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采样率越高越好的原则下,量(算)力而行。
超过20000hz的采样不是为了真的要去听超声波~~~~而是为了在混音过程中减少“人耳可听频段”内的混叠干扰。
高于采样率支持范围的声音内容会被错误的采样为较低采样率的“错误声音”并和“正确声音”叠加起来因而影响音质,这就是“混叠”。
(类比一下,你看旋转的风扇,转速到达某个区间的时候,超出视觉采样率的“高频信息”会被错误的采样为“低频信息”,于是你会错误的看到 风扇在倒转或者慢转,这就是一种视觉上的“混叠”)
多数话筒和话放会有个人为限制的频响范围——一般就是20000hz左右,高于20000hz的声音录不进来。所以,48Khz用来录音(理论上能支持到24000hz),理论上是不会录进混叠干扰的(只要你用的话筒和话放都是正经产品)。
但是,当你对录好的声音进行处理的时候,加上效果器以后就难免会产生一些额外的高频谐波,这些谐波的频段往往是可以跑到工程支持的频率范围外面,造成混叠干扰的。这时候,工程的高采样率支持就有用了——因为它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混叠。就算残留一点混叠,它也往往存在于人耳听觉范围外的极高频,不怎么影响听觉范围内的音质。
基于以上原理,如今很多高品质的效果器会自带“超采样”功能。例如把48K音频信号的采样率临时倍增为96K(也就是超采样X2),效果处理完毕以后高切滤波一下再降回48K采样率进行输出,就可以规避掉效果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频谐波混叠。
所以,最佳的选择其实是——用48K来做录音混音工程,并且工程里只使用带有超采样功能的效果器,这样最节省算力资源(也节省硬盘空间)。但如果你使用的效果器良莠不齐,那么还是应该尽量使用更高采样率的工程来干活,这样音质更有保障(当然也得看你的电脑是否能带得动)。
我目前工程采样率的设置是96Khz/32bit flo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