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转贴] 介紹一篇好貼給大家 - 對數字音頻有興趣的不容錯過!

( 228 )
 
[收藏]
-  第 5 页  -

13667
#61 09-12-2 15:41
不要忘記還有諧波失真

....

13667
#62 09-12-2 17:12
再來....有關高通、低切在模擬和數字平台的不同 (ddyykk_hello , 麻煩你了....)

Paul :-

The business of LF control and tightness is another extremely important subject - but it has several dimensions. I hope I get them in the right order....

You are absolutely right that rolling off extreme LF and 'mud' do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ightness and impact of bass parts and large percussion like kick drums etc. This is another art of mixing that people are re-learning and is stock in trade for experienced engineers :-)

However - harking back to the headroom issue (or lack of it in digital), rolling of LF increases the signal peak level most of the time - because it changes the wave shape (by differentiation)! Changing waveforms can create larger peak levels - even if you have done so by 'losing something'! So doing this on a digital system with everything flat out - and avoiding overs - will actually reduce the level and presence of the instruments involved, and even the whole mix, if you're aiming at high volumes and modulation!

Ok - so now if we go back to the completely analogue signal path 2 things are very important:

1. It had headroom, so rolling of LF deliberately with EQ did not cause clipping. Tape had large headroom values at LF and would tolerate this well - as would the analogue play-out systems in people's homes. Your 'tightened sound' made it all the way out largely unscathed..

2. ALL analogue systems at every level and every instance - and fundamentally at the very basis of the format removed DC. DC and extreme LF (below 5Hz or so) could not pass through the system at all.

So you can view an analogue signal chain as a successive series of high pass filters, the more stuff in the signal path - the steeper the extreme LF roll-off forcibly becomes.

So what this means in practice is that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analogue system itself can actually cause a tightening effect on the sound - just by passing it around through various analogue units!

And the increased peak levels this causes do not show up on VU meters - and can pass through the system without clipping. You don't really even know it's happened - but it sounds different :-)

BTW - this effect was not lost or ignored to the more savvy and experienced designers of analogue stuff ;-)


OK - now if we go back to a digital system; apart from the ADC and DAC nothing else in the processing chain naturally filters LF, unless it is done deliberately like in compressors and the like, where the corner freq will be so low (fractions of a Hz) that it does not count. What goes in tends to come out unchanged apart from the intended effect.

This means there is effectively no LF filtering - and so there is no intrinsic LF tightening effect by simply passing stuff in and out of processors.

So to get this you have to do it with an EQ by rolling off the extreme LF manually (the Oxford LF filter on the steeper settings is great at this)..

However to maintain the impact of this and avoid overs and clipping you will need to lower the levels throughout your mix to accommodate the extra peak level - and make sure your final mix maximiser/limiter 'does the right thing' in pushing the density and gain of the program without simply clipping off your tightened sound and turning it back into mush again.. The work I have been doing has been heavily involved in preserving these subtle effects - if they are actually still there in the program, while remaining compatible with current loudness trends - and the search for improvement goes on still..

So yet again operating at lower peak levels - and knowing what you are doing when mixing, rather than leaving it to little-understood side effects of your gear - can indeed give you a fantastic advantage and save you a fortune :-)

You really can have analogue style LF 'tightness' from a digital system - if you know what you're doing :-)

[ 本帖最后由 himhui 于 09-12-3 12:11 编辑 ]
观众反应
:这个帖子说得很好,我争取用我的话把他说出 ...

4103
#63 09-12-4 01:34
我来啦
paul:
          关于低频的控制和低频的“紧”,这确实是很重要的话题啊,我们分层来讲,希望我没有讲错hoho
        你说的把一些超低频和脏的频率(按照我翻译的这本书中指出http://www.audiobar.net/viewthread.php?tid=271849,脏的频率就是200-800HZ这一段,做一下广告哈哈)用低频滚降衰减掉(有时叫低切low-cut   hi-pass,有时叫低频滚降LF roll-off,我觉得只是斜率不同而已,有请himhui老大解释),衰减掉以后的确会增加bass或者一些大鼓的“紧”,或者叫密实或者冲击力。这一个混音秘籍是有经验的工程师都知道的,你不知道?hoho
        现在来说说headroom,或者说数字音频中缺少headroom的问题。在大多数的时候,低切会增加信号的峰值电平!!!!!!!太可怕啦。因为衰减低频改变了整个的波形,改变波形会制造更大的峰值电平!!哪怕你使用衰减的方法来改变波形!!所以,在数字混音的时候低切,同时还要避免过载,实际上是会减小平均电平的,还会损伤乐器的临场感,有时甚至是整个音乐的临场感。这对追寻大响度不是好消息。
        好了,现在再来看看模拟的信号链上2个东东是比较重要的:

        1.拥有足够的Headroom的时候,小心的衰减或者低切低频,引起的电平增加就不至于导致过载。磁带对低频的headroom会更大一些(?为什么)。对,你家里的磁带播放机也是一样的。所以你的变“紧”的声音可以被容纳得下而不会过载。
        2.所有的模拟系统,每一种音量,任何的情况下,都会从根本上去除直流偏移。所有的直流偏移和极低频(低于5Hz)都无法进入系统!!!!(这意味着什么?既有效的低切,又不会增加峰值电平,模拟就是好啊!!)
        所以你可以认为每一个模拟设备都是带有低切功能的,串联的设备越多,低切的斜率就越陡峭!
        也就是说,模拟设备本身就会让你的声音变得更“紧”!,只要过一遍就可以!
        然后我们也没有在VU表上看到峰值电平有变化(VU表是看平均电平的啊,峰值?),而且也没有过载,你甚至没有察觉到电平的变化,但是声音却不一样了。
        顺便告诉你:这个现象大多数有经验的模拟设备设计师们都不会忽略的!
        然后我们又回到数字设备。除了数模和模数转换这两件事以外,没有其他的操作是会自动衰减低频的,除了压缩会有一些以外,可能还有些操作对低频的减低作用已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也就是除了我们加上的效果以外,对于低频,进去是什么出来就是什么。
        这就是说,没有低频自动衰减,不能串联几个设备就使得声音变得更紧。
        所以说,你要想低频更紧,你就要自己用EQ来做。OXford LF filter里面有个steeper拿来干这个是不错的(是预置还是旋钮我没用过我也不知道)。
        虽然,要更紧的声音和更有冲击力的声音,代价是降低电平,还有你的母线上的限制器最好要“做正确的事”,不要把你好不容易弄紧的声音又给弄糊了。(限制器怎样才不会把声音弄糊?有请himhui)我现在就致力于大力的去保护这些微妙的效果,如果里面确实有的话,还要和响度的需求进行妥协。除此以外,我还在研究有无更好的方法改进。
        所以,总结一下,混音最好你的峰值电平不要太高,搞清楚你在混音的时候每一步为了什么,不要把这些留给你不了解的效果器去处理,他们往往有副作用,这样真的给了你很大的优势,会帮你很多!
        你真的可以做到像模拟时代那样的“紧”,哪怕你用数字混音,当然关键是你知道你在干什么。
        呼~(完)
        ps。接下来一个星期可能没空,然后I will be back!
        要顶帖的赶快啊

[ 本帖最后由 ddyykk_hello 于 09-12-4 11:23 编辑 ]
观众反应
:感谢你的劳动,我们轻松好多

13667
#64 09-12-4 11:04
ddyykk_hello 翻譯得實在非常好, 以後的都效給你了.....

4103
#65 09-12-4 11:24
你太过奖了,我尽力吧
不过也要下个星期
先解释一下我翻译的问题咯

[ 本帖最后由 ddyykk_hello 于 09-12-4 11:26 编辑 ]

2
#66 09-12-5 12:54
lim 怎么不糊 这个我在实际实用中感觉  你得有一个不错得限制器  虽然我尽力寻找那些不用花钱 也好用得限制器 但是依然没找到
于是我也干了  大家都会干的事   尽量不那么响 我觉得不糊 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只有叫它不那么响 在响度跟糊之间取舍保持原味。

那么前面得压缩器 也起到了好一些得作用 因为ratio  是我们可以掌握得 att 是我们可以掌握得 knee 是我们可以掌握得

那么lim 我只用它限制住我得峰值而已 而不用它做很大得提升 而且 在lim 得表中 我尽量不会让声音一直被lim得很深 。

实际上在 lim 前得那个eq 也对这方面很有作用。毕竟当你用lim得同时 高频 低频 因为lim 又会有了新得变化 而影响到了最后了最后得结果。比如低频会翁 高频会有些刺耳  有人会把这些理解成声音变的刺激 我个人觉得 刺激后大家听起来很疲惫

那么现代一些收听人群 也有自己感觉适合的声音大小 他们也会不由自主的 在听音乐的时候 提升音量,在扩音当中调音师 即使不懂 即使它是个电工 也懂得最推下推子 音量大了 大家都会爽  所以我觉得  一些师傅先使用comp 在加俩个限制器的用法 只是欺骗儿童的做法 不要质疑 一定有人在这么做:)  所以所以 现在真的不要那么太担心响度 而全力的用lim  

所以我觉得所谓得正确的事 是限制器 是限制 突然一些的大音量 而不是疯狂的追求响度的工具。
观众反应

13667
#67 09-12-5 14:00
如果避無可避, 必須要響, 那麼就只有從第一步做起...

編曲, 不要有太多樂器同一時間出現, 假如編排得比較重疊, 可考慮在某些位置刪掉一些..
   
要有健康的訊號, 音軌不能破, 因為聲音錄不好, 放大了就只會更難聽....

長時間出現的樂器或聲音 (包括歌者) 的動態要平均, 這樣有助整體音量增加...

頻率分佈要平均、可用音量、 eq 、pan 等 來調節..(最好編曲時已安排好), 混音導出後

混響不能太大, 因為大混響只會讓聲音變得遠, 不會有靠面前的感覺....

集中在中低、中頻、中高,  高低兩邊可看情況來高低切 , 不同音樂類型的處理會有點不同, 當然要注要 paul 提出的千萬不要在大電平下低切, 過多高頻亦會做成吵耳...

limiter/compressor  要留意 threshold 的位置, attack/release時間影響高低頻的表現, attack時間越短和release時間越長, 也會讓聲音暗淡、模糊、失去音樂性 和 沒punch, 要在 threshold, attack, release中取得平衡...

有些limiter/comp  也有:-
soft clip 工能, 可補償在壓縮中失去的高頻,  
look-ahead 工能 預先偵測極快的 transient , 讓limit\comp 不會錯過處理一些極快的訊號


(想到再補充...)

[ 本帖最后由 himhui 于 09-12-5 14:47 编辑 ]

165
#68 09-12-5 16:22
好贴也,我来凑凑热闹。

混音初始就在buss上挂插件有啥不好了?

很多顶尖的混音师都会这么做,

挂压缩嘛,
mix into buss compressor
最常见了,压个2,3db的,都是小意思,
不少人甚至压得还比较滴不吝啬。
这样的好处是混音的时候就能知道乐器间的“glue”能去到多少,
因为对路的乐器会在compressor的“指挥”下很好的摇摆起舞,
而那些还楞在那里的,你就知道该怎么处置了。

还有更狠的,
我们都知道compressor压多了就会pump,大多情况下这是不好的,
而在混舞曲的时候,现在很时兴的一招就是让compressor在总线上pump。
当然不是乱pump啦,要用kick做sidechain的,而且attack和release要设好了,才能pump得好听的。
daftpunk是这一招的杰出代表。


好了,到eq,
不少大师都会一开始混就直接推起buss的高低频,当然是用很好的eq,很character的eq。
这样就不用在单轨里面分别推那么多了,因而最终的声音也会更具有统一的味道。

[ 本帖最后由 一斤 于 09-12-5 16:59 编辑 ]
观众反应

165
#69 09-12-5 17:46
个人认为,一味的在意headroom,避开失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用数字,要想混得好, 玩好失真才是关键。
尤其是当你做的是需要大音量的音乐,rock ,dance。。。

关于itb vs otb,在gearslutz上还有另外一篇也很热的贴,
http://www.gearslutz.com/board/so-much-gear-so-little-time/137423-digidesigns-itb-vs-otb-test.html
测试是Digidesign做的,用SSL混音和用pt+waves SSL混音的对比,
三个专业混音师先用SSL各自混了一首歌,再在pt上用waves SSL通过每轨反相的办法,把之前SSL上的混音再现出来。
三首歌风格分别是jazz,alternative rock 和hard rock。
经众多音乐从业人士盲听测结果,大多的得分是,jazz歌曲很差,而rock歌曲有一些人还能得个及格,
而那些及格的人,能区分出来差别的得分点都在rock的副歌。

这起码说明了,你要想用itb的jazz战胜otb的jazz,并非不能做到。
你要能itb 的rock战胜otb的rock那才成王道哩。

而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一线的顶级的rock混音师还mix otb秘密,
otb能得到悦耳的失真。
用他们的话,是能drive hard。就是经推。

关于失真,个人认为玩得最好的是Mark stent。 听听muse今年的专辑吧。
他为什么混得那么好,从他的采访中可以得知,
重要的一点是,他敢推! 他毫不惧怕red light。

不像本贴之前说的,信号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失真,
相反,mark最常做的就是,推爆ssl的eq。而这么做,得到的是悦耳的声音。

所以,留headroom完全不是关键,
itb如果有一天能完全模仿出硬件的失真,
那才是itb完胜otb的时刻。

简单点说,
哪天我们能肆意的推爆plugin的eq了,那才是该乐的时候。

[ 本帖最后由 一斤 于 09-12-5 17:58 编辑 ]
观众反应
:这个世界真是越来越疯狂了

2858
#70 09-12-5 18:07
原帖一斤 于 09-12-5 17:46 发表
个人认为,一味的在意headroom,避开失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用数字,要想混得好, 玩好失真才是关键。
尤其是当你做的是需要大音量的音乐,rock ,dance。。。

关于itb vs otb,在gearslutz上还有另 ...


那您去推爆他吧...

13667
#71 09-12-5 19:00
原帖爛手上帝 于 09-12-5 18:07 发表


那您去推爆他吧...

推爆如果大多人都覺好聽, 那便是成功。

2858
#72 09-12-5 19:03
為何在master buss加插件不好, 就如同為何要找母帶師來做母帶一個道理...

最簡單的就是因為同一個人搞混音和母帶, 他不能很客觀處理自己混音時所出現的問題!

在同一個系統就更加困難了!!

至少要在一個更好的系統裡做, 現在因為成本問題或認知問題, 很多人把提升響度就當成母帶,...

能夠做出好的效果還是有的, 畢竟不多, 但對於很多初學或沒有經驗的朋友來說, 只會更迷失, 他們只會經常想著如何弄響度, 而忘記了很多基本要注意的技巧!

很多人也以為自己是可以的,但這樣的人至少在中國沒有!

那些外國頂尖尖兒的高手可以, 我們怎麼不可以?

因為他們的基礎已很穩固, 他們很了解要得到什麼就必須要犧牲什麼!

我們很多時只看到他們表面的舉動而忽略了當中背後的技巧...

PS:悅耳的失真跟過載的失真為何扯上關係?!!!
观众反应

5826
#73 09-12-5 20:24
我又来打岔:大多数专业人士追求的科学和准确,在买唱片的歌迷看来,已经不重要甚至根本不知道、不在乎,这才是从业者的可悲之处。
我们当然可以为了迁就他们的对声音本质没要求而做一些行为,但是不等于这也是我们的最终追求——正如我们很多人不得以要用破解软件一样。

165
#74 09-12-5 22:35
原帖himhui 于 09-12-5 19:00 发表

推爆如果大多人都覺好聽, 那便是成功。



1125
#75 09-12-5 23:26
我非常非常同意一斤,
"失真"向來也是音樂中最重要的元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