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的历史,正如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那样,传说始于1821年。一个16岁德国基督徒为他自己发明的乐器申请了欧洲专利。被他称之为"aura" (神头顶上的光圈)的乐器是由垂直排列在小腔室中的一系列钢制簧片组成的簧片乐器。 1857年, 当一位德国钟表匠 Matthias Hohner 把注意力转向口琴制造业时,口琴的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他的家人和一个雇佣工人的帮助下,那年他的年生产能力达到了650只。之后不久,他雇用了更多的工人,开发了大量的生产技术。 1862年,他把口琴介绍到南美洲,这一举动大大促进了 Hohner 公司在世界口琴制造业领导地位的形成。1887, Hohner 的年生产能力超过了100万只。今天,Hohner 的口琴产品超过90种,不同样式,不同音调的口琴,使演奏者可以自由地演奏从古典音乐、爵士乐到布鲁斯,从乡村音乐和摇滚乐到世界各地的乡土音乐。 美国南北战争开打之后,因为口琴易于携带的特性,而广为南北方的士兵所喜欢,成为最受欢迎的手上的乐器。 布鲁斯口琴的产生至今也不清楚,就像布鲁斯音乐的产生也不可考证。也许口琴可以压音(bending)这码子事是不经意被发现的,之后口琴就改装为今天的样子(布鲁斯口琴)以模仿 field holler(田野吟唱者)的呻吟及哭喊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黑人大量涌入芝加哥,芝加哥因此孕育了许多的布鲁斯乐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确立了芝加哥的口琴之都的地位。 |
据说在二百多年前,土耳其国王访问欧洲时,总要带上一个乐队,使别据一格的土耳其音乐传入欧洲。当时欧洲的一些作曲家对写异国风情的音乐发生兴趣,喜欢将异国风情的音乐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于是出现了“土耳其热”。其实,莫扎特的这首作品并没有很明显的土耳其音乐特点,但由于莫扎特在这一乐章的开头便注明此曲为土耳其风,因而被后人称为《土耳其进行曲》。 这支《土耳其进行曲》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曲目,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地理一直都是我最最喜欢的科目,曾经把国家的首都背了一大半,当时大部分同学都知道我有这个奇怪的嗜好,央视的“正大综艺”这个节目在那时很火,“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而我自然就很喜欢看它其中的世界各地风情介绍,其中有一期节目就是关于土耳其的,而画面的开头就是配了这首“土耳其进行曲”。后来陆陆续续的听到了手风琴、口琴的版本,呵,说来有趣,我的手机铃声也是这支曲子,记得以前和一位雅燃古典版块的前任版主聊天时,扯到了手机铃声,她问我用的是什么,当我告诉她是“土耳其进行曲”,她竟然十分惊讶的说:“你怎么也知道它,我以为你们只听new age,不知道古典呢!”,屏幕这端我不禁笑出了声。。。 |
第三十四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月亮河(Moon River)》出自于电影《蒂芬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出任本片主角,并凭此片第四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影片讲述一个爱慕虚荣的农村女孩到纽约去寻找自己“理想的归宿”,结果因谋生艰难,最后沦落在纽约在做高级交际花。此时的她过着自己无羁的生活,整天在格林威治村闲逛渡日,一心想找个有钱的金龟婿。她时常在清晨徘徊在知名的珠宝店外,看着闪闪发亮的首饰,她想忘了自己的过去,但是过去的阴影却不时出现缠绕着她。但在遇到一名作家之后,她才发现人生有真正的爱情。 本片除了有优雅美丽、闪闪动人的奥黛丽.赫本外,其主题曲“月亮河”(Moon River)更是让人难以忘怀,由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作曲,安迪·威廉姆斯(Andy Williams)演唱,其婉转低回的旋律回肠荡气,引人深思。月亮河,一条多么美丽的河啊!而在影片中,奥黛丽.赫本坐在窗前拿着吉它的原唱,细腻地倾诉她的梦想,更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典场景! 挪威籍的Sigmund Groven(西格蒙.葛洛文)是举世公认数一数二的半音阶口琴演奏家。更是首位踏足纽约卡奈基音乐厅演奏的口琴大师,也是全球各地音乐节广受欢迎的表演嘉宾,他使用的口琴是非常特别的“手工打造半音阶银口琴”,葛洛文的演奏风格及音乐性让所有听过他音乐的人能一再回味,因为他的口琴音乐是那么的纯净、优美、悠闲、舒适......,每个音符都处理得很漂亮,听他的音乐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他的一张电影原声改编专辑,口琴配合吉他、小提琴及打击乐器的伴奏,使乐曲温馨浪漫,亲切自然,回味绵长...... |
一部使美国派拉蒙公司免于倒闭的电影《爱情故事》,获得1971年金球奖最佳影片和五项奥斯卡提名,老牌歌星Andy Williams演唱的这首电影主题歌影响了几代人,由卡尔.西格曼(Carl Sigman)作词,弗朗西斯.莱(Francis Lai)作曲。在影片中由“Love Story”浪漫的主旋律贯穿全片,曲风优美动人,感情真挚深刻,将两人之间的真诚爱情诠释得淋漓尽致,成为一首经久不衰的情歌经典。 |
法国作曲家马斯奈有一首广为人知的代表作品,歌剧《泰伊思》的幕间曲《沉思》,也可译作《冥想曲》,歌剧《泰伊思》作于1894年,剧情为一个宗教故事,发生在公元四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名妓泰伊思由于受到修道士的感化,终于摆脱了花天酒地、纵情享乐的世俗生活,而皈依宗教。泰伊思在修道院里获得了宁静,同时也彻底失去了人间的欢乐,最终她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人世。这段间奏曲表现了泰伊思厌倦世俗,而产生通过信仰宗教来求得解脱时的心态。这一优美的旋律,除用做间奏外,在剧中也经常出现,以提高剧中气氛。 Robert Bonfiglio(罗伯特-邦菲利奥)这个名字,相信老资格的发烧友是不会陌生的。他是吹奏古典口琴出身,被称作是古典口琴界的天王,也很擅长蓝调音乐。他在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拥有令世界各地聆听者叹服的高超吹奏技巧,曾经和全世界无数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表演,无论是古典风格的名曲还是意境浪漫的情调作品,他的演绎,都显得“得心应口”,悠扬悦耳,能展现出最优雅迷人的味道来。除了技巧出众,音乐令人陶醉,邦菲利奥的每张唱片都有极出色的录音效果相佐,音色奇美,空气感更堪称示范级。他的紫、蓝、黑、白口琴等唱片都是乐迷和发烧友们应该收藏的极品。 |
口琴是我很喜欢的乐器,有一次问朋友:“听到口琴声,你会联想起什么?”,朋友说会想到夏天、夜晚、童年、还有孤独。。。是啊,夏天的夜晚搬一把躺椅在户外乘着凉,微风拂过脸庞,一边看着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边懒懒的吹着口琴,多么惬意的生活,呵,我笑了,除了你说的,我还会想到房顶上吹着口琴的人。。。 在雅燃上曾经发过一个口琴的帖子,做了几个试听,有一个网友的回复让我忍俊不禁,她是这么说的----除了这些,我还会想到"恶人",一个男生,平素被我们女生咬牙切齿地叫做"恶人",肝火很盛的经常引起纷争甚至斗殴,人见人避.就是这样的一个家伙,却常常坐在宿舍门口,低头吹着口琴,不是很动听,但是很投入,很认真------这样的对比,让人觉得他在思念着远方的女孩,有一份执着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周围------ 更有一位网友用一句话解析了口琴的功效,他说---吹口琴时,脑压升高,触动浪漫神经的机会很大,所以听者会找到记忆。 这是一首著名摇滚乐队Procol Harum(普洛考·哈勒姆)60年代的一首作品,结合了古典乐与英式艺术摇滚的杰作《Whiter Shade Of Pale》,中文译作“苍白色的浅影”或“黯然失色”,最近几年不断有歌手将其翻唱,包括Annie Lennox、Sarah Brightman、Michael Bolton等。 |
春季里到了这迎春花儿开,年呀轻的女儿家踩呀踩青来呀,小呀哥哥呀,手托着手儿来。迎春花么这开放呀千呀千里香,女儿家的心上呀起波浪呀,小呀哥哥呀,扯不断情丝长。 这是一首西北民歌“花儿和少年”,“花儿”又名“少年”,别称“野曲儿”,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一首民歌。它风格质朴,曲调优美,表达感情强烈,情调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之情的最好形式。无论是田间劳动的阿哥,拔草的小妹,为生活潦倒走他乡、奔口外的受苦人,千里跋涉的脚户哥,黄木泛舟的筏客子,猎手,牧人,工匠……都是“花儿”和“少年”的创造者、传唱者。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往往不禁纵声“漫”起抒发心底衷情的“少年”,在劳动间隙,抬头远眺,山峦叠障,浮云缠绕,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图画之中。人们放开粗豪的喉音,哼唱本地的山歌,声音粗涩,但掩不住歌里的真情,纵然生活困苦,但得之于先天的情感,并不因生活的压抑而泯灭,这是高原人民的心中的歌。口琴 一个好友家里是在青海的,平时总是管我叫老大,很有意思的家伙,有一次和我聊到他们青海,说每年农历6月初6,在离西宁市30公里的大通县,那里有一座山称之为“老爷山”。都要举行“花儿”赛歌会,听他说着,就勾起了我的想像力。。。嗯,总有一天我要去看看那令人神往的青海湖,还有传说中的“花儿”大会 。。。 |
马修.连恩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new age音乐人了,他的《狼》专辑也是不少老雅燃们心爱的音乐珍藏之一,一曲“布列瑟农”赚足了我们的眼泪和赞美之词,我也是极为喜欢这首描写描写朋友间送别时心情的歌曲,除了它,专辑中还有一首我同样倾心的曲子“战前 - Before The War”,每当中段的口琴在厚重的大提琴声和细碎的曼陀铃的伴奏下缓缓响起,那相互交织的隐隐忧伤都让我忍不住要落泪,有一段时间,我对它的喜爱程度近乎疯狂,整晚整晚的听着这支曲子,直到大脑一片空白,不知不觉间天已经亮了。。。同时我也不厌其烦给我的朋友们推荐它,本想在这期专题的开头就用这首音乐,想了想还是不忍让它的忧伤再给听者的心情雪上加霜了,在这首“战前”的旋律中,我们就结束这期的口琴专题节目吧,让我们在下期节目中再相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