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编曲-----之歌曲色彩与乐器使用

( 4 )
 
[收藏]

1251
#1 10-11-7 06:03

编曲-----之歌曲色彩与乐器使用

之前我贴过一个叫《简单说编曲》的文章,今天再细化的说一些东西,不过说实话,没有实际操作,对着电脑打一大堆文字来阐述这个东西还真有点难度。不过我也是为了“混饭吃”,因为我看我金币都用光了,之前发过的其他几贴都不给我金币,所以只好再发一贴,看看算不算是“有用”的。其实编曲的概念,我在上一篇相关文章里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对于上手来说针对性也不是很强,因为那篇文章只是帮助你整理第一步初级概念,并不能教会你实际如何编曲,或者“如何编好曲”。今天这一篇贴,我就说说第二步概念。以及很多人在编曲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情况。
     有很多朋友对于编曲的要求很低,他们说:“我只想写首歌自己做伴奏”,其实这个说法很笼统,你到底是想做什么样的伴奏呢?钢琴伴奏?吉他伴奏?电声乐伴奏?管弦乐伴奏?你对这些有没有概念呢?事实上我们在创作一条单一旋律的时候,大脑中有一条基本色彩。而这个“色彩”并不是单一的一条旋律,由于对作曲缺乏概念,能哼出来的只有一条主旋律。而其他“背景部分”只有模糊的“色彩概念”,因此许多人在对编曲者提要求的时候,通常会找一首现成的歌作为范本,告诉编曲者:“我想要这种感觉的......”因此,不管是想学编曲,还是想提升编曲的朋友,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歌曲的“色彩定位”开始下手。下面我自己贴一首我自己的歌来作为范本讲解(完全没有打广告的意思)
http://www.audiobar.net/viewthread.php?tid=318080
我们在创作一首歌曲的时候,首先拟订“题材”,这个非常重要,要是没有题材就等于你不知道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给人家听。说出来的东西你自己都不懂,那别人就更不懂,所以我一向都比较排斥那种“一词多曲”“一曲多词”的做法。这就好象同样的故事,换个人物的名字,地点,其他东西不变,就变成“另一个故事”?这是说不通的。因为词曲编应该是在同样的色彩下完成的。
我这首歌名叫《找寻》,这首歌是先拟订题材,然后出歌词,我再来写曲。我们从歌词来分析,不难总结出代表这首歌曲色彩的关键词--比如“悠远”“跋山涉水”“期盼”.....等等,还有一些潜意识的色彩概念。前奏的色彩,依次代表“湖边的夜晚”---“思念”----“渐渐升起的弯月被映在湖中”-----接下来就是叙述性的段落(我要强调,无论你写什么样的曲子,大脑中一定要具备“画面感”,这是直击一首曲子好坏的关键)。故事可以是“讲述”,也可以是“正在发生”,而我采取的是“讲述”,因此我采用了“悠远”这样一种音乐色彩的开场与结束,音乐扫过的地方,就是主角走过的地方。因此,整个音乐框架是在“回忆”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在结尾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故事到这里就结束”的感觉-----“跋山涉水”的部分,我在间奏部分表现,也可以是主角翻过一坐山以后,开始第二段行程的重复。好了,歌曲的色彩大致就是这样,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审美观,所以色彩概念也会有偏差,这也是“色彩概念”只能引导,而不能公式化教育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写一首歌的时候,要象一个编剧一样去思索。这样的作品注入自己的概念才会更强。
    说说乐器的使用,可能这个环节会更加模糊一些,因为我无法告诉你什么样的色彩该用什么样的乐器,当然,和声的进行式是依照你主旋律的走向以及色彩的选择而定,而如何最终去完成它,就是乐器上的使用,我依旧说我自己在这首歌曲上的思路-----
     开场,前四个小节我选择钢琴--金属琴--竖琴--这三样乐器,是为了完成我构思中“水滴打破湖面的平静,拉开记忆”的这个过程。而后四个小节是展开前面的部分,敲开回忆的思绪。因此我在惯用的“钹”这个乐器后面采用了“锣”,因为我动机中的动词是“敲”。这里我用“竹笛”,并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单纯为了增加“民族色彩感”,我的色彩中,是把它作为描述“悠远”这种色彩在使用。再后四个小节,场景不变,弦乐的“震音”这个技法的使用,是作为烘托讲述者内心的波澜。接下来的部分,歌词讲什么,音乐就描述什么。而“敲开”这个动机,在后来我使用的三角铁上得到延续。因为整体音乐都是现代构架,因此我在副歌部分选用电子鼓,这样听起来现代感强一些,包括间奏与第二部分,中国传统音乐应该都是找不到这种节奏型的,而间奏的打击和节奏型更是采用了非洲打击套路。之前有人评价说我有一首“中国型”的曲子里面,鼓点打得很死。实际上正经传统“中国式”(少数民族除外)的打击,节奏型都是非常不丰富的。因为正经传统中国音乐讲“韵”,“大音希声”哪来这么“动感”的打击??至少我知道的,中国古典审美观中,没有强调过用某个丰富的“节奏”来作为表现工具的。好了,其他的部分我就不多说了,我再说说,从间奏开始到第二段的副歌,“竹笛”在这个地方起到的是“指引”的作用-----而整首歌曲,我是以“唯美”角度来创作,因此很多时候听起来会显得“异类”或者“超现实”,比如打击乐器的使用,调式上,主旋律大致以传统五声音阶为基础,而实际整体音乐已经超越了这个范畴,所以只能说“具有民族元素”,并不能被称为“民族”。充其量叫“现代民族”。纯属杂交品种。不过我自己认为这首歌色彩感还是凑合。在我的审美观中,我要表现的东西还是大致表现得差不多的。不过实话实说,也没有细抠。如果抠一抠会更好。不过自己的作品,我也就粗浅的说一下。
     对于乐曲的创作,可能很多朋友对“歌曲”的创作兴趣要大一些,不过在写作上(包含编曲),我认为大家可以多作一些“定向型创作”比如,初期最好拟订一个明显的题材,和明显的风格。少做模糊的题材,因为初期做模糊的题材,会让你找不着方向,打个比方:现在的歌曲,十有八九都是“爱情”题材,可是我实打实的说,这个题材根本就不适合初级创作者。因为这个题材从概括的一面来看,太过虚幻,而细化到现实中以后,个人情感又太过微妙。所以我觉得干脆用“叙述”这样的第三者状态来拟订题材,会比较容易下手。至于和声,我就真的没有办法在“创作“和”编曲“这里跟大家细致的说,因为罗列出一套结构以后,这个东西还是我的,你即使抄作业抄去了,下一次遇到不同的旋律,你仍然不知道该怎么“配”(好象现在很流行这个字眼),所以我还是重复上一篇的话,和声学得专门去研究。最终“配”出来是什么造型,那都是你自己的思路,我无权评判,也无权帮你修改,除非你单组和声出现严重“残疾”现象。否则,在现代音乐创作中,即使三音重复,五八平行,超声部这些传统和声“禁术”,只要是能最终解决你思路中的色彩,并且能在技术上完成解决它本身存在的缺陷,那都是没有问题的。
        以上的东西又费了俺不少时间,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帮助,也不知道这个能不能给俺加点金币,以维系我“高级职称”的地位能够有所延续。

200
#2 10-11-7 08:51
沙发!!!  搂住是个热心的人,谢谢你的一番精彩阐述,我觉得你说的很对,画面构造.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777
#3 10-11-7 12:13
好强的Chrono Cross风格

5048
#4 10-11-7 18:11
顶一个,好人!

1251
#5 10-12-20 02:14
结果还是没有高级职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