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验证一个设备是不是还可以,有个简单的方法,比如压缩,把压缩BYPASS,直通效果器,声音混入伴奏,听过了压缩器的声音在伴奏当中的感觉,如果相比不用压缩(指的是压缩器不接线,而压缩器不是BYPASS,BAYPASS时,压缩器的染色还是在)不丢失存在感、轮廓感,只要有加分的感觉,这设备就还可以···
为什么接入压缩时,不开压缩功能对比?因为如果加入效果功能处理,就很难判断是音频通路带来的变化,还是压缩功能带来的变化,而且响度结果也不同(响度对听感判断的影响有时候是致命的,常常声大者赢,一边倒),就不好对比了···但是如果是直通压缩,保持设备染色,不仅丢失声音在伴奏中的存在感、轮廓塑型感,且有加分感,就说明设备本身的音质还不错,不必让压缩功能造成的结果扰乱变化来自哪里的听感判断···其实,我一直认为,任何效果器功能不动,直通,如果有加分,那么这台设备一定会是不错的,整个音频通路对声音的塑型、质感有着绝对重要的作用,而不是在于“压”本身···反过来,如果直通压缩,让声音搭着伴奏的感觉不如不加,显然这设备就一般,甚至减分了···
所以,我建议买任何功能的设备,如果在不加入功能的前提下,声音直接与不过压缩器的声音对比,最好还是都套入伴奏中同等条件下对比(干声是可以,但不是人人具有准确判断力的,有时相对伴奏下来参考更有效),更能感受不受干扰的听感···功能是参数计算既定的,而音频通路的染色(主要是泛音对声音音色、质感的影响)才是一台设备真正的价值所在···另外,设备的声音染色很多时候也会影响声音质感、轮廓塑型感的判断,尤其是听干声的时候,极容易被染色带偏,而带上伴奏,更有利于感受声音是否在伴奏中有型、立得住,依然鲜明,不糊、不虚、不散地,且能与音乐中的其他成分更和-Xie地存在···
可以多首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主体的素材,多几次尝试,一定能感觉到···基础价格的设备多是在声音平衡性的层面比拼,有一个平衡听感的声音,相对于较低的价格就是不错的了,而贵的设备在基础价格设备上平衡前提下,进一步比的就是质感和声音塑型了···很大程度这种质感与塑型,是音频通路的电路本身带来的,而与实现功能部分本身没有太多关系··一台压缩器“压”得好听,本质说不是“压”本身,而是音频通路的状态决定的,那种声音质感塑型的结果,让“压”了之后依然觉得好听,所以我们总以为都是“压”的功劳···而要更清晰地感受这个素质,直通就可以不受干扰地听到···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0-11-14 23:06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