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18-9-8 21:45 编辑
一、所处连接点的电平匹配状况可能有差异
【比如GAI与OUTPUT的使用,造成最终输出电平与INSERT插入点电平多数情况难一致】,因为前后电平关系改变,压缩参数调整可能不能认为结果等同···尽管有人认为压缩参数不动,但别指望调换位置之后不会有什么变化,这种差异当中,压缩阈值设定就是一个关键;
二、设备串接顺序不同,在整个染色过程中的作用程度不一定一样,前置与后置,即使最终输出的电平、动态一致了,音质染色上会稍有差异···有耳力的可以自己调换使用试试···;
三、INSERT的切换开关是硬BYPASS,也就是信号绕过压缩,压缩因此不参与染色,···而压缩本身的BYPASS有可能只是关闭压缩启用功能,染色依旧在
【具体参考压缩电路,不过有些压缩可设置为硬BYPASS,比如SSL FX G384,可内部跳线,厂方默认设置为软BYPASS,并且这货关机断电直接自动切入信号直通,免插拔】···当然,你依然可以使用压缩本身的效果BYPASS,而不去关闭INSERT开关···这样就在不拔线的情况下,可以有染色去留的选择性···;
四、多数设备INSERT的SEND出和RETURN进可能是非平衡输出、输入
【少数高端或有强迫症设计的台子和设备这俩口也可能是平衡的】,而单独外部串接一般都是平衡方式进、出···线材制作上跟普通平衡线可能有别
【参看设备线材、插头使用说明】,但是,说明一下的是,需要过长距离走线的,不建议接非平衡的INSERT···;
五、在固定的台子或者SUMMING的大系统中,一般选择INSERT的比较多,因为在其后还有很多台子或者SUMMING的内部处理,比如EQ \ AUX \ GROUP \ PAN \ FADER \ 直接输出给分轨录音等等,别的外部插入点可能影响整个系统处理链的关联次序,另外效果去留的操控界面也尽量集中,便于控制···;
六、对于简单仅如一楼图片所示,我个人觉得,不同连接方式虽然可能会产生一些细微差异,但是依然可以任意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比如从声音喜好或使用习惯,又或者还有个别少量周边设备的前、后置接入方便性等等来做出选择~!
七、总之,这事儿很难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在了解设备、信号路径以及自身需求之后,怎么做合理、有效就怎么做。···只是不管是哪种方式,如果需要更有灵活性,跳线盘可能是一个比较简单方便的工具···不想每次去挪机柜、拆机架螺丝、钻桌底、翻设备屁股、扒线堆的话,可以整一个或者一堆,一劳永逸···
···大系统都是有一大摞堆跳线盘伺候着···几乎绝对多数设备的常用输入、输出口,都映射在跳线盘上···找到口子,扯条跳线,两端一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