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PCM的状态下,高采样的无论是对AD还是DA都是有影响的,而且还是好的影响。肯定可以提升音频文件的质量,这一点来说是没有质疑的。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录音师和音频制作以及母版制作机构,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录音的时候一定会使用最高的采样频率录制编辑和制作,只是在出版和发行的时候再转换成较低的采样频率。这样要比你直接使用低采样录制模拟信号的质量要好的的多!
其次,个人认为使用硬音源或者软音源开高采样不是十分有必要。因为就音源文件本身来讲,已经是有固定采样频率的数字音频文件了,上转为高采样,等于是进行来插值运算,那些在低采样之间插入的更高频率的采样点,是由软本身无中生有计算出来的。这样一样频率的上转,可能会对音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个人认为好坏难说,这取决于软件算法的不同和音乐素材的不同,可能更好,也可能不好,也可能没有啥影响。总之如果整个音乐作品如果都采用MIDI音源制作,而不是从模拟信号直接采样的话,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下开高采样的意义不大。
最后,包括混音的过程,如果你的素材是高采样的,混音也一定需要高采样,才能保留最多的处理细节和保证最好的质量。缩混之后的文件,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下转采样频率,达到发行的要求。还有需要补充一点,高采样并不会增加声卡的负担,增加的只是文件的存储容量以及工作站软件的处理负担,对于声卡来说,如果设计了高采样的DSP,那么对于声卡来讲,无论是44.1kHz,还是192kHz,只是在功耗上会有变化,本身的DSP完全可以处理高速采样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