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准备写个长篇--《混音日记》更新到18

( 33 )
 
[收藏]
-  第 2 页  -

6616
#16 17-3-2 10:49
bobo198504 发表于 17-2-27 18:14
除了日记9.每篇开头都放着你的自拍像!怎么可能在街上碰到你还认不出来!
每次看王院长棚上的两只音 ...

谢谢支持,加油。

6616
#17 17-3-2 10:49
124853492 发表于 17-2-28 14:46
"要认真对待我们混的每一首作品,对我们来讲可能这只是一个活,但对这些素人歌手来说,这很能是他职业生涯 ...

谢谢

6616
#18 17-3-2 10:50
qj6578 发表于 17-3-1 08:41
没想到REAPER能够帮上老师的忙

当时没它不行

6616
#19 17-3-2 11:01
徐爱乐 发表于 17-3-1 17:11
Allanwang Studio  原来是这个

是滴

6616
#20 17-3-11 01:47
本帖最后由 半瓶醋 于 17-3-11 01:54 编辑

3月9日
   
  
距离上一次写差不多有半个月了,好几次准备开写,可根本没有时间最疯狂的10天终于过完了,玩了命了,每天平均睡眠在3个小时左右,太疯狂了,往事真不想再回忆了。这些天主要是我学校开学,培训班也被我自己定在了这个时间开课,当时主要是想就算我再延期也是没有时间,还是开吧,加上每周固定的 9首歌要混,最想不到的竟然还插了两首唱片的歌,疯了。
   
这10天过的跟传奇是的,让我再次体会到人的毅力是无限的,老天要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自己说:我再也不玩命了。每天都是按分钟在计算时间,早上7点起床,8点半到学校,下午5点下班,晚上7点培训班上课,11点下课开始混音,混到凌晨3点回家,只有周末能在白天混音,每天工作时间达到20小时,每天都担心自己随时会挂掉。接了一首黄致列新唱片中的歌,但分轨还没齐,我高兴坏了,鉴于目前国际局势问题,我还是不催促了,哈哈。不过我还有一首小弹唱的歌要混,怎么办?我还有什么能用的理由吗?看来只能抽空混了。

如何在这么紧张的状态下,保证混音质量,这是我这些天一直在研究的,混音这种事情是没法对付的,过自己这关永远都是最难的,前面几期我写了助理需要帮我做的事情,接下来我说一下助理做完以后我还要做哪些。

宇鹏越来越熟练,已经可以独立用我的模板把现场录完的分轨对到轨道中了,这里有个很重要的问题,通常我会把现场录完的分轨先COPY至我雷电的阵列硬盘中,宇鹏需要在我的笔记本中通过模板建立新的Session,然后把现场的音频添加至这个Session,整理完毕后再将每一首歌的分轨在原地生成新的音频,然后删掉多余部分,当然做这件事之前一定要另存为新Session,因为有时要回到原始硬盘找数据。

宇鹏在这里就经常犯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在素材窗清除不在轨道上的文件,所以我将新的Session考入棚里的MAC PRO上时会显示丢掉100多条音频,如果清理后再存一下Session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

宇鹏帮我把东哥发来的PGM和录音室的STRING对到分轨中,通常可以根据Click轨来对,当然也有很复杂的情况,比如现场改过编曲,或是乐队根据捞仔老师的指挥做过调整的,这种事需要的就是细致。

宇鹏还要负责把修好的唱在大棚中过硬件压缩,这件事我也交给他了,当然我把所有的要求都跟他强调过了,在学校的时候就教过他,看着他做了几首没什么问题我也就安心了。
   
我要做的事
我准备再找时间写了,累了,明天终于可以睡个懒觉,我得回家了。

节目到今天为止已经播出了四期了,网易云音乐已经都有立体声的音频了,我觉得每次我都要说“立体声”、“立体声”、“立体声”有点可笑,难道音乐不该是立体声吗?当我每次问他们确定是立体声播出吗?得到的答案都是:确定、是!这几周我自己都在怀疑我的专业概念了,是不是我们说的立体声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呢?

前两天我找了一位我非常信任的一位前辈,帮助我一起做一件事,我这次一定要搞清楚电视后期的音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其实在第四期已经开始做实验了,这期惨败,下期开始调整新思路,等有了新的成果了再跟大家说,我收工回家了。

我们混的声音是为音乐服务的吧?但我这些天一直被一个新概念冲击,就是声音是为画面服务的。那既然这样音乐去哪了?关掉声音单看画面能看得下去吗?但关掉画面只听声音,它依然是音乐。但矛盾就矛盾在没有人有用电视听音乐的需求,我的思维已经很混乱了,看来我需要睡了,晚安各位。


6616
#21 17-3-13 14:04
王天顺 发表于 17-3-12 21:08
王老师,这是捞仔老师的耳畔中国吧?

是的

6616
#22 17-3-19 20:30
3月16日 我要做的事
   
  
我早上写了个段子:
【最近我和女士们一起走路时,过门、转弯的时候我都会让她们先过,她们也会对我微笑、点头示以谢意,她们可能觉得我素质很高,当然这点我不怀疑,但其实她们误会了,我是怕她们踩到我的鞋。】
很多人以为我写的是段子,其实我说的是事实,这次去澳洲从墨尔本到悉尼,我一直在找Y3的店,最后买了一双,我就是怕她们踩这双鞋。


一转眼,这一个多月已经混了45首歌了,每天睁开眼睛就感觉欠人家9首歌,因为【耳畔中国】每周都要播9首,这种日子还要继续持续一段时间,我坚信,这种强压下肯定能诞生出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我过度的模式化和缺少创造性,毕竟音乐不应该是靠理性完成的工作,所以为了保证我面对音乐的时候是感性的,我把理性的工作都交给了助理。
   
那感性的部分我都做什么呢?
轮到我上手的时候宇鹏已经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了,他都做了什么可以参考【混音日记】前10篇,当然这里也包含海毅修完音准的准备部分,忙不过来的时候也求助过小林的团队,音准可以说是电视节目混音成功的一半,我并没有高抬他们,要是没有他们细致的工作,我就是混出花来也依然很难听。

打开工程我通常会先从头到尾听一遍,我主要需要听出这首歌的风格、配器的方式、编曲的设计、音乐的段落、歌手的情绪、乐手的演奏技法等等,一遍基本就够了,当然这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做到,我最早也是要一首歌听上好几遍才能分析出来这些,当你听了一万首歌,你甚至连编曲下一步想干什么你都猜得出来,偶尔猜不出来的那就是编曲给你的惊喜。

然后我会把视频导入工程,对齐后对着视频再听一遍,我至今都坚持要后期给我一份粗剪的视频,看这一遍非常重要,你能看到后期剪辑到底剪了哪些画面在里面,检查你的素材是不是全的,比如画面里面出现了萧,而你的耳朵里根本没听见,那就要赶快去找一下分轨了,当然也有一部分时间我没有先导入视频,我是混完再导入的,这时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是就少了前期对现场感的预判,不过你也许会很惊喜,混完了再配上画面那绝对是很享受的,因为我是唯一一个在立体声环境下带着画面欣赏这首歌的人,而其他人只能听单声道的画面版了。

然后MUTE掉所有轨,从人声开始,从音乐最丰富的段落开始,从节奏乐器混向旋律乐器、从频率低的乐器混向频率高的乐器,每添加一样尽量都要同时考虑这个音色的所有的元素,也就是把它混到它最终该有的样子,然后再混下一个乐器。这个方法可能你会比较眼熟,我差不多10年前写过一篇文章,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这么混,方法没有对错,只要适合你自己就没问题,只不过这个方法相对科学,可以让你快速把作品做到一个状态,留下更多的时间让你去思考音乐本身的东西。
细节留给下一篇吧,我要回家睡觉了。改天见。




6616
#23 17-3-29 21:52
asiazhang 发表于 17-3-24 09:01
记得王老师讲过UAD的用法,为什么模板里都是挂了好多CLA-2A啊,还有Pro-Q用的真猛啊

因为我就一台UAD 8核,没法来回携带,不方便我笔记本和棚里随时交换数据

6616
#24 17-3-29 21:57
混音日记 12 手机版可以点这里
3月25 上火了
   
好久没写了,每次想写都累的没有精力了,从写第一篇日记到今天已经混了54首【耳畔中国】的歌了,手上还有已经录完的3期21首要混,让我上火的并不是这个,而是【跨界歌王】第二季今晚就要录完第二期了,又是每期9首歌,未来半个月我绝对要经受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虽然我已经做好了比较全面的准备,可心里面还是难免会有波动,今天我孩子还病了,生命中永远有比工作还重要的事情。
在这么大的压力下我也难免会经常发火,还好我在学校的时候控制的还不错,毕竟我是院长,还得注意形象,我的助理就惨了,昨天被我给收拾了一顿,害得他今天要把17首的弦乐从新整理一遍。

当然这件事情也不能怪他,学生出了问题老师也难逃责任,都怪我提前没有交代好,我以为他会可他真不会,我相信经过这次以后他不会再犯这类错误了,虽然他靠自己的智慧硬对好了这些分轨,但我是不能允许这种低级错误出现的,没办法,他必须从来,结果他今天弄了一天,看他的精神状态还是挺好的,

还有一件事是让我想说两句,这次某个棚的录音师,拿过来的分轨,先不说声音录的声音怎么样,所有的接点录完了都不修一下,几分钟的事情,就这么给了我,这等于录音师对于自己经手过的作品没有要求,出去什么样都可以,我不是没有能力修接点,不过不该我做的我要是做了对你是没有好处的,通常我遇到这样的分轨会直接跟制作人说,以后这个棚能不去就不去了,这个录音师能不用就不用了,因为他不尊重自己的职业。

说了这么多,心情也舒缓了很多,说说已经播的第五期期中的一些歌吧,我在这期里藏了个秘密,对于播出结果杨老师说比上次好,很欣慰,终于抓到了电视单声道的感觉,希望不要尽快消失,分享几个作品。

这些歌的正确打开方式:打开网易云音乐,搜素“耳畔中国第五期”,直接点视频的话,我不太清楚这个声音是如何变成这样的。
如何看着画面还能听到立体声的音乐,需同时打开网易云音乐和网络视频,关闭视频中的音频,同时点击云音乐和网络视频中的播放按键,此时需要的就是神同步了。
康定情歌  
这期我最喜欢的一首,混的很爽。

我的祖国  
这期最后一首混的,当时已经累的不行了,准备了红牛,结果没用上,混的热血沸腾的,我爱我的祖国。

有些歌混的时候需要忘掉大脑中所有的混音概念,音乐已经告诉你她该长得样子了。
今天就分享到这吧,我得继续了。






6616
#25 17-4-3 11:36
124853492 发表于 17-4-2 11:32
王院长每次分享都认真阅读,感受,非常想跟您学习~

谢谢支持

6616
#26 17-4-6 09:52
ldl_1984 发表于 17-4-3 13:09
试试近照 最后一张图片是我设置的 哈 已经选立体声关联

你这个设置好像是没怎么用到压缩啊,Threshold很高,你进来的电平那么大呢吗?Attack我不会设的这么快,Make Up主要是看你下一级的需要。

6616
#27 17-4-30 22:43
   
4月30
     
距离上次写日记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这个月简直像噩梦一斑,想写的时候已经精疲力尽,中间的两周赶上了【耳畔中国】和【跨界歌王】的交替,这些节目都是提前半个月就录好了两期,我每周要混完一期,但是这两周赶上了耳畔的第9、10期和跨界的第1、2期重叠,也就是我一周要混完两期节目,工作量增加一倍,但交歌的时间并不会因为我的工作量增加而有任何宽限,电视都是周播的节目,在混音师后面还有若干人在等着继续工作,混音工作一旦开始就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拿下。最可怕的还有,这两周结束后我的录音混音特训班开课了。


      
劳动最光荣
      
  
混一首电视节目的歌一共需要多少时间?
我大概整理了一下我们团队的工作量,按工作顺序来说:
先是宇鹏:
1、整理分轨:
包括导入现场数据,把数据对到我模板中的轨道上;整理出每首歌有用的素材;
2、打段落标记,去掉多余数据;
3、导出审听版DEMO给视频剪片子,
4、导出DEMO伴奏、人声、伴唱音轨给海毅修音准;
5、导出PGM\导入PGM;导入录音室的弦乐,和修过音准的人声,对齐。

宇鹏的整个工作时间在他特别熟练的情况下,大约一首歌合大概在1-2个小时之间,也就是说一期节目大概在他那里会用掉两天的工作时间。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他几乎每天都在干,因为素材哪天能到他手里都不好说。

接下来来说一下海毅的工作,海毅从耳畔到跨界一直负责所有的音准修正工作,截止目前差不多最难的歌会修到5个小时左右,最快的会一个小时左右,但80%的都在3个小时左右,因为他除了主唱还有4、5轨伴唱要修,个别歌没有伴唱就幸福了,我也问过他是不是所有【耳畔】的职业歌手都比【跨界】的好修,实际上那是不一定的,据海毅说都有特例但我们都一视同仁。

平时海毅如果棚里没有其他工作就比较好,白天都可以修,有工作就比较惨,这一个月我们棚里其实还有大量的时间在做汪苏泷的新专辑,乐乐和海毅平时还排了很多的录音和混音的工作,所以在专辑的最后一天大家都疯了,我混的那首来不及改,因为第二天我要交耳畔10首的总决赛,他们第二天要交所有的母带,那一夜我们四个大男人熬了个通宵,绝对是今年最难忘的一夜。

最后说我,前期准备工作到了这个程度的时候,我混一首歌大概要在2-3个小时左右,我会根据每首歌的风格从鼓到其他所有乐器从头调一遍音色,插件很少再插新的了,因为我的模板上都有,除非是现场新加入的音色或是PGM音色,模板为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为了得到一个好听的人声,我要为所有歌的主唱过硬件压缩,这一步是不能省略的,所以大家听过的节目中的音色都是我精心调整过的,这里涉及到我要如何塑造他们的声音,因为大多数人我都没听过他们平时歌唱的声音,音色美化到什么程度才能让大家接受又有足够的辨识度,这是我首要考虑的因素。

根据不同的风格摆出每首歌常规的balance,然后就是automation,大多数情况下差不多的分轨我都是推一遍就过了,然后在最后配上画面的时候在精细调整,主要是看音乐的整体平衡性和画面中的视觉与听觉的平衡。

举个例子,比如画面中出现了某个乐器,而听觉里听不到,诸如此类,但通常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我们如果以音乐的平衡性为前提混完的无论画面里出什么都是听得到的,除非那轨没开或是根本没放置话筒,这种情况以前不是没有过。

记得混跨界第一季的时候,有首歌,也不知道谁临时递给歌手一个类似沙锤的乐器,他就用手随着节奏在晃动,结果现场根本没有机会拾取到这个声,但混完审片子的时候导演说画面里有的就必须要有声,离播出还有几个小时,我上哪去找人补呢?没办法,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我在家里找了我家孩子的玩具电话,只有它的声音类似,去棚里自己对着画面录的,结果当然是完美的。

还好,那天我留了视频资料。
所以说混音到底好不好玩呢?还是很好玩的。
那么我们团队做出一首电视节目的歌平均大概需要的时间是:2+3+3=8个小时,我们平时混唱片的歌也才10个小时,虽然从所有的环节来看,我们都无法和精雕细琢的唱片品质相比,但我们已经尽我们的努力来无限接近唱片品质了,毕竟从一开始捞仔老师就要求唱片怎么混我们就怎么混。
到今天为止,【耳畔中国】已经播完了第一季的10期,【跨界歌王】也播出了三期,下一篇准备写点关于耳畔和跨界混音上的一些区别,毕竟民歌和流行歌还有很多差别的。
我继续混音了,下次再聊。


观众反应
:我一开始还担心是沙锤串音到歌手的话筒呢...

6616
#28 17-5-22 00:52

  

混音日记
2017年5月21日
   
  
过去的两周实在是没有时间写,跨界的第五期和第六期混的很辛苦,加上这周一直在忙毕业典礼的很多事情,几乎没有静下来的时候,转眼当了18年的老师,送走了我的第16届毕业生,每年这个时间都会有种莫名的失落感,这种感觉估计外人是很难理解的,只能祝大家一帆风顺了,加油!
  
  
上期说要写从耳畔转向跨界混音上的区别
其实主要的区别还是在空间设计上,民歌还是要整体空间都会比流行要大很多的,举例来讲,我通常在民歌的混响设计上会是👇这样的概念:(我们以速度为100的歌为例)

而在流行歌曲中的空间设计大概会是👇这样: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来使用,大家可以看我大概10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我把它附在“阅读原文”中。
这两期的跨界歌王的混音也有些感悟,个人感觉到了第六期是我混音上最不理想的一期,我说的不理想并不只是说结果,主要是混音的过程中的差异,带来了不同的结果,让我对部分作品的混音还不是在最理想的状态,如果有时间可能会更好,虽说是电视节目的混音,但我个人还是会很纠结,谈一谈我所说的不理想和差异性。

第五期中有首于毅的歌,这首歌他是以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在演唱,这就使得整首歌的动态范围极大,我如果以副歌的部分为准,整个A段的电平都会极小,所以我在混的时候预先给主歌和副歌分了轨道,硬件压缩上的放大也不一样,这就造成了声音本身和底噪的差异性,这首歌混完,A段的底噪实在太大了,又赶上他唱歌的时候后面的烟机正好在工作,所以串进来了其他频率的噪声,干了这么多年的录音都没有用过降噪这个功能,确实在录音室内没碰到过这种情况,这次第一次给人声的主歌部分做了降噪,我对降噪没有任何经验,也只能凭着自己对于插件的了解,做了适当的处理,但我知道我的方法一定不是最好的,当时也来不及去请教其他人。

第六期的问题在于修好的唱没有及时到位,所以我改了我的混音流程,于是我先预混了所有歌的伴奏,等到唱到了再单独把唱放进去,做唱的AUTOMATION,但是经过这一期的混音,我发现这样做是很不好的,好几首作品缺少对整体的把控性,音乐听起来完成度不够,平时都是从唱开始一气呵成,这回等于把唱往音乐里面贴,使得作品缺少音乐的感染力,融合度不够,当然这些都是跟我一贯的混音习惯有关,其他人不一定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以后不再这样分开混了,还是要一首歌从头到尾这样混完,这样至少我们赋予音乐的情感是统一的。

混音其实就是你和你的作品谈恋爱的过程,这种错误就像是你突然间要和你上一个女朋友继续谈一样,很多都是乱套的,情感也是胡乱嫁接的,所以混音这种事情真的不能当流水线来做,情绪也没法从前一首歌里瞬间把抽离出来进入下首歌的情境。
今天就聊到这里吧,明天开始要进入学习状态了。



6616
#29 17-8-5 22:44
本帖最后由 半瓶醋 于 17-8-5 22:46 编辑

混音日记15 两篇旧作,跟混音无关。

以下文字来自6月15日,我不记得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我曾随手纪录了这些文字,写过就发出来吧。
记得那段时间已经进入跨界的最后一个月,天天都在混音,几乎不可能有时间写日记,但可能当时真的遇到了什么事吧。

跨界混完三分之二了,曙光就在前方,从开始写【混音日记】到今天,我已经混了165首歌了,有的时候真的不敢想,自己怎么可能能做到今天,实际上在这个行业里比我高产的录音师还大有人在,但我绝得我依然是很幸运的,今天不想谈技术,只想聊一下做人。

当一个人自己的爱好能够变成职业的时候,我相信它一定是幸福的,而我的幸福至少每天都要乘以2,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当老师,毕业后能留校,转眼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也20年了,我所热爱的一切在我的努力中坚持着,和音乐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无比的快乐。

成长可以让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完善,我很庆幸我的家庭带给我的正直和善良,老天给了我蒙古人血液中的这种桀骜不驯,这一切可能是我到今天人品还不算太差的根源。
(那天就写到这里,然后就开始混下一首了,具体混的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

今天已经没有了当时的感觉,也就不再续写下去了,到今天我差不多休息了快一个月,上半年一共混了224首歌,这些天我没去录音棚竟然一点都不想,我知道什么叫做混伤了,甚至不愿意去回忆那些天的细节,这种感觉在去年混完【跨界歌王】第一季的时候曾经出现过,这两天心里稍微有点痒了,想复工,但学校新生开始报到了,还是再过一阵吧。

下半年想接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还是想以唱片为主,休息的这段时间我特意涨了价,涨价有一个好处,就是新朋友不会找你,因为价钱太高了,找你混一首的费用找别人都差不多能混两首了,当然,我不是不想结交新朋友,当时我真的是太想休息了,于是我在7月10号写下了下面这段话发到了朋友圈:
跨界刚完,预约混音的朋友就上来了,原谅我都给推掉了,我已经有半年时间没有好好的在家人身边,我要安心的陪孩子一段时间,我最近两年都没有涨过价,一直都是$1000,现在小涨100,如果上半年没有跟我预约过的案子我都不接了,此次调价依然是老规矩,跟我合作三年以上的朋友依然不涨价,当然这其中不乏跟我合作10年以上的朋友,我为什么不对老客户涨价,因为他们在我成长的路上都曾给过我莫大的帮助,我愿意跟他们合作一如我们初次合作时的样子,这个价格干起来我心里一样很舒服。现在正值招生大战之际,我的正经身份是院长,混音不是我的主业,大家如果有孩子要上我们学校尽可找我,这将是我未来一段时间最重要的工作。

我这两天,天天在学校,有想来现音参观的或是想进修咨询,又或是就找我聊天的,可以约起哦,8月21号正式上课前我应该都在做这一件事。

手机版点这里

6616
#30 17-8-30 22:41

混音日记 16

致  那些独一无二的遗憾

     
29
  
八月
星期二
   
上半年混了那么多歌,突然想把当时的那些遗憾的作品也梳理一下,有时很害怕这些遗憾变成习惯,所以经常回头看看,提醒自己。
  
《不夜城》,这首正好赶上耳畔和跨界交替的时候,记得那一周,我要混35首歌,竟然还接了这首专辑的歌,实在没法让自己安静下来,在交案子前一晚,我压力大的终于把自己憋崩溃了,赶快跟乐乐协商,我只能混个大概了,后面的修改只能靠海毅和他了,最遗憾的是这是我第一次和我特别喜欢和尊敬的Terence Teo老师合作,就这样在匆忙中结束了。
当然这首歌最后还是很不错的,功劳都在他们俩。

《DR3AM CHASERS》这首歌拖了老康半年,答应他的时候还是去年,电视节目开没开始混,拿到分轨的时候已经每周固定要交9首的混音了,很难能静下心来思考,加上没有时间跟对方交流,我只能利用完成每天混音计划后,再打开这首歌混上一会儿,结果可想而知,混的非常糟糕,我本来想退了费用希望老康能找别人混,可他还是比较希望我来完成,差不多又拖了一个月,老康突然联系我,说专辑要发了,看我能不能再改一版,其实我依然没有时间,我又改了一版,然后又找鲍锐帮忙做了母带,说到这里,我又想起来我还欠他一箱可乐呢。
这首歌算是我那段时间最大的心病了,在我休息的这段时间联系老康,说我要帮他免费再混一首,要不然我的这块心病算是过不去了。

【耳畔中国】里面的遗憾,其实就是没混够,民歌太美了,肯定有混的不满意的,前面的文章也说的挺细的了,我就不再多说了。

【跨界歌王】挑几首吧,其实我每一期都会在分享到朋友圈的时候,说点上一期混音的小插曲,大概汇总一下。

《你的微笑》编的很好,混的我自己是挺遗憾的,因为有些东西是不能改的,也很难为歌手,又唱又跳,跨界几乎所有的歌录音都是一变过,能修的余地非常小。

《父亲写的散文诗》歌手唱的声音太小了,以至于话筒放大后人声自己这轨几乎有整个乐队的声音,这样推出来会干涉掉你混好的一切,这首歌更多的是在找一个损失上的平衡,保住了唱,鼓已经被干涉的没剩下什么了,还好这首歌的鼓没有那么重要的地位。

《梦里水乡》弦乐混大了,我的习惯弦乐在这类风格中的线条都会比较明显,但这首不只是明显,它在和主唱抢戏,我不知道我当时咋想的,是不是到了最后一期兴奋过度了,还是因为太重视这首重视过度了。

《不再犹豫》实在没办法,前奏的SOLO我无力回天,混完我就在犹豫,这样能行吗?当我配上画面,我就知道,就它了,这就是今天的Beyond。

鉴于跨界目前还比较敏感,我就不再细数了,每一件作品的遗憾多年后可能都是混音师“不太美好”的回忆。

致 这半年我那些独一无二的遗憾。


观众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