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开始逛音频应用论坛到现在,翻阅了无数坛友的经典帖子,在学习吸收知识的同时也开始有了一些困惑。
我常逛录音混音技术论坛,对自己的土得掉渣的设备也很不满意,一心想要钻研硬件技术,好升级自己的设备。好在咱们论坛里面有好多牛人无私的奉献出了自己的顶级设备录制的干声小样,让我们这些初学者也能有机会一睹这些国际顶级品牌硬件的真实效果,对此一定要感谢这些热心的坛友,让我自从来到音频应用这个论坛,才知道什么叫专业!
我看大家在好多硬件贴里面热烈讨论的问题,其中最常出现的就是“密度”这个词,什么话筒密度啊,话放密度啊,其实我本人对这个概念非常的疑惑不解。
在我的认识里面,所谓电脑录音再回放这个过程,因为是有AD转换和WAV转MP3这个过程存在,声音肯定会受损,比如MP3这个格式也就是一个典型的声音压缩过程,声音密度肯定会受影响,但是这个影响跟前级话筒和话放貌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边呀。
我们所说的,越是顶级的话筒和话放,就越是应该真实的还原声音对吧,话筒的最重要的一条指标就是频率响应曲线对吧?就是话筒对每一个频点的响应能力,要尽量达到均衡,也就是说频率响应曲线应该越平直越好,当然这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因为录音环境的声学特性和音源本身的特性,那最后实际录出来的效果肯定是各有区别的。
所以我对大家常讨论的密度这个概念感到非常的疑惑不解,比如大家经常说的话放A和B的密度如何如何,在此真心向各位大师和前辈请教,录音这个环节是否真的存在密度这个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