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告诉你创作歌曲一定要识五线谱?(ZT乐评),大家看看
大野洋子和约翰·列农(John Lennon)刚刚认识的时候,前者请后者帮忙写一首歌曲,大约是为她的某次艺术展览做主题歌,列农很愉快地答应下来。过了几天,当洋子见到列农的时候,问他歌曲创作好了没有,列农把歌词拿给了洋子,洋子看过之后非常高兴,因为这歌词的感觉正是她想要的。于是问列农:那曲子呢?列农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在这里。
我真没有考证过甲壳虫乐队创作的时候是不是都要写五线谱的,但我知道,他们的创作方式非常自由,往往只需要弹一把吉他随便哼唱就可以写出一首歌曲了。
之所以提到这段往事,是因为我看到了南方某报纸的一位娱乐记者写的一篇文章,对当今歌坛的创作型歌手大加讽刺。文中谈到了一位“出身于明星家庭,年纪轻轻就加入娱乐圈迅速走红,以官司、绯闻和摔吉他闻名”,并且“为多位歌手写过歌”的“创作型歌手”,谁都知道说的是谢霆锋,但是笔调中带着讽刺。记者写到这位歌手在凤凰卫视接受鲁豫采访的“一个很搞笑的采访片段”,让我们看看这位记者眼中的“搞笑片段”是什么样的:“在谈起他的创作时,他坦白地说自己其实根本不识五线谱,靠的是随身携带一支录音笔,把自己平时弹吉他和打鼓的声音录下来,再由别人整理成乐谱。”本来很正常的一段说明,为什么到了记者的眼睛里就搞笑了呢?甚至记者写到“当时鲁豫听了显得有点茫然,作为观众的我则忍不住笑了起来”,并且,这位记者“哈哈”大笑,感叹“这就是‘创作型歌手’”,并终于点题说明:“没有‘谱’的创作让人汗颜。”很值得笑吗?很令人汗颜吗?我倒觉得是可笑之人反把自己嘲弄了!反倒是这位记者以无知笑有知的说辞令人感到汗颜。
我不知道现在创作流行音乐的作曲家有谁会板着面孔,用纯理性的思维搜肠刮肚地把五线谱上那些小蝌蚪摆放在五根绳子上,但我知道至少窦唯、张亚东、许巍这样的歌手不会这么做,张楚更不会这么做,甚至郑智化在开始的时候更是连简谱都不识,我还听说罗大佑创作的《上海之夜》(收录于《恋曲2000》)的旋律就是某天晚上在上海开车的时候在脑海里完成的。而我身边从事音乐创作的朋友,更没见他们谁使用过五线谱了,往往大家都是一边弹吉他或者钢琴,旋律就被哼出来,这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音乐创作方式。想必这位记者把音乐创作看得高不可攀吧?!试问记者同志,无知如您,为什么要对此进行无知的批判呢?五线谱不过是一个记录旋律的工具,或者说它是更多是作为记录古典音乐的一种工具,现代流行音乐中已经越来越少人会使用到它,甚至在电脑音乐技术高度发达的现如今,就连简谱都已经没有了使用的必要。如果该记者有幸能采访到上述音乐人的话,建议您大可以厚着脸皮问上一句:请问您作曲的时候使用五线谱吗?
记得以前乐评人郝舫写的一篇介绍欧洲人的TECHNO音乐制作的一篇稿子中写了这么一个细节,越来越多的TECHNO音乐家只懂得使用电脑,而对于乐理几乎一窍不通,甚至当他们到美国之后,发现这个国家的TECHNO音乐家同样是只懂得如何用电脑来创作。在这种音乐面前,五线谱显得是多么陈旧。
我不是要全盘否定技术或者基础乐理知识,只是想告诉写那篇文章的记者,也跟喜欢音乐的朋友探讨一下,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创作都要使用到五线谱。陈旧的技术在许多时候,往往会成为限制事物发展的桎梏,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它漠视一些,反而会好一些。何必去拘泥呢?
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