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
崔嵬与《小兵张嘎》
一九六三年,《小兵张嘎》的拍摄准备工作开始了,可是小主人公嘎子的扮演者还没有确定下来。摄制组的同志被原小说封面上所画的张嘎吸引位了:一双炯炯的黑眸,咬着手榴弹弦的小嘴,显得既天真活泼,又机智灵敏。
他们决定按图索骥,带着这本小说到北京各小学、少年宫、活动站去物色小演员。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从粗选的几百名小孩中精选了八十多名,满以为从中选出三两个出色的嘎子是不成问题的。谁知导演崔嵬看后却不满意。摄制组的同志感到十分恼火,他们把几张孩子的照片和小说封面的嘎子对照给他看。崔夷一看,才明白了症结所在。“这哪象农村孩子呢?完全是小面包,”他说,“画封面的人并不懂生活,嘎子的头巾都结错了,这是陕北的包法,冀中地区羊肚巾结是打在后头的。”他要求嘎子的形象应该是虎头虎脑,难看一点不要紧,哪怕是蒜头鼻子,只要“嘎”就行。于是,摄制组的同志又找了三四个月,光崔嵬过目的孩子也有三四百人了,可没有一个让他满意。崔嵬头脑中嘎子的形象到底是个什么样儿呢?人们一点也摸不准了。崔嵬提醒他们到农村去找,“可农村的孩子不会表演呀?”人们说。“不要以为那些会朗诵和表演节目的孩子才算会表演,我们需要的是能在银幕上生活而不是‘表演’的孩子。”好几个月过去了,他们仍然未找到理想的对象。后来,于蓝给北影送去几张照片,其中的安吉斯(扮嘎子)、吴克勤(扮胖墩)一眼就被崔嵬看中了。可是这两个小孩,除了形象特征以外,从朗诵和表演节目来看,他们一点也不符合上银幕的标准。
拍摄马上就要开始了,摄制组的同志来到白洋淀外景地。这是六月天,崔嵬忙着复查外景,导演组的其他同志便把小演员们组织起来排戏。可这些孩子的确不会表演,对台词的时候,演胖墩的吴克勤居然象念课文那样念台词。摔跤一场戏中他有这么一句台词:“嘻嘻,嘎子同志。”他把“嘻嘻”的笑声念成说话一般,引得在场的人捧腹大笑。怎么办呢?这些小家伙简直不堪造就。这时,崔嵬回来了。他一看,说:“嘿,这怎么行?”他再不让小演员排练了。第二天,他规定演嘎子和胖墩的小演员都脱光膀子,赤脚跟白洋淀的孩子们一块儿去玩,演玉英的李小燕练划船,小演员们玩得可开心了。十几天过去了,三个小演员都晒得黑黝黝的,化妆师担心晒得太黑了不好化妆,崔嵬却说:“不要紧,就要那个黑劲。”他始终不给小演员们排练,相反,他跟他们一起游泳,组织他们和当地孩子摔跤。有的人担心孩子放野了,戏照样不会演,他说;“真野了,演嘎子就不难。”一切都好象在他的意料之中。
拍摄开始了。崔嵬选择了嘎子和胖墩在大堤上摔跤作为第一场戏。这两个孩子居然象水银灯下的老手似的,那么松驰、自然,毫不顾及周围的一切,十分认真地在摔跤。摄影机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了。崔嵬成功了。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拍这场戏,他说:“道理很简单,我们要让他们去游戏而不是让他们去表演。他们一旦觉得拍电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很容易进入到规定情景中去。” 许多人在看过《小兵张嘎》之后,都说小演员的表演真挚、生动,充满了农村的泥土气息。这同崔嵬善于给小演员们创造最真实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拍摄中,他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小演员引导到剧中的规定情景里,激发他们第一次最真挚的情感。有好些时候,拍摄完全是在一种很巧妙的布置下进行的。
《小兵张嘎》中,有一个嘎子要夺罗金保的枪,被罗金保一把掀倒在地的镜头。崔嵬根据演员倔强的个性,决定给演员一个突然袭击,以取得最真实的效果。他作了一切安排,只有安吉斯一人以为是试戏。开拍以后,扮演罗金保的演员张莹一把将安吉斯推出去,安吉斯仰面朝天倒在地上,霍地蹿了起来,瞪着张莹,那潜意识好象是在说“你这家伙怎么动真的”——这一神情和剧中所要求嘎子的神情完全吻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