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转]印度软件、种姓制度与皮包性

 
[收藏]

3852
#1 02-8-25 16:54

[转]印度软件、种姓制度与皮包性

+++++++++++++++++++++++++++++++++++++++++++++++
印度软件、种姓制度与皮包性
来源:chinabyte
刘牟美/(ChinaByte)



最近一年时间,国内媒体和软件产业界似乎得了一场通病,对于印度软件的模仿与分析之风欲演欲烈。频频有IT大腕去班加 罗尔考察,还有就是各种论坛上对于印度国家的评论分析贴子中没有不提到印度软件的。人们一直在恭维着印度软件业,包 括软件业的霸主比尔盖茨,他在1998年对全球进行了 3个月的考察之后给印度灌的迷魂汤是:“未来最大的软件开发地既不 是欧洲也不是日本,是印度,印度是下个软件超级大国。”。在国内,印度软件业已经被当成一个神话供奉着,追赶印度是 中国软件业界当前一个十分火热的话题。印度人欣然地接受了这些赞赏,他们雄心勃勃,准备把软件业打造成为印度皇冠上 更闪亮的明珠,他们为软件业在2008年定的目标是500亿美元。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表示,要把印度建成一个名符其实的信息技 术超级大国。“我们想使软件业和印度等同起来,就像白兰地与法国,手表与瑞士一样。”印度软件服务协会主席卡尼克 说。

皮包性IT

按说虽然印度因为911而受到地缘性影响有一些,但是隔着巴基斯坦,根本不会威胁到印度软件中心的。然而印度软件业很多 企业却开始裁员降薪关门,这些是它们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罪魁祸首是美国经济的较长时间低迷,大量美国企业不得不 节省开支,包括软件预算,而印度软件业产值中的63%是来自美国订单,其它20%左右来自欧洲及日本等,其国内市场占 20% 不到。很多印度软件企业已经明显感到了危机的存在,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萨迪亚姆计算机服务公司和HCL技术公司等被 称为印度的四大软件开发公司,它们在2001年从4月到12 月三个季度的营业额仅仅相当于2000年的80%。过去印度一直为它 软件业丰厚的人才储备自豪不已,它每年都会有6万名IT人才诞生,现在人们担心的是:这6万人怎么找到合适的工作?一家 专门从事软件工程师职业中介的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这是有史以来印度软件就业市场的第一次需求下跌,目前,只有具有 资深经验的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还有具有在海外开发业务的经验的经理等,较为有机会找到新的工作。

突然,印度人发现的根本的难题是:印度软件业处于全球软件业价值链的最底层,软件外包业务占据了印度软件产值的50%以 上。一个订单已经被转包了好几次,而在每一次转包过程中,利润都剥去了很大一部分。印度软件业虽然看上去是一高科技 行业,但事实上,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印度软件业只是美国的苦工。由于国内市场过于荒凉,印度每百人拥有计算机的台数 是0.43台,仅为中国的1/5左右,印度软件业一开始就不得不完全依靠海外市场,最开始是美国,后来慢慢拓展到欧洲和日本 等国家,现在还对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寄予厚望。某种程度上说,印度软件业这十几年高速发展走的是一条急功近利的 捷径,它依靠大量较为廉价的软件工程师,为美国等信息产业发达国家做软件加工,价格偏低,并且没有知识产权和品牌。

尽管人们一谈到印度就联想到软件业,然而人们谈到印度软件业时,却无法记得几个印度软件企业,很少有人听过印度IT公 司,尽管这些公司中,不乏有营业额数十亿美元,雇员上万人的大企业。因为这些印度软件公司主要业务一直都是在做低层 次的软件加工,这种加工是没有任何品牌效果可言的,就像人们都知道戴尔或者联想的电脑,但没有人知道是谁给它们的电 脑提供主板或者显卡的。“即使像InfoSys这样的公司,很多客户也不清楚它能做什么。”,印度软件业的一业界人士称。印 度软件业试图开拓一些除软件外包以外的新业务时,他们惊讶的发现,即使是印度最大的软件公司,在国外仍然不被人所 知。而台湾虽然也是做代工,但是硬件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并不是简单的依靠人力就能做起来的,需要有充实的工业基础, 与软件开发的“皮包”性行业相比是要实在的多的。

软件种姓制度的投影

印度软件业现在试图寻找一些办法来解决,他们试图在经他们手上加工开发软件后面加上“CopyRight by India Inc”。 过度依赖海外市场和软件外包业务,不仅仅使印度软件业失去了自己的品牌,而且更麻烦的是印度软件业失去了控制权和对 软件产品知识产权的所有权,这对印度软件业的将来良性发展可能造成致命的打击。正如中国一软件企业的技术总监所说, 现在中国软件业所做的事情无非是把这个抽屉移动到左边,那个抽屉移到左边的积木游戏,所有的模块美国公司都给你做好 了,剩下的事情无非是把这些模块组合起来。印度软件业做的也是这样的二次开发,相对而言,这种软件开发技术含量十分 低。更糟糕的是,印度软件业似乎对此很得意,与中国和欧洲不同的是,它们基本上已经放弃了核心技术的研发。还记得上 次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实验吗?核试验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停止向印度出口核物理研究所必须的巨型计算机和软件,结果印 度的核研究由此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软件业不应向印度学习,走OEM的路,中国软件业应该走欧洲软件业发展的道路,必须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 术。”面对中国软件业狂热迷印,SAP大中国区副总裁芮祥麟这样评价中国软件业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缺乏核心技术和走软 件外包业务商业模型的印度软件业注定是无法取得软件产品知识产权的所有权,看看这世界上多如牛毛的软件产品中,能找 到“CopyRight by India Inc”非常少,尽管这些软件中很多是数十万印度软件工程师辛勤编写的。没有知识产权的软件 开发永远只是一锤子买卖,你得挖一口井提一桶水,然后接着挖另一口井,每一口井都是你挖的,但每一口井都不是你的,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找不到地方挖井的时候。

除了赚了一些钱外,印度软件业可以说在过去无所建树,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软件大国,然而,它找不出任何一家公 司可以说微软、Oracle、SAP等世界级的软件公司相比,事实上也就是说,世界第二的软件大国根本就没有世界级的软件公 司。即使是**,印度软件业赚的也是辛苦钱,那些海外企业之所以选择印度外包软件业务,原因在于一方面印度软件业在 软件开发流程管理上较为规范科学,另一方面印度软件外包价格低廉的令人诱惑,以致于他们一想到印度软件,就联系到低 价。“当我接下业务时,国外客户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将至少得到30%以上的折扣,仅仅因为我们是印度软件公司。”,一家印 度软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抱怨道。十几年的外包业务发展,使很多人已经对印度软件业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这是一个低价 的软件服务提供中心,这是全球第二软件大国给人们留下的唯一印象。由于印度软件业一直处于价值链的最底层,往往它挣 一美分之前,别人已经从它挣的这一美分之上捞走了十几美分。在软件中,最**的是站在产业链上游的国家,这个国家掌 握了整个产业的标准,像微软的Windows、SUN的JAVA等。这与印度社会根基的种姓制度是多么的相近。

再出“中国威胁论”

印度软件业同时还在担心,这一美分甚至都可能被中国所抢走,前不久印度信息技术部有关官员在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 说,中国将是印度软件业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中国开始非常重视IT产业,并且试图在几年内建立一个有全球竞争力的软 件产业。” ,印度第二大的软件公司InfoSys的一位总监说。印度软件业对中国将发起的进攻十分恐惧,他们害怕中国很快 就会超过印度。事实上,不仅仅是软件业,几乎所有的产业领域,印度都充满了对中国的恐惧,有时候,这种恐惧甚至到了 一种近乎荒谬的程度,印度议会几乎每天都在辩论与中国有关的话题,在印度的媒体上,充斥着诸如北京派出了100名女间谍 前往印度的科技中心,唆使其程序员交出源码的荒诞消息。一家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印度最大软件企业TCS亚太区总裁庞德说, 中国的人才与软件的开发成本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由于中国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加上劳工成本低廉,开发软件程序的成本 将比印度节约20%。并且北京政府对软件业开始前所未有的重视,颁布了一些政策和条例为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 境。现在印度软件企业怀着一种十分矛盾的心理,它们都十分向往中国这个软件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将来的发展潜力十分 大。“这里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它们都十分需要诸如ERP之类的软件,光这个就是一个大得惊人的市场”,一家正准备进入中 国市场的印度软件企业总裁说。然而,它们又十分害怕进入这个市场会使中国的竞争对手们学会它们的招术,然后和它们进 行竞争,它们已经承受不了这种竞争。

现在的印度软件业站在一个十分危险的位置,海外市场的低迷可能使增长放慢,软件控制权的丧失使其失去了将来更大 的发展空间,来自中国软件业的竞争可能抢走它很大一部分市场,这些问题也正是这些日子印度软件业的精英们所头痛 的。“要对付这些,印度软件业必须把自己移到产业价值链较高的层次,依靠它的技术天才、商业精英及各种专家来开拓新 的软件业务”,一些分析家们称。这看上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需要印度软件业完全的洗胎换骨。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