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四]后记:有关动态范围的话题
这篇文章初次发表在水果中国的时候,有朋友向我询问了一些问题,现在把详细的解答写在这里作为补充:
1, 关于动态范围: 我们这样来说, 从我们能感知到的最低的音级水平到最大不失真的音级水平这一段范围来看, 通常在20dB左右是我们常说的本底噪音, 这些噪音是不可能避免的 -- 除非在绝对零度以下, 再高档的设备都会产生噪音. 所以我们尽量把录制的音频的最低动态范围控制在20dB以上, 或是对20dB以下的音频进行提升以掩盖噪声的干扰. 另外在最大不失真的音级的水平之上还有一部分动态范围的空间, 我们把它叫做动态余量(或者是"头空间", 英文是"headroom"). 应该说, 音频到了这个范围就处于失真的状态了, 但是瞬时失真是我们不易察觉的, 因此在一些瞬时音频较多的音频材料(比如套鼓)里, 我们依然把动态余量保留成为动态范围的一部分.
由此我们可见, 动态范围 = 本底噪音 + 正常音级水平 + 动态余量.
如果一段音频最低可到达刚刚好好能听到又不被本底噪音所干扰, 而最高也包含有到达动态余量的瞬时音频信号, 这样的一段信号可以算作是动态范围高. 这和单纯的音量大不是相同的概念.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贝斯弹奏一段Riff, 如果每一下的力度都一样那就会听起来很死板, 如果强弱分明就会表现出很好的律动, 这两者的差别表现在录制的音频上就是动态范围的差别. 动态范围的关键在于"动态", 波峰和波谷的差异越大, 动态才会越明显. 我习惯于把动态范围当作一个描绘"音乐性"的词语, 而不是纯粹的技术词语.
于是, 我在文中那一段所说的动态范围实际上不是你在波形中看到的动态范围, 而是指此种乐器的高低或强弱起伏本就不是很大(比如小提琴). 这个比较是相对而言的, 需要操作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为什么limiter适合动态范围较好的乐器呢? 因为limiter的特性, 它的ratio比compressor高的多, 能理解吧?
2, 通常看到 mic--compressor--preamp--sound card的做法,按上段文字,那是否还有 mic--compressor--preamp--limiter -- sound card的做法,通常录什么会这么用?
那个方法是我的师傅教我的 (barry rudolph) , 无论录什么, 当你觉得你的MIC控制不住的时候 (用compressor都控制不了的时候) 就可以试试, 实际上你把compressor的ratio开到 10:1以上 就类似于一个limiter了. 就算不是如此你也可以试试, 如果你用通常的手法录制的不错, 那么这么做不会带来什么额外的帮助, 仅供参考一下.
3,感觉multiband compressor 和 multiband equalizer 的差别真不算太大?
其实文章里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区别就在于 Threshold 上面. 比如说同样是对550Hz ~ 650Hz的信号进行处理, 如果是equalizer, 那就是对整个频带的信号处理, 如果用Compressor, 假设把threshold设置在 -40dB , 那么在这个频带内, 只有当信号的水平达到-40dB的时候compressor才会起作用, 而不是对整个频带作用.
举个例子吧, 有一首歌, 主歌是清唱, 木琴和贝斯铺垫, 此时的贝斯低音已经足够了, 但是进入了副歌, 所有的电声乐器全部加入 (包括一个低音大提琴) 此时贝斯在90Hz附近就显得增益不够, 如果你用equalizer, 那么之前主歌部分的贝斯会有些夸张.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进入副歌之后, 贝斯的水平基本上不会低于-30dB, 主歌的时候则都在-30dB以下.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Multibands Compressor, Theshold 设置在 -30dB左右, 压缩比4:1 ...... 我相信会有很不错的效果.
设备的技术发展到今天, 总会有功能相似或是重复之处, 关键是要正确理解这些设备所基于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就可以从根源上理解新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了.
[ 本帖最后由 明天是谁的谁 于 2006-5-25 23:2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