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从技术走向服务--音乐软件开发商的发展之路

 
[收藏]

8218
#1 09-11-30 01:19

从技术走向服务--音乐软件开发商的发展之路

曾几何时,音乐软件的命运一度掌握在了别人手中。但无论是被硬件厂商吞并,还是被音乐下载站点收购,音乐软件似乎都难逃品牌绝迹的厄运。如今,音乐软件开发商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出路问题。既然并购无异于自取灭亡,倒不如走上自我转型的发展之路。



  技术不是万能稻草
  在消费者需求挂帅的今天,数字音乐市场的瞬息万变,使得很多软件开发者都无法对音乐软件作壁上观。所以,我们看到的通常都是,一两个软件工程师挑起以技术实力为先导的音乐软件大旗,而在所开发的产品中也的确不乏打败微软Windows Media Player之类的得意之作。但是,因技术而生的音乐软件无法一直把持着技术这根救命稻草,以曾经创造过单月六千万使用者记录的Winamp为例,他的问题恰恰在于创始人与收购方AOL的文化偏离,所以才最终导致了商业运作上无可收拾的一败涂地。显然,强大的软件开发技术并没有让一款优秀的音乐软件赚取更多的利润,反而是被忽视了的商业运作让一个辉煌的时代宣告终结。
  正如客客吧有限公司负责人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如果把音乐软件比作一首歌的话,那么技术就是其中的主旋律,而它可以让这首歌很动听,但却不能让它广为传唱,因为没有歌词的它仅仅是音乐而已。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它填好歌词。”
  以服务求存面向未来
  在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从技术公司转型服务公司的先例不在少数。那么对于音乐软件而言,服务的概念首先是要满足使用人群的听歌需要,此外,当我们站在一个较高的台阶上时,软件开发商的服务范围也将扩大到数字音乐领域内的多个应用机构,而它的一举一动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目前的音乐软件已经不再是只能听歌的播放器了,像客客通等一批新兴软件正在为管理歌曲而不断努力着。客客吧负责人就“管歌”的话题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十万首歌对于一个人来讲是个庞杂的数字,过去它可能必须存在你的硬盘里,但是现在更多的歌曲会在网上由你支配。但是你无须分门别类,也不用记住它们的位置,因为这些事情音乐软件全都代为完成,你要做的只是简单查找,然后享用它。”其实,近期客客吧公司在新浪开博(http://blog.sina.com.cn/kktone),也很好地论证了上述说法,其贴近网民、服务用户的理念显然是雷打不动的。
  抛弃并购保持合作关系
  “在客客通代你搜集分类的过程中,它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数据挖掘的工作。有多少人喜欢这首歌,多少人下载了,多少人试听了,多少人给予称赞、提出批评,都在音乐软件的管理范围之内。”那么,对于这些统计数据又有什么用呢?客客吧负责人表示,“这是唱片公司、音乐站点等机构最为看重的资源,他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这一季的市场需求,而不是盲目地推广新人新歌。”
  由此可见,目前音乐软件的接口功能正在逐渐强大起来,而在它背后的软件开发商也不应再局限于“设计个软件挣广告费”的初级赢利阶段。在体察市场脉动的过程中,软件开发商可以为多个音乐机构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资料,他甚至可以左右音乐潮流和行业走向,而这个看似“亏本”的买卖,却可以通过与唱片公司、文化传播企业的高效合作,实现赢利。正如客客吧近期的亚神合作项目、环球合作项目一样,向用户宣传新艺人、新专辑,提供音乐会入场券、海报、T恤等,都可以从中获益。
  “以技术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是目前很多公司都在走的一条路,而大多数企业决策者更习惯于把服务、赢利与发展的话题联系在一起。其实,如果从业者可以立足于整个行业的前途与未来的话,那么他们的眼光会放得更长远一些,而他们的视野也会由此变得更加开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