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内心听觉”,看看你达到了什么境界了....
内心听觉:
借助音乐记忆、理论、与经验感知,能内在地想像出声音的音高、旋律、节奏、音色、想像出音乐形象。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音乐听觉能力。
内心听觉分为旋律性与和声性两种。旋律性内心听觉是一种旋律想像认识能力;和声性内心听觉是一种多声部的,和声与复调音乐作品的想象认识能力。旋律性内心听觉的训练比较快,凡是从事音乐工作的人,通常都具备这种能力。而和声性内心听觉的训练则比较慢,不一定能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的程度。
---------------------------------------------------------------------------------------------------------------------------------------------------------------------------------------------
大家说说,自己都达到什么程度了?
A:拿到简谱的旋律谱,不借助乐器,凭内心听觉就可以流畅的“听”到这段旋律..
B:拿到五线谱的旋律谱,四个升降号之内,不借助乐器,凭内心听觉就可以流畅的“听”到这段旋律..
C:拿到五线谱的旋律谱,不管多少个升降号,不管出现多少临时变化音以及转调,都可以不借助乐器,仅凭内心听觉就可以流畅而逼真的“听”到这段旋律..
D:拿到一份钢琴谱(当然是左右手两个声部),早期浪漫派之前(舒伯特之前,包括舒伯特,贝多芬,莫扎特)的和声配置类型,不借助乐器,仅凭内心听觉就可以流畅而清晰的“听”到这段音乐(包括和声与旋律)..
E:拿到一份肖邦、李斯特、舒曼等浪漫派作曲家的任何一份钢琴谱,不借助乐器,仅凭内心听觉就可以流畅而清晰的“听”到这段音乐(包括和声与旋律)..
F:复调思维已经足够成熟,可以随便拿一份巴赫的赋格曲的乐谱,不借助乐器,仅凭内心听觉就可以流畅而清晰的“听”到这段音乐
G:拿到一份舒伯特之前的古典派作曲家(包括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等)的交响乐总谱或者协奏曲总谱,不借助乐器,仅凭内心听觉就可以流畅而清晰的“听”到这段音乐(包括和声与旋律以及音色的感觉)..
H:拿到一份1910年之前的任何一位作曲家的无论什么类型的作品,(比如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前奏曲的总谱,柴科夫斯的交响乐总谱,马勒的交响乐总谱,斯克里亚宾的钢琴协奏曲总谱)都可以不借助乐器,仅凭内心听觉就可以流畅而清晰的“听”到这段音乐(包括和声与旋律以及音色的感觉)..
S:已经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无论什么作品,不管是无调性作品,还是泛调性,还是印象派,还是和声复杂的爵士乐.....都可以不借助乐器,仅凭内心听觉就可以流畅而清晰的“听”到这段音乐(包括和声与旋律以及音色的感觉)..简而言之,此时拿总谱看和用监听音箱听的效果是一样的,神仙级别....
[ 本帖最后由 小崔 于 10-6-25 11:5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