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转载:左右中国流行歌坛的魔杖

( 6 )
 
[收藏]

311
#1 01-10-11 09:06

转载:左右中国流行歌坛的魔杖

电脑音乐:左右中国流行歌坛的魔杖 --------- 发表时间 2001-7-18-10:38:28 - 来自 210.77.127.239 - 何建华  



  都在说中国的流行歌坛现在是陷入了低谷中的低谷;都在说目下的唱片业市场已经到了疲软得不能再疲软的程度。可这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种结果呢?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如果我说这是因为电脑音乐,大家肯定一时会回不过神来,继而便指责我胡说:电脑音乐跟流行歌坛有什么关系?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那么,真的如此吗?绝对不是!它们之间不仅有关系,而且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不敢说流行歌坛不景气的全部原因都是由于电脑音乐,但我可以肯定地这样说:电脑音乐在中国的畸形发展正是导致中国的流行歌坛陷入低谷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内的词曲创作队伍已分成了两派:带电派和绝缘派。
  目前的流行歌坛已成为带电派的天下。

  我们先从一张流行歌曲排行榜谈起。



  这是一期“中国原创歌曲总评榜”。《音乐生活报》每周刊登一次。
  除了上面所载的内容之外,这张表格的下面还有这样两段说明性文字:
  “总评榜——中国最权威的原创歌曲排行榜总汇。”
  “中国原创歌曲总评榜根据本版代表全国100多家电台的100个原创歌曲排行榜的成绩统计得出”。
  我在这儿列出这张表并两段文字,并不是为了探讨该总评榜的权威性,而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分析问题的依据。
  下面我们来看这张榜。当我们的目光从上面一扫而过的时候,我们有些什么发现呢?就是歌手都是比较熟悉的;而词曲作者都是比较不熟悉的。圈外人有这样的感觉,圈内人也同样如此。是啊,中国不是有众多的词曲作家吗?这上面怎么看不到他们的名字?从音乐报刊上看,不是有很多的词曲作者在不断地刊发作品,而且其中不少人还获过各种各样的大奖,这儿怎么没有一首是他们的作品?这上面刊登出来的词曲作者他们算什么呢?是音乐爱好者还是词曲作家?他们是不是中国音协会员?是不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如此等等,相信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那么这一切到底如何解释呢?一句话,是电脑音乐!
  当电脑音乐像飓风一样席卷了中国音乐界,经过十年的发展以后,国内的词曲创作队伍已自觉和不自觉的分成了两派:一是带电派,即以那些集写词、作曲、制作、演唱于一身的全能音乐人为主附带许多与电脑音乐关系密切的人,他们中有歌手、乐手、音乐制作人,还有专门的词曲作者等;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音乐是他们的事业,也是他们赖以谋生的职业。他们创作上比较前卫,属于前卫派或先锋派。二是绝缘派(请原谅我杜撰出这样一个名词,主要是为了与“带电派”对应)。他们是传统意义上的词曲作者,但因为许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他们与电脑音乐关系比较疏远。他们是专业的词曲作家和业余爱好者,遍及全国各地,创作手法相对比较传统。
  上面列出的原创歌曲总评榜榜上有名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带电派的;绝缘派的作品则多一半集中在音乐报刊上,从《歌曲》、《词刊》,到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报刊。
  所以,如果说总评榜是“中国最权威的原创歌曲排行榜总汇”,如果说“中国原创歌曲总评榜”的成绩是依据“全国100多家电台的100个原创歌曲排行榜的成绩统计得出”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平常我们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各种各样的排行榜的词曲作品都出自带电派词曲作者的手笔,而中国最权威的原创歌曲排行榜上的作品自然也是他们的作品了。而最终的结论是:中国流行歌坛已成为带电派的一统天下,而绝缘派尽管人数众多,其中不乏大家名宿,但因为不是与电脑音乐关系密切,所以只能靠边站,成旁观者了!
  这就是现实,一个让人不得不深思的现实!

  好歌出不来:绝缘派该打五十大板
  出来的不是好歌:带电派也该打五十大板
  
  一首歌曲能否流传开来,能否走红,关键是作品。作品才是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环。否则,即使歌手演绎得再好,录音品质再高,MTV画面再精彩,终归只是麻袋上绣花——底子不好!近年来的流行歌坛就一直在反复验证着这个事实。谈到流行歌坛的现状,有人概括为两句话:好歌出不来,出来的不是好歌!这话真是精辟至极!
  那么,为什么“好歌出不来,出来的不是好歌”呢?如果从创作的因素来看,关键是在创作队伍。歌是谁写的?是词曲作者。前面说过,目前的词曲创作队伍已自觉和不自觉的分成了两派:一是带电派,一是绝缘派。如果我们对流行歌坛的历史稍作回顾,就可以发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前期,流行歌坛无疑是绝缘派的天下,九十年代后期,随着电脑音乐设备的逐步完善,带电派迅速崛起,由分庭抗礼到后来者居上。目前则占居了主导地位。
  相比较而言,绝缘派是流行歌曲创作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人数众多,其中既有专业词曲作家,也有业余爱好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兼之很好的艺术感觉。那些流传甚广的歌曲多出自他们的手笔,如《让世界充满爱》、《思念》、《十五的月亮》、《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热恋的故乡》、《涛声依旧》、《纤夫的爱》、《春天的故事》等等,不胜枚举。就目前而言,也有数量众多的词曲爱好者不断加入到绝缘派的行列,而这个队伍中的词曲作家也在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作品,好的作品,只可惜能真正转化为声音的极少。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作品能到报刊上发表一下就算是走到头了,报刊是属于他们的园地。而能录制成CD、能拍成MTV到电台电视台播放,那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能做到这一步的也不是没有,但基本上是四种人:一是特别走红的词曲作家;二是专家权威;三是影视词曲作家;四是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特别青睐者。
  绝缘派的词曲作者们对电脑音乐是相当陌生的,他们始终不明白电脑音乐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它已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还有人错把廉价的电子琴发出的声音当作电脑音乐。正因为认识上的落伍,所以导致了行动上的迟缓。他们无法把自己的作品制成小样,很少与歌手和唱片公司打交道,全部的希望便寄托在各地的征歌比赛上,以便借此推出自己的作品。这样久而久之无形中已游离于歌坛之外,成为与流行音乐不相干的人,所以很容易地就被带电派从前台挤到了幕后。
  带电派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利用手中的设备,他们呆在家里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创作、录制等各种常规状态下繁复无比的工作。然后拿着自己的作品去唱片公司兜售,或者制作成CD寄各地电台打榜。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把作品直接放到网上去传播。如今的音乐制作人是颇为时髦的,才能一般的可以开个小作坊似的音乐工作室借以维持生活,技艺高超者都是唱片公司的音乐制作人,他们往往在成功地制作过一两个名歌星的演唱带后也随即名声大振。京城目前就有“四大制作人”之说,他们是张亚东、三宝、祝小民、陈珞。张亚东因为担任王菲《浮躁》专辑的制作,从1996年以后便为圈内人所称道。三宝不仅制作技艺超群,创作也是他的强项,《我的眼里只有你》使他声名鹊起。陈珞本是广州著名的音乐人,因发掘过杨钰莹、毛宁等而成为流行歌坛的伯乐。像他们几个无疑是带电派中顶儿尖儿的角色了,除此之外,每个唱片公司、每个音乐工作室都有自己的音乐制作人。另外,歌手写歌也成了一种时尚,许多歌手的专辑中都有几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而有些歌手正是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走红的。
  这些音乐人多一半对本土音乐比较陌生,但对港台、欧美、日韩的流行音乐却如数家珍。他们思路开阔、思维敏捷、音乐语言清新,创作技法前卫。如果说要与世界流行音乐发展保持同步,希望只有寄托在他们身上。但由于电脑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时日尚短,一直缺乏完善的系统的教育,所以目前的电脑音乐制作者多一半都是自学成才的,而其中的许多人更是半路出家,学会了制作之后才从事创作的,所谓“制而优则创”,有些则是唱歌唱出名了之后才从事创作的,“歌而优则创”。正因为如此,带电派的作品有许多模仿的痕迹比较明显,艺术品位较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绝缘派的词曲作家尽管艺术修养好,创作功底深,技法娴熟,但因为不能利用电脑音乐这个高科技所赋于的最有力的工具,所以,即使创作出走红的歌曲的概率比较高,但能推出走红的歌曲的概率则比较低,这也是“好歌出不来”的原因之一。带电派的词曲作家尽管“自学成才”、“半路出家”,但他们率先拿起了电脑音乐这把利器,兼之流行音乐本就是商业性的东西,而电脑音乐又更具商业化,所以目前铺天盖地的都是他们的作品,这样,“出来的不是好歌”这句话,也就很好理解了。
  中国近年来的流行歌坛为什么长时期陷入低谷,如果从创作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这就是症结所在。

  中国流行歌坛需要电脑音乐大师,产生大师的土壤乃是在国内进行普及性的电脑音乐教育
  
  电脑音乐的全部学问只有两点:一是技术,二是艺术,它是科学技术确切些讲是电子技术与音乐艺术的结合体。不懂技术,那就 (下转第6、7版中缝)
无法操作设备;不懂艺术,即便技术再好,那也只是工程师而已。
  中国需要既精通技术又精通艺术的大师,中国流行歌坛的振兴也呼唤这样的大师。
  就绝缘派而言,他们本是中国流行歌坛的中坚力量,但却轻易地被带电派从前台挤到了幕后,原因就是当电脑音乐时代来临的时候,他们未能顺应这个潮流。什么是电脑音乐?记得前不久在互联网上曾看到这样一段话:电脑音乐,“在初学者眼里她是最神秘的;在音乐人眼里她是最方便的;在经济人眼里她是最便宜的;在老顽固眼里她是最多余的;在真正的艺术家眼里,她是最美丽的”。这话不无道理,特别是最后一句。是的,在这个时代,作为真正的艺术家如果拒绝电脑音乐,那就如同师旷、稽康拒绝古琴音乐,巴赫、亨德尔拒绝管风琴音乐,莫扎特、贝多芬拒绝钢琴音乐一样。正是因为古琴、管风琴、钢琴等乐器的发明,才产生了众多的灿若星辰的作曲家、演奏家和他们的流传千古的佳作。那么随着电脑音乐时代的来临,也应该或一定产生属于这个时代的音乐家和作品。所以,绝缘派中尽管高手如云,但如果继续这样绝“缘”下去,那就很难在流行歌坛找到立足之地。
  带电派搭上了高科技这班快车,率先拿起了电脑音乐这个利器并用于自己的创作中。尽管产品的换代更新极快,但技术发展有多快,掌握技术的速度就会有多快,而且还可以从使用者的角度要求厂商使他们的设备应该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但高明的工程师和高明的艺术家毕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对于听众来讲,他们眼睛里耳朵里只有艺术品,而非高深的技术,所以提高艺术修养跟掌握高深的技术同样重要。就目前的带电派来讲,许多人因为半路出家,自学成才,所以其作品只是跟着感觉走,很难立得起来。如果说绝缘派中有人鄙弃电脑音乐,认为那是旁门左道的话,带电派中也有人对传统的作曲理论不屑一顾,认为那是误人子弟的东西。这是很危险的。
  总之,流行歌坛期待着电脑音乐大师的出现,而电脑音乐大师的出现,又离不开产生大师的土壤。这个土壤是什么呢?就是普及性的电脑音乐教育。我们至今没能产生大师,核心的原因就是中国的电脑音乐始终是畸型发展:乐器销售热火朝天,创作制作空前繁荣,但是系统的教育却鲜有人问津。虽然也有几所音乐学院开了电脑音乐制作专业,但目前的现实是:已称得上制作高手的基本上都是自学成长的,想要成为高手的仍在这条路上苦苦跋涉。所以,把电脑音乐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388
#2 01-10-11 17:15
不疼不痒。

4971
#3 01-10-11 20:15
称为“左右中国流行歌坛的魔杖 ”,我怎么总觉得有点牵强???难道其他的原因就没有吗?比如经济状况什么的,老百姓都忙着赚钱去了,谁还有时间去欣赏艺术?最起码真心的去欣赏艺术。

863
#4 01-10-12 00:30
一堆废话。左右中国流行艺术(歌曲、电影、电视)的是中国政府。

288
#5 01-10-12 00:40
说错了说错了!不是磨杖是拐杖。。。。。。。。。。。。。
而且是双拐:D :D :D

1298
#6 01-10-12 01:17
哈哈哈哈,绝对是废话,笑死我乐!!!这样弱智的人都有!!!!

281
#7 01-10-12 22:16
有些文人跟本不懂音乐!却喜欢搬弄是非!!
所以写出如此可笑的文章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