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几个录音中的“效应”
1、离轴效应(以及近讲效应):当话筒的中轴区偏离了声原(或是非常近), 人耳会感知出 声场以及音色的变化
2、梳状滤波器效应(The comb filtering effect): 当立体声录音中 两只话筒之间的距离 少于振膜与声源的距离 3:1 时。 则会发生Phase问题 ,产生相位抵消。 这时对音色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3、趋肤效应(skin effect):
导体中的交变电流在趋近导体表面处电流密度增大的效应。在直长导体的截面上,恒定的电流是均匀分布的。对于交变电流,导体中出现自感电动势抵抗电流的通过。这个电动势的大小正比于导体单位时间所切割的磁通量。以圆形截面的导体为例,愈靠近导体中心处,受到外面磁力线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愈大;愈靠近表面处则不受其内部磁力线消长的影响,因而自感电动势较小。这就导致趋近导体表面处电流密度较大。由于自感电动势随着频率的提高而增加,趋肤效应亦随着频率提高而更为显著。趋肤效应使导体中通过电流时的有效截面积减小,从而使其有效电阻变大。
因此在录音中 选择不同的线材, 比如无氧铜线、内铜镀银线。 这两种不同线材 对声音的改变是非常大的, 后者由于趋肤效应 声音的中高频的密度感、光泽感、通透感 会比前者略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