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的观点似乎刚好相反,且自己实际体验中,感受也基本一致···
任何一台-Du立硬件音频设备,如果涵盖主输入、输出口,并且有数字和模拟两种,就其直进直出而言,厂方能更全面把控控品质的是模拟口,而不是数字口,因为数字口还有一个部分属于未知部件
(DA+模拟输出电路部分,压根儿不确定用户会自配啥玩意,也就是在生产阶段,厂方根本就无从具体去完成音质优化的调整这一步,只能扔个口子,自己玩去吧,管不了,也是最好做、最节省的,啥都不用做,直出),等待用户去百搭,品质怎样,是否是最优解,不可预见,只能尽量在指标向好去配,但俗话说,关于搭配没有绝对,而是搭配合适才好,充满着不确定性。
反过来说,经典混响设备选择绝DA芯片,配备后端的平衡输出电路,是绝对要优化匹配自身模输出拟口,有更好声音平衡和品质的模拟声音输出的···也就是,直观地在本机直接出好声,这也是厂方可控的,且必须做好的···要知道,通常本机直接出声好听,才是他们的“经典”之名的第一评估点,而靠外搭的数字接口,显然往后排了···
关于“精准”这类纯理论的东西,就像吃路边摊、抽烟、喝酒、通宵麻将···从科学理论说,哪个是完全无害的···但,体验才是人所需要的终极标的···如果过一次,甚至原样不动,就注定音质比过两次更好听,那很多经典模拟设备、台子都已经消失很久了,数字录音时代是无法避免转换的,现实却是依然大量使用!···
另外,1+1=2的言之凿凿,不会让模拟转换到数字更精准,也是现实,转换一次、两次,50步100步而已,只有“这么大音量”是“这么大音量”才是实际的量值,量化转换成简易数字,估计小数点后的数字很可能能绕着地球好些圈还完不了,但声音的随机性、甚至一些变化体验的非线性(比如染色、听觉质感),却是人类审美听觉的更直接的热点问题,而模拟电路显然这还是有优势的···
做混音,本质就是个改变声音的过程,不是怕改变,而是求改变,怕的只是不好听的改变而已···真要保真,录完别混了,最准确、最保真···艺术的“真实感”与“真实的原样保真”一个意思!站在艺术的角度,塑造艺术的“真实感”。买菜的大妈手捧一颗白菜,这里要表现的真实感,不是想表达“一颗白菜就是一棵真正的白菜”那样的真实,而是讲求大妈手捧白菜的动作、表情、情绪情感等等方面的艺术表现细节的自然、完整度~即使那可白菜是假的,看着像真的、看不出是假的就行···这才是关于艺术“真实感”的“较真”!而不用过多为白菜够不够真实费口舌,真实搞艺术的该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重点~···
说句题外话,数字处理方式音质更好、更保真、更精确(其实换成说模拟也一样,只是数字提的人多而已),这种结论对于“混音中想通过改变变得更好听”,简直就有着天大的矛盾···之所以要做混音,就是求变、求变好听!(是的,注意是“听”)···那又如何去绝对维持原样的保真?···信这个,我宁可相信小学生脖子上的红领巾真的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红色的~!理想的表达、传递意愿、辅助理解的方式而已···
道理就是这样···AES口就是“快餐、便捷、百搭”(不排除搭对了声音一样不错,但有更多不确定性),经典设备的模拟口输出是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品质决定权交给外人的~!知道为什么很多情况下,我们都要原厂原装,甚至只是外包组装都不太愿意接受?零部件的适配性,在调试阶段就有品质定位了,且要让一个产品“出位”,厂方绝对不会轻视这个优化组合的最终结果,相比留个口子给人去百搭,显然结果他们只能靠设定的预想去或者少数取样测试来优化了···
况且逻辑上说,
LEXICON 480或960或者TC 6000等等···虽然是数字混响器,但几乎还都是出生于模拟巅峰时期,都有自己特定的模拟电路部分···没法让人相信,在生产可控的环节中,他们不会更在意自身模拟直接输出的品质···而更能去“决定”一个还要外搭其他部件的“断点接口”的最终出声品质!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2-7-27 12:44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