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谁告诉你创作歌曲一定要识五线谱?(ZT乐评),大家看看

( 52 )
 
[收藏]
-  第 1 页  -

2503
#1 04-5-3 03:04

谁告诉你创作歌曲一定要识五线谱?(ZT乐评),大家看看

  大野洋子和约翰·列农(John Lennon)刚刚认识的时候,前者请后者帮忙写一首歌曲,大约是为她的某次艺术展览做主题歌,列农很愉快地答应下来。过了几天,当洋子见到列农的时候,问他歌曲创作好了没有,列农把歌词拿给了洋子,洋子看过之后非常高兴,因为这歌词的感觉正是她想要的。于是问列农:那曲子呢?列农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在这里。


  我真没有考证过甲壳虫乐队创作的时候是不是都要写五线谱的,但我知道,他们的创作方式非常自由,往往只需要弹一把吉他随便哼唱就可以写出一首歌曲了。


  之所以提到这段往事,是因为我看到了南方某报纸的一位娱乐记者写的一篇文章,对当今歌坛的创作型歌手大加讽刺。文中谈到了一位“出身于明星家庭,年纪轻轻就加入娱乐圈迅速走红,以官司、绯闻和摔吉他闻名”,并且“为多位歌手写过歌”的“创作型歌手”,谁都知道说的是谢霆锋,但是笔调中带着讽刺。记者写到这位歌手在凤凰卫视接受鲁豫采访的“一个很搞笑的采访片段”,让我们看看这位记者眼中的“搞笑片段”是什么样的:“在谈起他的创作时,他坦白地说自己其实根本不识五线谱,靠的是随身携带一支录音笔,把自己平时弹吉他和打鼓的声音录下来,再由别人整理成乐谱。”本来很正常的一段说明,为什么到了记者的眼睛里就搞笑了呢?甚至记者写到“当时鲁豫听了显得有点茫然,作为观众的我则忍不住笑了起来”,并且,这位记者“哈哈”大笑,感叹“这就是‘创作型歌手’”,并终于点题说明:“没有‘谱’的创作让人汗颜。”很值得笑吗?很令人汗颜吗?我倒觉得是可笑之人反把自己嘲弄了!反倒是这位记者以无知笑有知的说辞令人感到汗颜。


  我不知道现在创作流行音乐的作曲家有谁会板着面孔,用纯理性的思维搜肠刮肚地把五线谱上那些小蝌蚪摆放在五根绳子上,但我知道至少窦唯、张亚东、许巍这样的歌手不会这么做,张楚更不会这么做,甚至郑智化在开始的时候更是连简谱都不识,我还听说罗大佑创作的《上海之夜》(收录于《恋曲2000》)的旋律就是某天晚上在上海开车的时候在脑海里完成的。而我身边从事音乐创作的朋友,更没见他们谁使用过五线谱了,往往大家都是一边弹吉他或者钢琴,旋律就被哼出来,这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音乐创作方式。想必这位记者把音乐创作看得高不可攀吧?!试问记者同志,无知如您,为什么要对此进行无知的批判呢?五线谱不过是一个记录旋律的工具,或者说它是更多是作为记录古典音乐的一种工具,现代流行音乐中已经越来越少人会使用到它,甚至在电脑音乐技术高度发达的现如今,就连简谱都已经没有了使用的必要。如果该记者有幸能采访到上述音乐人的话,建议您大可以厚着脸皮问上一句:请问您作曲的时候使用五线谱吗?


  记得以前乐评人郝舫写的一篇介绍欧洲人的TECHNO音乐制作的一篇稿子中写了这么一个细节,越来越多的TECHNO音乐家只懂得使用电脑,而对于乐理几乎一窍不通,甚至当他们到美国之后,发现这个国家的TECHNO音乐家同样是只懂得如何用电脑来创作。在这种音乐面前,五线谱显得是多么陈旧。


  我不是要全盘否定技术或者基础乐理知识,只是想告诉写那篇文章的记者,也跟喜欢音乐的朋友探讨一下,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创作都要使用到五线谱。陈旧的技术在许多时候,往往会成为限制事物发展的桎梏,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它漠视一些,反而会好一些。何必去拘泥呢?


  就是这样的。

479
#2 04-5-8 0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503
#3 04-5-3 03:07

再接一篇对应的~~~~就是那个“南方某报纸的一位娱乐记者写的一篇文章”

当创作型歌手泛滥香港乐坛

  梁咏琪出新国语专辑了,郑伊健签新唱片公司了,一对患难小鸳鸯的事业发展似乎越来越理想。昨天晚上看《娱乐大搜查》采访郑伊健的片段,当主持人说梁咏琪是创作歌手时,伊面一脸惊讶,过了一会儿才自我解围地说:“我离开歌坛太久,很多东西已经不知道了。”


  梁咏琪近年来专心唱歌,歌艺有进步之余更勇于尝试创作,以《高妹》为代表作的她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划分在“才女”的范畴,成为了香港乐坛为数不多的创作型歌手。讲到创作型歌手我想起一个很搞笑的采访片段,有一次我在凤凰卫视看鲁豫采访香港某青春偶像,该人出身于明星家庭,年纪轻轻就加入娱乐圈迅速走红,以官司、绯闻和摔吉他闻名,他也是“创作型歌手”,为多位歌手写过歌。在谈起他的创作时,他坦白地说自己其实根本不识五线谱,靠的是随身携带一支录音笔,把自己平时弹吉他和打鼓的声音录下来,再由别人整理成乐谱。当时鲁豫听了显得有点茫然,作为观众的我则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这就是“创作型歌手”。


  当“创作”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候,让人不禁质疑这种创作的实质。广州歌手张敬轩闯香江,凭着自己一首包办词曲制作的歌曲打开了一片天空,唱片公司签这样的歌手划得来,省钱又省力。但奇怪的是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歌手在接受访问的时候都表示自己正在努力学习“创作”,要自己写歌,郑希怡、BOY'Z、麦浚龙……一些连歌都还没唱好的歌手都要“创作”了。


  我并不怀疑梁咏琪的创作实力,而且我相信她是懂乐理的,毕竟从小学钢琴,梁咏琪的努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去年人家兴高采烈地荣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只是郑伊健的一句话却让我想到太多,坦白地说我对香港的“创作型歌手”已经有点失望了,音乐不是耍酷的资本,音乐神童毕竟是少数,真正的好音乐是需要沉淀和打磨的,没有“谱”的创作让人汗颜。 

2503
#4 04-5-3 03:08
大家怎么看?? [:smilie:]21han.gif[/:smilie:]  [:smilie:]21han.gif[/:smilie:]

700
#5 04-5-3 03:20
国奥又斜B 了

踢球非得用脚吗?

国外运动不都是说用脑子题球吗?也许不用脚踢是我们的一条活路。

1963
#6 04-5-3 07:15
这充分证明西方人比东方人弱智。

明明两只手可以洗衣服,他偏要去发明个洗衣机。

明明用筷子就可以干所有吃饭的活儿,他偏要刀叉摆满一桌子。

明明早就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绝好的载体,他偏要去整个什么计算机出来,费人

、费时、费电、费事、费钱、费神......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在纸上写一篇1000字的

文字,最快只要半小时,而用计算机,最快得3个月1星期3小时25分28秒左右,因为,

学懂计算机语言原理最快得3个月,学懂用计算机键盘熟练打字最快得1个星期,学懂文

本的各种编辑最快得3小时,学懂存储文本文件最快得5分钟,学懂打开文本文件最快得

1分钟,学懂安装打印机最快得10分钟,学懂计算机与打印机关联的原理最快得8分钟07

秒,学懂打印文本命令最快得1分钟,学懂怎样往打印机里装纸最快得15秒,学懂用鼠

标找打印命令最快得5.8秒,按下鼠标左键得0.5秒,1000字文字的平均打印速度为2分

钟......因此,崇拜计算机,用计算机“写字”的人,一定有病。


明明“神奇秘谱”和“工尺谱”早已博大精深,他偏要去整个什么“五线谱”出来,西

方人这种文明和文化的倒退令人痛心疾首!西方人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他们总是固守他

们的垃圾文化(如“五线谱”),却又在在忽略和丢弃他们的先进文化(如“简谱”);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现在大多数的西方乐队和歌星不识简谱------他们居然认为简谱

是“愚蠢的东方人”发明的!当我看到那些只认识五线谱而不认识简谱的西方人的可怜

样子时,我的心中对充满了对他们的悲怜和鄙夷......


在中国,如果有约99%的人不识五线谱,我们应该欢呼!因为这说明我们有力地抵制了

西方文化的垃圾,好极了!!如果有约95%的人不识简谱,这说明我们还要作一些引导

工作,让简谱这种科学的音乐工具更加深入哪怕3%的人心!如果有更多的人认为“谱不就是蒙人

的么,不就是让人又唱不出来、又噎不回去的玩意儿么?见得多了!说地球能吸住人,

瞎扯!我天天走路,腿轻松着呢!一蹦一个老高,哈哈,你蒙吧,我看你能蒙到啥时候

!”则中国幸甚!则世界安宁!则歌星、乐人倍出!


我坚决支持谢霆锋!也呼吁大家:不要被那些乱七八糟的“谱”给整得人不人,鬼不鬼

!要相信我们记者的眼睛是塑料的!

4483
#7 04-5-3 08:04
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是一只见过天的青蛙,虽然仅局限于井口那么大,而后一篇文章的作者,一生中从未抬起过他那高傲头。
mf 写得好!!

299
#8 04-5-3 08:11
我觉得创作型歌手一定要认识工尺谱 [:smilie:]07.gif[/:smilie:]

6318
#9 04-5-3 09:02
哈哈哈,自从用了电脑,我不再写谱了。不过如果不会用五线谱的话,我实在是想不通怎么样才能走到今天的地步。莫非世界上真的有神仙...........

707
#10 04-5-3 11:09
西方和中国的音乐环境是不一样的,人家从小听过比我们多得多的好音乐,而我们小时候都听了些什么啊?就好比,人家从小学英语不学拼写和语法,文盲照样可以说的很好,人家就是生在英语环境中。可是我们如果只学口语,我们要多少年才会讲英语阿?20世纪初美国有很多黑人Jazz演奏家,没系统学过音乐理论,可是他们和声玩的非常棒,他们是听了非常多的音乐,自学了好多东西,包括古典音乐,才成那样的。我们20世纪中也有好多不视谱的写“革命歌曲”的,可是他们只会两个手指头弹钢琴。

结论是,有工具不用,你也有可能成才,但是你要花更多的时间,多多少就不知道了,有时候超过一辈子。

299
#11 04-5-3 11:19
不要有比较,这不是战场


她只是个附属品


如果你有这样的思考方式,你永远别回国罢

6318
#12 04-5-3 11:21
主要看你是干什么的人。如果是搞制作的话,你必须熟练掌握简谱、五线谱、吉他六线谱、方格谱..........人家带什么谱子来了都难不倒你。带张嘴来当然也可以,我就遇到过。

6318
#13 04-5-3 11:27
甲壳虫乐队创作的时候是不是都要写五线谱的,不用考证,没有意义。我知道,英国的小孩在小学毕业之前已经解决了识谱问题,长大后有些人长期不用谱,可能识谱能力下降了。

299
#14 04-5-3 11:39
只要能准确阐述声音场景的“符号”都是好谱子

这个世界已经是多媒体的时代,何必只停留在纸媒介上,因循守旧

未来的声音变换无穷,纸媒介能记载的只占5%,就象中国现在的世界贸易额一样 [:smilie:]03biggrin.gif[/:smilie:]

3683
#15 04-5-3 11:42
必须得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