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求助] 诚挚向各位坛友请教一下什么是密度这个概念

( 18 )
12
 
[收藏]
-  第 1 页  -

69
#1 14-2-9 14:22

诚挚向各位坛友请教一下什么是密度这个概念

年前开始逛音频应用论坛到现在,翻阅了无数坛友的经典帖子,在学习吸收知识的同时也开始有了一些困惑。

我常逛录音混音技术论坛,对自己的土得掉渣的设备也很不满意,一心想要钻研硬件技术,好升级自己的设备。好在咱们论坛里面有好多牛人无私的奉献出了自己的顶级设备录制的干声小样,让我们这些初学者也能有机会一睹这些国际顶级品牌硬件的真实效果,对此一定要感谢这些热心的坛友,让我自从来到音频应用这个论坛,才知道什么叫专业!

我看大家在好多硬件贴里面热烈讨论的问题,其中最常出现的就是“密度”这个词,什么话筒密度啊,话放密度啊,其实我本人对这个概念非常的疑惑不解。

在我的认识里面,所谓电脑录音再回放这个过程,因为是有AD转换和WAV转MP3这个过程存在,声音肯定会受损,比如MP3这个格式也就是一个典型的声音压缩过程,声音密度肯定会受影响,但是这个影响跟前级话筒和话放貌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边呀。

我们所说的,越是顶级的话筒和话放,就越是应该真实的还原声音对吧,话筒的最重要的一条指标就是频率响应曲线对吧?就是话筒对每一个频点的响应能力,要尽量达到均衡,也就是说频率响应曲线应该越平直越好,当然这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因为录音环境的声学特性和音源本身的特性,那最后实际录出来的效果肯定是各有区别的。

所以我对大家常讨论的密度这个概念感到非常的疑惑不解,比如大家经常说的话放A和B的密度如何如何,在此真心向各位大师和前辈请教,录音这个环节是否真的存在密度这个概念呢?

1791
#2 14-2-9 16:24
密度的英语是density, 这个在混响器中经常看到。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混响器的密度来感受一下密与疏的听觉关系,密的模式显得起始的时候会浓郁一些,末尾的地方会干净短简一些。疏的模式反之。但在话筒里面的密度有着不一样见解(只是本人认为),话筒是感受声波的器件,频率响应范围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如:谐波失真,多次谐波的拾取,频率干涉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多时候不引人注意的,我试过多支话筒分别用单声道同时收取一个频率从10hz到20kz的正弦波,都很平直,但录钢琴最低音到最高音的音阶就很不一样,好的话筒就象在钢琴前听到的一样,不够好的就出现某个音变化成音色不一样了,这在心形指向的话筒里尤为明显)这就说明话筒好坏不是频响决定的,是很多因素决定它的好听程度(因为是人在听),我们录音经验多的工程师喜欢把200hz-2500hz的中高频段作为参照段,用以评断一支话筒的基本。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听到的不只是200hz-2500hz的声音,还有它的二次 三次及n次谐波。当所有的频率以最低失真让我们听到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最象原声!这比仪器还准,实在是奇!曾经有过听音试验,一支频响并不很宽的的话筒和一支现代宽频的话筒(如森海塞尔mkh8020频响达到70khz)盲听,得到的结果是旧的偏亮丽,新的更自然,原因是旧的收不到高次谐波,新的全收了,变成频率收的越宽的话筒越不明亮,越柔和了(注意不是不够而是柔和),这个现象很有意思。因此话筒的密度就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解释声音的词汇!我认为信息量大的就是密度高的!这是个人见解。共同研究吧。
观众反应
:感谢老师如此专业细致的回答!

69
#3 14-2-9 16:56
原帖6cl 于 14-2-9 16:24 发表
密度的英语是density, 这个在混响器中经常看到。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混响器的密度来感受一下密与疏的听觉关系,密的模式显得起始的时候会浓郁一些,末尾的地方会干净短简一些。疏的模式反之。但在话筒里面的密度有着不一 ...
感谢老师从多角度全方位为我诠释了话筒密度这个概念,我的理解就是说,同样一段音源信息,假设由两个不同性能的话筒拾取,那么我们听到的比较丰满的一只(这里的丰满我认为是各频段拾取更均衡,并且能录到更多的声音细节的)那我们就说这只麦克风密度更好,请问如我这样理解对吗?
另外再次感谢6CL老师精彩专业的点评和解答!

311
#4 14-2-9 18:53
声音的密度在我的理解里是指声音在听觉上细节的可还原度。细节还原度越高的声音,可以理解为密度越高。听觉在很多时候是很难用语言来精确描述的,所谓密度的概念也就是一种用类比的方式来进行的描述,
不同录音对象在使用同一支话筒录音时,表现的声音的细节给人的感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质感,
不管是类似天鹅绒的丝滑,还是所谓的金属般的颗粒感,其实都是细节还原度在不同声音上的一种体现。

78
#5 14-2-9 20:18
我对密度的粗浅认识是渔网网眼的大小。网眼小则密度大。小鱼逃不掉,大鱼也能缠住。好的话筒收到的频率宽,还原度好毋庸置疑。但同一只话筒录不同的人出来的声音感觉密度不同,这是录音对象人的本身的声音密度不是话筒的密度。高端话筒录业余声音感觉密度不好。低端话筒录专业美声感觉密度好。所以密度对比应该是同一个录音对象不同话筒录这样来对比的。好话筒还原好。好话筒的密度好就是渔网的网眼小。什么鱼都能抓到,低端话筒犹如网眼大,小鱼就漏网了。在此不讨论鱼肉的密度。哈啊哈哈。
观众反应

144
#6 14-2-9 20:53
虽然从来没有对“密度”这个词有什么具体概念,都是心里知道那种听感罢了,但LZ这么一问,我马上想到的是手机屏幕的PPI。
观众反应

2922
#7 14-2-9 20:55

有些玩意質量差的話筒確實是錄不進去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观众反应
:虽然不明觉厉,但是还是要感谢这位朋友的专 ...

958
#8 14-2-10 00: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9
#9 14-2-12 11:05
原帖慕容雨轩 于 14-2-9 18:53 发表
声音的密度在我的理解里是指声音在听觉上细节的可还原度。细节还原度越高的声音,可以理解为密度越高。听觉在很多时候是很难用语言来精确描述的,所谓密度的概念也就是一种用类比的方式来进行的描述,
不同录音对象 ...
感谢老师精彩的点评,在听过论坛朋友们上传的干声对比,我现在对密度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我很赞同您的观点,所谓声音回放所表现的细节越丰富,就可以说密度更好。感谢!

69
#10 14-2-12 11:11
原帖麦哥风 于 14-2-9 20:18 发表
我对密度的粗浅认识是渔网网眼的大小。网眼小则密度大。小鱼逃不掉,大鱼也能缠住。好的话筒收到的频率宽,还原度好毋庸置疑。但同一只话筒录不同的人出来的声音感觉密度不同,这是录音对象人的本身的声音密度不是话 ...
这位朋友的看法比较客观,当然越是专业的歌者,他不管用什么样的麦克风录出来应该都会给人一种专业的感觉,在此我们不讨论不同录音对象之间的声音差别,只讨论同样音源录制下,不同麦克风之间的最后回放差异,不同麦克风对各个频段声音的拾取应该都有细微差别,高端麦克风跟低端麦克风肯定是有差别的,只是因为不同的回放设备和不同人的感受能力,我们可能最终听到的细节和表现力应该就会有所不同,感谢这位朋友热情的参与讨论!

69
#11 14-2-12 11:11
原帖沦微度 于 14-2-9 20:53 发表
虽然从来没有对“密度”这个词有什么具体概念,都是心里知道那种听感罢了,但LZ这么一问,我马上想到的是手机屏幕的PPI。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哈哈

69
#12 14-2-12 11:17
原帖PTMASTER 于 14-2-9 20:55 发表
298625
有些玩意質量差的話筒確實是錄不進去的。
感谢哥们儿参与讨论,专业的东西咱也看不懂,但是经过我在论坛上听的坛友们上传的专业声卡加话放和不加话放的对比干声,我真的对于密度这个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种区别是非常直观的

69
#13 14-2-12 11:19

回复 小肥虫唱唱 在 #8 的 pid=4109645 的贴子

哥们儿的大作我都一一听过了,唱功一流,设备牛逼,期待以后多出作品,谢谢你的热心点评!

5111
#14 19-6-9 16:00
密度是不是相当于像素,密度越高声音越细腻

5111
#15 19-6-9 16:33
麦哥风 发表于 14-2-9 20:18
我对密度的粗浅认识是渔网网眼的大小。网眼小则密度大。小鱼逃不掉,大鱼也能缠住。好的话筒收到的频率宽, ...

对不同人声密度不一不同,表示强烈认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