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教程] 关于使用Cubase软件编曲电脑的选购建议

( 30 )
 
[收藏]
-  第 1 页  -
#1 18-7-31 13:18

关于使用Cubase软件编曲电脑的选购建议


203
本帖最后由 chendafei 于 18-7-31 17:15 编辑

近期一直研究编曲电脑升级的问题,本人也对电脑DIY比较感兴趣,对一些配件和参数的选购表达一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也希望讨论指正

作为会用到大量软音源效果器编曲用途来说,对于电脑性能和稳定性是十分敏感的,而性能相关的事情大概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比如CPU选什么,主板芯片组和型号,硬盘SSD与阵列等,内存频率通道等等…… 另外稳定性,大家一般认为只要是一线品牌和不是最缩水的版本即可用着安心(其实DIYer可能顾虑更少一些,只要不出现质量问题,更多考虑参数用料等实际情况)

所以只简单谈一下性能问题,不考虑品牌。

1、CPU的选购,多核心/超线程

====7.31下午更新===经过最新的测试,得出来一个很打脸的结论,惭愧
删掉了之前的过分信任官方的结论,重新阐述一下

结论:超线程对于Cubase音频处理能力有明显提升
=====
附上测试方式:如下平台,重新启动后打开工程,完全加载完毕后播放4次,体验实际的Audio Dropouts的情况
关闭超线程下,播放4次,1分钟内卡断次数平均4次以上,最多七八次,开启超线程下,平均CPU使用率稍低一点,第一次播放卡顿1次,后续3次播放无卡顿,但仍有冒红



=====
简而言之(个人最新观点)家用平台i7-8700K与8700可能比i5-8600K以及以下不支持超线程的CPU实际表现好很多。至尊版I7,I9应该名副其实AMD的CPU同价位核心数和线程数更多,有待验证
下面附上官方言论,随便看看……

(低延迟下,超线程可能导致VST性能表突然的冒红和audio drop,大概)

(官方提到的电脑选购中,CPU下面这句话说的意思很含糊,多核心意味着多线程,但又会导致性能下降?但是此处并没有提及超线程所以令人费解,是不是暗示即便是物理多核心对于性能的提升也没有想象中的大,换句话说官方的多核优化没有预期的效果?

(CPU超过14线程(逻辑核心非物理核心,比如8核cpu开启了超线程就有16线程了)的高端配置请注意,因为Win10的新机制,如果出现这个Audio Dropouts问题,建议关掉超线程…… 或者研究如何调整MMCSS)
总之因为官方对超线程/多核优化的情况的说明比较含糊,在油管上找到的intel/amd专门对于Cubase的评测也极少,我的观点结论未必正确,再次强调仅供参考



2、主板

按照我的个人喜好倾向于带K的CPU、,自然也倾向于建议买Z370的主板,但同样Z370主板下至800上至5000有必要选择中高端么? 个人建议没有必要。

可以百度了解一下Z370/H370/B360/H310的芯片组区别,其中对编曲影响最直接的参数是1,内存上限(个人标准起码支持64G战未来),2,Sata接口数量(个人感觉大家平均应该已经有5-6个硬盘/SSD…… ),3,PCIE通道(编曲应该关注的是能走PCIE 3.0*4通道的M.2到底可以插几个),4,部分人有RAID需求,部分有PCI接口需求,5超频……

因此选购注意事项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再次简而言之,不用多考虑的话,1000出头的Z370大板足够满足需求。根本不考虑默认高频/超频,更关注性价比的话B360主板也一点问题没有

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说最便宜的Z370华擎Pro4,以及品牌稍微好一些的1000左右的华硕/技嘉/微星都足够满足自己的配置,但仍建议有一些经验的情况下购买前去官网查询详细参数,特别是SATA5,6可能会和m.2共享通道,第二条PCIE*16也会和m.2共享通道之类的问题(对DIYER发烧党来说,可以插满M2和机械盘,插满内存条甚至PCIE*1……最大化拓展性能也是十分爽的一件事……)。 另外如果你和我情况一样在用9632需要PCI插槽,那三五十款新主板中只有寥寥五六款还带PCI插槽…… 选择极少……

3、内存

同样先上结论: 很有可能四通道与高频率对性能影响微乎其微,因此选择只需要考虑容量即可(但基本共识要买最低DDR4-2400频率,最好是查清CPU支持的频率)


而内存上限目前家用平台是64G(Z370),如果打算以后可能扩充到这么大,那一定购买单条16G的内存

很抱歉又没法说的很确定……因为网络上的所有测试几乎都是游戏和跑分,没有真正可以拿来下结论的数据……

在游戏测试中,超频内存DDR4-3000甚至更高对游戏性能的影响微乎其微,跑分倒是高了一截(注意只是内存测试的跑分),但也只有不到10%(记不清了)

只有X平台才支持4通道,而且目前超过DDR4-2666(大概) 的频率是超频频率(至少很多主板虽然支持,也会标注O.C.)所以很发烧的程度→玩CPU超频→还玩内存超频→得加电压哦,调时序哦…… 才有必要纠结的跑分和个位数游戏帧数的提升…… 因此个人认为大可不必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参数对于编曲效能的提升

4、硬盘、硬盘、硬盘

同样先上结论:RAID和高速M.2最吸睛的点在于大文件读写速度,恰恰是和编曲效能关联很小,选购时注意4K读写速度。一般高性能m.2比高性能SSD更优。


结论比较废话,因为我去JD淘宝逛了一圈,的确更贵的所有参数都更高一些…… 更便宜的所有参数更低一些……至少SSD和m2是这样
而我看了很多文章后反而不太关注诸如MLC/TLC,寿命掉速等问题……因为音源盘的读写情况,每日读取量*年份可以做简单估算,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对固态的使用强度是比较轻量级的。
机械盘不建议选购单块超过3T的硬盘,除非你很了解并且知道能买到7200转并尽可能大缓存的硬盘,(据我所知4T只有一款性能比较符合要求)本来整机性能最大瓶颈在HDD,又因为单块容量更大塞了更多音源,那读写的时候不是会更蛋疼么
但高预算可以研究阵列柜,那的确是究极解决方案...之一...


至于RAID 0,也不会有效提升甚至可能降低随机读写小文件的速度,要做好心理预期。


以上观点来自于这样的一个简单测试: 打开HD tune,监测一块音源盘的状态,打开cubase,任意加载大工程/播放,或者20轨4mic好莱坞等等…… 通过检测数据观察硬盘读写状况,此时会显示不同大小的文件的读写速度以及分布…… 似乎从我个人的测试来说4k读写占了20%,是总读写中比重适中但速度最慢的一部分,绝大部分读写来自于小于64k文件,我个人猜测毕竟和好莱坞音色几百万个零散文件的特征有关。
PS这里还有一个采样器参数设置的问题,play6似乎会自动监测硬盘性能以决定DFD的比例,在我的测试中比较诧异这样的现象,似乎即便将好莱坞放到SSD中,音色读取后的回放状态,主要的读写来自于内存??

另外有些杂谈,除了新配电脑外,对有DIY能力和追求性价比的老玩家来说,二手平台的选购也是十分有趣,往往可以中低预算达到不错的性能。以上个人观点排除了e5这样“洋垃圾”的编曲性能,但对x79/x99平台表示好感,z97以下的主板竟然都可以通过刷bios支持m.2极大增强了拓展性,e3v2平台仍有活力,魔改H110/H310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等等……

最后强调,以上所有结论更多的加入了个人判断与倾向性,也许作为选购建议会比较明确,但同时有一定风险。仅供参考,希望指正交流! 也请注意时效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323
#2 18-7-31 14:02
好文章

1323
#3 18-7-31 14:04
其实有些插件已经开始具备GPU加速。。使用高端显卡不可忽略

856
#4 18-7-31 14:12
编曲除了人的因素,最根本的就是内存、硬盘要大,在大的基础上,尽量选快的。
混音对处理器的要求,应该还比编曲要高,但是就算是混音对处理器的要求,也不是十分苛刻,远没有大型3D游戏的要求高,近几代的i5完全够用,甚至笔记本的也够,更何况编曲(但是绝大多数非外星人的笔记本的内存拓展极限是个死结,所以编曲会有点理论上的麻烦,当然还有硬盘也有点麻烦)。
编曲与其说处理器如何,倒不如说关键是声卡和配套驱动的性能和稳定。
一、CPU线程多有反作用,也有正作用,要看宿主,有些宿主就调用很足,哪怕是所谓‘洋辣鸡’的10几、20几线程的CPU也给你全部榨出来!当然这谈的是CUBASE,只是CUBASE这方面还没有优化充分,所以在抱定CUBASE的前提下,低频多线程不如高频单线程,这个没问题。二、内存主要看容量,频率影响较小,确实是。三、RAID 0 有利也有弊确实是正解,早年用过几年打打游戏,除了声音大,大数据块连续复制快,真正实际要用的软件却作用不大,甚至有时候小文件响应会明显变慢。四、现在硬盘读写速度的最大差异,在于大量小文件的乱数读写性能,而不是大文件,这是关系到日常的,并非账面理论。

203
#5 18-7-31 14:38
llewellyn 发表于 18-7-31 14:12
编曲除了人的因素,最根本的就是内存、硬盘要大,在大的基础上,尽量选快的。
混音对处理器的要求,应该还 ...

是的我也有点太纠结超线程的开关了,不过结论要么8700k要么8600k应该差不多,

话说什么宿主的CPU的利用率更高呢? PT如何?

1125
#6 18-7-31 14:39
这几年以来主板上边自带的PCI接口都不是原生的,稳定性差点儿意思。所以这时候已经不建议再入手9632这种史前卡了,不管能不能买到PCI接口的主板。手头上有9632这种老PCI卡的趁还有人肯接盘抓紧淘汰掉。

1125
#7 18-7-31 14:42
有种隐隐的感觉,楼主用PT的经验比较多,说的很多问题是PT所独有的,在其它DAW里没有或不明显。

13786
#8 18-7-31 14:53
声学六部 发表于 18-7-31 14:04
其实有些插件已经开始具备GPU加速。。使用高端显卡不可忽略

哪些插件有gpu加速啊?感觉音频用gpu用得很少啊

566
#9 18-7-31 14:59
按照我的个人喜好倾向于带K的CPU、,自然也倾向于建议买Z370的主板
对很多人来说,这么买去之后,心情就像守着潘多拉魔盒,迟早开始超频,但是超频又不是随便谁都能有能力玩的,最后悲剧主角居多

566
#10 18-7-31 15:01
Sata接口数量(个人感觉大家平均应该已经有5-6个硬盘/SSD…… )(对DIYER发烧党来说,可以插满M2和机械盘,插满内存条甚至PCIE*1……最大化拓展性能也是十分爽的一件事……)
好多老师都曾提到过,硬盘接太多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通讯带宽拥挤,数据冲突之类,如果是机械硬盘插太多的话还会有共振的问题

566
#11 18-7-31 15:02
PCIE通道(编曲应该关注的是能走PCIE 3.0*4通道的M.2到底可以插几个)
M.2物理接口可以插几个,跟芯片组通道数并不是一码事,

566
#12 18-7-31 15:02
部分人有RAID需求
主板RAID很容易出事情,在论坛里就看到好几次泣血控诉了

566
#13 18-7-31 15:11
内存上限目前家用平台是64G(Z370),
B360一样可以做到4插槽64G,Z370也有2插槽32G的

856
#14 18-7-31 15:15
chendafei 发表于 18-7-31 14:38
是的我也有点太纠结超线程的开关了,不过结论要么8700k要么8600k应该差不多,

话说什么宿主的CPU的利 ...

比如REAPRE,以及现在算是官方免费的sonar,都对多线程有比较良好的利用率

566
#15 18-7-31 15:26
本帖最后由 阅览证 于 18-7-31 15:29 编辑
而我看了很多文章后反而不太关注诸如MLC/TLC,寿命掉速等问题……因为音源盘的读写情况,每日读取量*年份可以做简单估算,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对固态的使用强度是比较轻量级的。
颗粒越差的产品,配用的主控芯片必然也就越差,而固态盘通常死于主控
TLC最近这一两年来可以说逐渐成熟了,但是QLC也已经到来了
现在有些问题频频的TLC产品实际上是用QLC颗粒拟态的,就像当年TLC不成熟的那些年拟态成MLC,结果让MLC背锅一样
网上那些说颗粒类型不重要的,还是不够了解颗粒,还是群体翻车事件看得少,
多追溯一下前些年那些大规模的固态盘团购后续,你会发现有些事情并不像厂商放出的那些风声那样理想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