 09:22
(如果觉得长,可直接看绿色部分)

很多时候,东西方不同文化风格会将一些本来明了的东西搞混。

西方文化一般逻辑性为主,而东方更讲究内心的宇宙,看起来更感性一些。
所以在西方,作曲编曲由一人承担很常见到,这来自于以文化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学习音乐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是多声部环境,他的思路也离不开多声部环境,西方乐器也大多是多声部乐器,即便是单声部乐器,也以合奏和声形式为主。即便是从小进个唱诗班也是多声部环境。

东方呢,东方的文化根基,体现在音乐上,很少有多声部。想想看我们的乐器吧,独自一人演奏的时候,可以呼风唤雨,凑到一起是也就是个大齐奏,原来那股神奇的力量就会消失。乐器的律法也不是12平均律。(题外话:外国人说我们“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是条虫”并非空穴来风)中国旋律不是建立在和声基础上的,它更鼓励放任自我的内心。就连美术作品也只是平面构成,所谓立体,顶多是个平行透视。

这就是东方审美,没有谁可以改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个风水地面上,就会铁定得出这样的结果,只有造物主可以解释。

现在,西方思维在全球大行其道,很多人便误以西方思维标准来评价东方美学,其结论当然会存在根本性错误。无论东西方文化表面上多么融洽,从灵魂上始终是背离的。所谓“结合”,到目前为止,只有量变,没有质变。

在我国,不懂多声部的优秀“作曲家”很多,可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黄霑他老人家了,东方审美+通俗审美的优秀代表,还有一个就是李宗盛。而系统学习过西方作曲理论的作曲家,往往在歌曲方面达不到如此的成就,原因就在于前面所说的东方审美这块土壤。

现实中,做编曲的,经常会碰到傻的要命、土的要命的旋律,往往我们第一时间就会形成“厌恶”的心态,进而“蔑视”之。在这种心态的促使下,原本作品的缺点被放大,优点被缩小,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所谓的垃圾。当然,垃圾总是存在的,在我眼里,西方垃圾一点也不比东方垃圾少。再说,编曲垃圾比旋律垃圾少吗?

写旋律是单线思维模式,写多声部是立体思维模式,由一个人完成或由不同的人来完成都是很自然的。同时也并不存在哪个高级哪个低级这一说。
但编曲可以有很多,而旋律只能有一个。

编曲可以赋予一个女人完美的身材,但身份证上只能用她的脸

PS:如同编曲的瞧不上写单旋律的一样,我知道很多写单旋律的也挺瞧不上编曲的。呵呵,所以,我经常自己瞧不起自己。
观众反应
:最后一句经典!
:学习了
:脸!!!!!1
:牛比,说的太到位了,赞!
:顶这句:编曲可以赋予一个女人完美的身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