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rod 同志:
你的回帖的语气我就不说了,但你确实没表达清楚,另外几个楼的兄弟也被误解了,你应该一早就要说清楚“是在插入的情况下使用auto-tune的图形模式来修正音高”!!!
auto-tune 我没用到 5 版本,所以不清楚具体的细节,但我个人还是习惯用破坏性编辑,原因是:
1------歌手一般不会每句都走音。
在录制的时候可以酌情把握,毕竟演唱感觉是非常重要的,我一般是只要跑的音在小二度一半左右就可允许。(当然前提是其他方面都很好了)所以在后期进行破坏性编辑也只是个别音的问题。
2-------破坏性编辑比较人性化。
可以参考伴奏进行适当的调节,因为有些乐器也不一定是标准音高,再说你调了一句“标准音”后会与前后的音高有明显的区别,所以要调得不是“很准”,这也是很多人做不好auto-tune的原因。
3-------破坏性编辑在手动处理手法上可多样化
可结合各类包络工具进行多种结合式调整,可以尽量使音准修理得“无痕迹”。
4-------破坏性编辑使电脑的负担减轻。
省资源是众人所追求的,再说用 insert 方式使用自动模式有时候会出错。自动化是难免会让人“担心”的,破坏性处理后就安心做别的事情了,多好!再说了,破坏性处理后如果后悔的话可以用多种方式把原始文件拿回来,并没有什么顾虑。
对于 insert 方式,我一般是用在乐器或伴唱上,对于主唱或SOLO乐器,我还是要破坏性编辑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