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真的仅仅靠换元件就能成就更好的设备,市面上很多昂贵的设备都可以被DIY超越,哪个名机不是围满了DIY?但是我至今没见过真实“超越”···而且,我经过八年多的尝试,发现这事儿几乎没有可能性,经历和结论就是这样!···何况仅仅以一般无经验的想象为依据去尝试呢···
就连抄版,也得是聪明地抄才能抄像,当你只扫一眼两个不同版本,就能看出别人仔细看都未必注意的变化,并且思考、实践,找到改变那个地方的内在理由,回想那个时间,大致推理还原出厂方修改这些不同之处的元器件生产背景等等场景,也许···抄好才有一丝丝希望,因为,能做到这样,至少你对这台设备的声音、电路、生产历史、版本熟记于心了,你逮住“蛛丝马迹”,找到理由就知道内在关联了,然后才是然后~···否则,我们抄都抄不像的,别说还想更好了···理性打磨,同理!···至于非理性打磨,那就没有边际了,不过,玩家也可以花了钱之后,满足于“自家的孩子个个帅,反正就是比别人家的乖”!···
另外,总有朋友看到什么元件个儿大,色彩艳,价格高,存世少,名声响,谈论多···等等,就认为这东西唯一地代表了这台设备的音质,这种想法其实很没谱~!
用哪年的管?哪年的IC?某处的NE5534用AN还是N,AN一定好于N?某处电阻用金属膜还是碳膜?焊锡有什么讲究?某个元件的更变是不是有对应其他变化引起的?···只看型号、品牌很多时候都未必管用的,太多更全面的东西需要考量···否则可能很糟糕的~···一个好声是一个电路体系联合成就的,不是某一个元件(尽管某个元件很重要,但它也只是占据着它本该占据的重要节点部分,替代不了其他特定位置的哪怕5分钱一只的碳膜电阻!也未必比挑对一个元件的系列、生产批次更有提升!),至少要考虑电源和信号通路部分的几乎每一个元件,脑子里都理过一遍,甚至都试过、对比过N遍,并且确保你的听觉判断是中正的、非情绪化的,或许有些积累才会管用···大牌的巨大利润空间需要巨大的付出才能填满,至少我个人觉得,那些利润比某些网络平台抽取的巨额提成更值得体谅!
总之,还是那句话:我越折腾,就越佩服一些经典厂商的很多产品设计者,那些人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而我们靠猜?他们肚子里的蛔虫都猜不到的!···不然呢?一定会是:经典天天有,明天出我手!
最后,我顺带给有这方面考虑的朋友一个建议,如果想要在声音品质上“捡漏”,先审视这件设备的“身世”、实际听感、业内评价,看看他有多少“漏”可捡,机会不多的话,还是放弃的好···真心属于好言相劝,不做无畏的浪费,也难有好的结果···当然,不为好声,只为折腾,或者是想体验实践和积累这方面经验的除外,不管哪样,无依据的替换都是一个代价远大于收获的“探险”~··你可以一兴奋就高潮地得出“更好”的结论,但是一个人的结论未必能等于多数人,尤其是专业圈子的多数人~!···
至今,如果还有人相信“复制、打磨超越经典”的宣传,那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贪婪”!!!因为,这不过就是想“以小博大”,花原机零头的钱,却要处处苛求“跟原版比会不会更好听?”(诸如此类,我听的太多了···只是不想点破他们的那份贪婪!难道以零头的代价买到八、九成近似,赚到的还不够?性价比还不够好?那又为什么不去全价买大牌呢?),哈哈,这不就是贪婪么?而且还是“无知的贪婪”,要我说,不多四处去掉几次坑,都对不住这份“无知贪婪”,也改不了这种“无知贪婪”···所谓,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罢了···!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1-1-21 15:36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