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对录音师工作的一点想法

( 21 )
12
 
[收藏]
-  第 1 页  -

175
#1 01-11-25 00:17

对录音师工作的一点想法

录音师是继作曲,编曲之后的三度创作者。作为一个录音师,首先要理解和继承作曲者的想法,并在录音过程中引导演奏员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是乐曲的制作达到一个基本的统一。这其中包括演奏员的演奏,音色,更重要的是演奏员的情绪,要能够是演奏员兴奋。其次,在缩混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乐曲的风格,音色,声部的平衡及成品的用途。例如,按照立体声方式合成的作品如果在电视中播放(单声道方式),声音就会变得很干;反之,按照单声道方式合成的作品在立体声方式下播放,声音就会变得混浊不清。这都是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14
#2 01-11-25 20:26
说的很对呀~~~~~~~~所以混音的时候要以单声道的方式监听,最终结果才用立体声去听,不知道我的观点对不对~~~~~~~~~呵呵!!!!!!!

2329
#3 01-11-25 22:32
正確,本來在混音的過程中就必須做立體與單聲比對,不過有一些軟件可以將向位問題修正回來,不過如果一開始就注意問題不要發生,也就用不到這些工具了。

1399
#4 01-11-26 18:20

不用這麼多理論的

做到自己喜歡,客戶也沒有多大意見,已經很標準啦

290
#5 01-12-5 13:27

说得对啊,

说得对啊,

224
#6 01-12-15 22:58
前不久一位德国的音响导演来我校讲学,我才知道作一名好的音响师有多难.不但要有好的音乐功底和音响技术,还要有很高的个人修养.

624
#7 01-12-18 19:30
最初由 dingqiao1 发布
[B]前不久一位德国的音响导演来我校讲学,我才知道作一名好的音响师有多难.不但要有好的音乐功底和音响技术,还要有很高的个人修养. [/B]


大实话!!

436
#8 01-12-19 16:26
我对“先单声道混,再用立体声听结果”
不太明白?各位可以讲细一点教教小第吗?

758
#9 01-12-20 18:48
以单声道的方式监听,最终结果才用立体声去听

94
#10 01-12-26 10:36
对《以单声道的方式监听,最终结果才用立体声去听》不敢苟同!
应该多数时间用立体声监听,但是,经常用单声道去对比。避免一些立体声和单声道转换之中的问题,使得作品在立体声和单声道重放时都能有较好的效果!

20
#11 01-12-28 17:54

声音本来就是立体的

我们录音最终的结果是要给别人听,把它变成唱片之类的东西让其它人感觉。录音最终就是要还要生活中本身的立体声还是要立体声好些用单声道监听只能听出录音上的缺陷,对混音是没有多少帮助的。

436
#12 01-12-29 02:55
如果我用单声道收的人声或乐器,那我在混音的时候对比单声道应该用一个音箱听还是把pan中置。对比单声道和立体声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多谢指教!

2329
#13 01-12-30 01:26
這個問題很有趣,其實在混音時很重要,時常透過mono監聽的目的可以保持聲音向位的正確,同時可以使音樂的層次比例更為精準,試想,如果做出來的成品必須在單聲道的AM貨SW廣播中播送,立體聲有什麼用處呢,更何況要做好立體聲的基礎還是奠基在MONO的基礎之上!

253
#14 01-12-30 01:44

录音

录音的工作很辛苦,但是还是要认真的去做

624
#15 01-12-30 02:59
最初由 ADAM PAN 发布
[B]這個問題很有趣,其實在混音時很重要,時常透過mono監聽的目的可以保持聲音向位的正確,同時可以使音樂的層次比例更為精準,試想,如果做出來的成品必須在單聲道的AM貨SW廣播中播送,立體聲有什麼用處呢,更何況要做好立體聲的基礎還是奠基在MONO的基礎之上! [/B]


我个人觉得科技一日千里的时代,MONO必然会被淘汰。要发展就必须抛弃一些旧观念的束博,混音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涌现许多新方法,就说声相,除一般的正相声场分部外更多运用反相的技术以达到更完美的听音效果,(更多体现在电影音乐中)。要知道当两个相互反相的声场在MONO中会相互抵销,当出现1:1情况时将听不到任何声音。我就不相信他们为了在單聲道廣播中播送而顾及太多,如果那样的话就甭再搞什么5.1(或更多)声道啦!
    但话还得说回头,在现今MONO的设备应用还很广泛,所以MONO监听还是有必要的,就我个人认为在缩混过程中若出现取舍时还是以stereo为重!
:D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