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ase的“发送”,其实是把干声信号复制了一份,原有的干声信号还是直接到总线,而复制的那一份信号则经过了“FX轨”的改造,再汇入总线。
也就是说,当你在cubase里使用发送式效果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原有干声的基础上又叠加了另一份湿声信号,于是两者音量叠加,在你的总线上就爆了~~~
而插入式的混响,它是直接改造原干声信号再进入总线,所以它不会像发送式那样有额外的“叠加”,所以它的音量相对比较安全。
“发送式混响”是通过调节叠加上去的湿声信号的音量来调配声音的“湿度”,而“插入式混响”是在混响效果器里面调节“干/湿比例”来调配声音的“湿度”,这两者从原理上是不同的,所以会导致获得的音量结果不同。
因为这个“改变效果发送量会连带着改变音量”的弊端,所以我个人平时不太喜欢使用“发送式混响”。
但是如果直接在录音的单声道音轨上插入混响效果器,会导致出来的混响声也是挤在中间的单声道混响,会丢失效果声的“宽度”,所以这种“直接在单声道录音音轨上插入混响”的做法也不可取。
我的做法是使用“group编组轨”。
把录音的单声道音轨的“out输出端”,设置到一个立体声的“group轨”——可以将多个轨道输出到同一个group,也就是可以把“group编组轨”等同理解为一个“小总线”——然后再在这个立体声的group编组轨里面插入立体声混响即可。
group编组轨不但可以用来插混响,EQ、压缩什么的也都可以插(只是注意要插入立体声版本的效果器,如果在一个立体声的group里错插了单声道效果器,那么只有左边的声音会被处理),而且,可以把性质相近的多个音轨(比如多轨的伴唱、合唱人声,比如弦乐五声部)out到同一个group里面“一勺烩”的进行统一效果处理,还是蛮好用的。 本帖最后由 南宫浩 于 22-5-5 10:22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