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进行即使不做公式化的运动,常规情况也不会写成动画配乐那样,可以试试拿掉画面只听音乐。
那篇文章在网上很好搜到。原文摘录如下“当时的许多动画影片在制作中都是先期录音,主要也是为了让音乐更好的与动作同步,关键还是动作。具体说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动画影片的音乐仅仅是配合每个动作,甚至脸部表情,心里颤动的一些敲击的片断,可以说动画音乐从始至终配合每一个动作,音乐节奏与动作的对应是这一时期的中心。在国外,将动画人物的动作点称为“hit”,而音乐的节奏点就是要和这个“hit”点对应。动画人物的动作是不规则的,但是动作在那个阶段又是被强调的重点,而音乐节奏相对规则。例如:在30秒钟的时间里可能会有30或者40个动作,即30或者40个“hit”。如何使这些不规则的动作点和相对规则的节奏点配合到一起?那就是使“hit”点与音乐的重音完全相吻合,也就是在绘画前先将旋律线即这部动画影片完整的音序列写出,绘画时使重要的动作点和旋律线条吻合。”
注意原作者也说了“人物动作是不规则的”,导致音乐也不规则。但这个先后顺序按常理也不可能先音后画,作者也本末倒置,他自己也说了“动画人物的动作是不规则的,但是动作在那个阶段又是被强调的重点,而音乐节奏相对规则。例如:在30秒钟的时间里可能会有30或者40个动作,即30或者40个“hit””,为什么不说音乐有30个HIT而说动作有30个?哪个为先作者自己说了但竟然自己没意识到。大家看到的动画里的人物动作都是自然流畅的,如果画面迁就音乐不可能是这样的结果。
另外还有原话“所谓音画同步指的是:音乐与动作节奏上的完全同步,即后人所谓的“米老鼠式编曲方式(Mickey--Mousing)”——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早期迪斯尼拍摄的以米老鼠为主角的动画影片中经常使用的音画配合方式与之完全相同。”这里说的也是编曲方式,而不是动画制作方式,谁为先是很清楚的,而且是“音乐与动作节奏上的完全同步”,不是动作与音乐的完全同步。作者还是自己说了没意识到。
观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