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准备写个长篇--《混音日记》更新到18

( 155 )
 
[收藏]
-  第 6 页  -

136
#76 17-3-12 10:08
支持!高手

920
#77 17-3-12 21:08
王老师,这是捞仔老师的耳畔中国吧?

6616
#78 17-3-13 14:04
王天顺 发表于 17-3-12 21:08
王老师,这是捞仔老师的耳畔中国吧?

是的

51
#79 17-3-13 14:44
先收藏了

472
#80 17-3-14 22:42
太赞了,谢谢,学习啦

1153
#81 17-3-15 01:44
不用纠结~  电视和电影一样· 这个争论在电影中已经存在很久 视听··  这是唯一的解释 两者不可分离 也不能单独形成完整的作品··· 对于电视来说无视则无娱乐 无听则无感受 各自担当各自的部分 所谓视听合一 就是一个影视作品的最高境界 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节目· 都是这个宗旨

6616
#82 17-3-19 20:30
3月16日 我要做的事
   
  
我早上写了个段子:
【最近我和女士们一起走路时,过门、转弯的时候我都会让她们先过,她们也会对我微笑、点头示以谢意,她们可能觉得我素质很高,当然这点我不怀疑,但其实她们误会了,我是怕她们踩到我的鞋。】
很多人以为我写的是段子,其实我说的是事实,这次去澳洲从墨尔本到悉尼,我一直在找Y3的店,最后买了一双,我就是怕她们踩这双鞋。


一转眼,这一个多月已经混了45首歌了,每天睁开眼睛就感觉欠人家9首歌,因为【耳畔中国】每周都要播9首,这种日子还要继续持续一段时间,我坚信,这种强压下肯定能诞生出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我过度的模式化和缺少创造性,毕竟音乐不应该是靠理性完成的工作,所以为了保证我面对音乐的时候是感性的,我把理性的工作都交给了助理。
   
那感性的部分我都做什么呢?
轮到我上手的时候宇鹏已经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了,他都做了什么可以参考【混音日记】前10篇,当然这里也包含海毅修完音准的准备部分,忙不过来的时候也求助过小林的团队,音准可以说是电视节目混音成功的一半,我并没有高抬他们,要是没有他们细致的工作,我就是混出花来也依然很难听。

打开工程我通常会先从头到尾听一遍,我主要需要听出这首歌的风格、配器的方式、编曲的设计、音乐的段落、歌手的情绪、乐手的演奏技法等等,一遍基本就够了,当然这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做到,我最早也是要一首歌听上好几遍才能分析出来这些,当你听了一万首歌,你甚至连编曲下一步想干什么你都猜得出来,偶尔猜不出来的那就是编曲给你的惊喜。

然后我会把视频导入工程,对齐后对着视频再听一遍,我至今都坚持要后期给我一份粗剪的视频,看这一遍非常重要,你能看到后期剪辑到底剪了哪些画面在里面,检查你的素材是不是全的,比如画面里面出现了萧,而你的耳朵里根本没听见,那就要赶快去找一下分轨了,当然也有一部分时间我没有先导入视频,我是混完再导入的,这时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是就少了前期对现场感的预判,不过你也许会很惊喜,混完了再配上画面那绝对是很享受的,因为我是唯一一个在立体声环境下带着画面欣赏这首歌的人,而其他人只能听单声道的画面版了。

然后MUTE掉所有轨,从人声开始,从音乐最丰富的段落开始,从节奏乐器混向旋律乐器、从频率低的乐器混向频率高的乐器,每添加一样尽量都要同时考虑这个音色的所有的元素,也就是把它混到它最终该有的样子,然后再混下一个乐器。这个方法可能你会比较眼熟,我差不多10年前写过一篇文章,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这么混,方法没有对错,只要适合你自己就没问题,只不过这个方法相对科学,可以让你快速把作品做到一个状态,留下更多的时间让你去思考音乐本身的东西。
细节留给下一篇吧,我要回家睡觉了。改天见。




107
#83 17-3-23 03:13
谢谢大师分享,认真学习了

267
#84 17-3-24 02:26
又来学习了!

3831
#85 17-3-24 09:01
记得王老师讲过UAD的用法,为什么模板里都是挂了好多CLA-2A啊,还有Pro-Q用的真猛啊

68
#86 17-3-24 10:40
能从文字里面感受到版主很用心地在做这件事情。期待下一期分享!

123
#87 17-3-25 13:18
支持!!!

31
#88 17-3-25 16:35
认真学习,谢谢分享

107
#89 17-3-26 07:46
王老师这是准备写长篇吖

78
#90 17-3-27 15:57
我觉得王老师的这个日记超级棒啊~~感觉走进了王老师的生活还在学习混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