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FL Studio

[求助] 软件卷积混响器比较(水果自带convolver&waves IRLive)

( 12 )
 
[收藏]

545
#1 18-3-25 22:21

软件卷积混响器比较(水果自带convolver&waves IRLive)

测试目的:品质对比,在不知道源代码的时候做适当比较,对大概有个了解。往往,是听力派不可能做得到的。
测试方法:老套路,相同脉冲卷积后的音频在宿主内直接反相相消。
操作过程:打开一个新的空白工程,总线上的东西动不动随你(有人讲自带限制器不专业...midifan可能看少了或者重放设备炸掉了就知道专业不专业了)。
1.比如同一首歌,make unique一下,分别通入两轨(patcher的延迟问题本人还没确认,这次用两轨不用patcher)
2.分别加插件水果自带和wavesIRLive,加载同一款脉冲(感谢M7分享者),水果的标准化电平可点可不点,注意也不要让IRLive削波,这货自带限制器。把电平调到差不多,好了下一步很关键。
3.(先不反相的),把pdc自动补偿关掉。改水果convolver的track letancy compensation,调补偿时间。(这里很考验听力以及知识和运气,梳妆滤波可能没几个混音师听得出到底几hz的),经过测试,延迟579samples时反相一轨后调整电平,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相消,两轨均超过0db相消后留下-40db左右。多次换脉冲后调整电平均可在延后水果轨579smp后相消。
注:去年10月份的waves版本,win直接打开水果12.4。

现象:剩下的主要集中在“临场感”以及再高一点的频率范围,至于哪个效果器的不太清楚,毕竟还有别的各种因素....
总之,笔者得出,两款效果在这个测试看来差异有三
1.wavesIRlive固定了至少579smp(约13.13ms)的【湿声】延迟。
2.很明显wavesIRlive自带限制器,各种算法可能都有差别。
3.值得一提水果加载方便小优,核心的部分都应该是差不多的,对素材的编辑不一样,看用途。

附上对程序员以及知识的尊敬
欢迎重测,欢迎批评

545
#2 18-3-27 15:39
本帖最后由 徵2016 于 18-3-27 15:56 编辑

问题一:IRLive在predelay为0的时候至少有579smp延迟这个数据的可靠问题二:剩下那部分信息是哪个效果器的
冲击脉冲记a,混响脉冲记r。
用a通过搭载r的IRlive,干湿比在50-80时为宜,时域上有段静音,第三方软件打开r,没有静音,说明IRlive在predelay为0的时候内置延迟。
layler。  child是a和r,发送不同通道,a分别接两种搭载r的混响,r通道反相。说明:a为水果short的冲击脉冲,测试得,有512smp的静音。

水果convolver部分,r通道pdc调为512smp,相消后只有微量极高频,由a的品质导致。
IRlive如果自带至少579smp,r的pdc直接相加和为1091smp,确实,最大程度相消,留下了音染信息和不正常的约12khz处的响应,听感类似啪~~次
综上:至少579smp成立,剩下部分绝大部分为IRlive音染。
只比较是什么。
同理,个人观点,H-reverb可等效 IR编辑器,没什么神秘的,主要是IR脉冲。
欢迎质疑。

545
#3 18-3-27 19:41
关于H-reverb的部分。先不说5.1什么的别的功能。就拿H-reverb stero来讲,其实这个效果器可以理解为更高级的但是没得选脉冲的,IR编辑器。等效于对卷积器的脉冲进行调制。

首先讨论predelay为0时的内部固定延迟,抽样调查预制,毕竟IRlive摆在那边,代码一家亲,选几种设置,通冲击脉冲会发现确实存在延迟。

1.纯tail模式不要早反,能关的关。通冲激脉冲a(一下称作a),爱迪生录到的为白噪声(density为100!这个旋钮另讲),采样两次肉眼观察白噪好像是一样的。白噪包络由上面的图示控制。引出一下几个大块1.控制包络2.静态EQ,也就是在动态EQ之前先对白噪塑型3.动态EQ类或者理解为EQ参数自动化类,包括dumping啊,envelope之类的,这个可以用夸张的大混响包络来测试,用a触发,damping模式下比起实录IR还是挺到位的。4.调制,关于调制这块,建议用类似镲片音量包络的混响包络,通a进行体验,基本就是左右摆的感觉,真实录到的IR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摆的频率部分可能不太一样。另外,要调制部分fm不开到100可能会有合唱或者镶边的感觉,可能是并联的算法。

2.纯er早反模式。10个固定的早反。感觉假,要么建模要么瞎编的。引出下面几块1.size。这个让笔者产生假的感觉,虽然10个早反不如实录那么有感觉,但是通a之后就能发现问题所在。2.音量。3.早反塑型静态EQ。4,modulation调制。这些都同上,通冲激脉冲自己感受。

3.两个echo加动态。inputecho通a还是非常明显,outputecho感觉像弹珠掉地上...动态类。duck湿声遇到干声闪避。comp,脉冲自我音量塑型的感觉。deess去齿音应该是EQ或者动态压缩类的东西。不知道是waves自加的什么效果器串联在这。

4.density密度!在这个调到100的时候,通a是白噪,这个为0的时候,是啪啦啪啦怕啦的声音。怎么讲呢如果把这个理解为lr的反射感会不会更到位一点,毕竟纯白噪太稳了,而且还有调制在那边。

以上均为从脉冲方面看这个混响器。如有遗漏会补充,欢迎质疑。
另外,虽然目前我手头的软件效果器也能做一些简单编辑,但是这个modulation功能,确实是很多卷积器做不到的。硬要给个评价的话,个人觉得H-reverb设计思路上是算法模拟现实,参数的设置无不散发着掌握着大量物理知识的感觉。

个人观点,欢迎指点。主要方法是通冲击脉冲直接听混响脉冲。

545
#4 18-3-28 10:32
本帖最后由 徵2016 于 18-3-28 10:36 编辑


LexiconPCM部分。
这款软件混响编辑器从通a采集到的脉冲来看,对比实录IR(连续变化较平滑,参考m7,水果自带,altiverb),和H-reverb(拆解混响各个部分,lr用类似白噪的噪声模拟),lexiocn的IR列棱角分明,“波峰”相对独立(调整各种参数)。
我们先加载一个hall混响,从面板上强调的信息来看。predelay比较奇葩,初步测试是er和lr的间隔...diffusion这通a听起来是啪啦啪啦啪啦变成啪...啦...啪...啦...密度低了...和H的density非常不同。bass低频脉冲上几乎感觉不出来,要加载有低频的片段听起来明显。tail width在通a下十分明显,不论单声道还是听起来反相成分多一点。H可能没有这个功能...
以上row部分

input mix部分通a十分明显,但是加歌曲上显得影响较小,主观感觉派和听力派双双出局,金耳朵除外哈哈。算法的东西,偏好用白噪建模。这款lexicon解析起来比较尴尬。

reverb部分和reflections比较关键,通a听感受下lexicon对于混响的一个理解。包括左左摆的感觉都有体现。H的input echo和lexicon的reflections模块啊做个小对比啊。早反脉冲列的设置值得一提,个人感觉lexicon在这部分的处理会比10个小和尚要好很多,空间上一个是bundle,一个是孤军奋战,不能比不能比。

总之,两者参数设置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体现了设计者思路方面的东西。脉冲列的特质却十分不相同,加上对混响的再塑型。看个人喜好了。

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545
#5 18-3-30 15:10
对lexicon的再认识
单单弄脉冲是不够的,这东西虽然包含了非常多的信息(调制部分太无解了)。但是还是得看说明书...lexicon的说明书一句话写的到位。experience will eventually give u a feeling,but in meantime a little description wont hurt。意思是主观感觉派固然无敌,但是基本信息还是得了解的。反正也不会英文,这句英文懂得看看吧,不懂算了chamber里的:the input signal was sent 2 the speakers and picked up by the microphones. with careful design and setup,a highly satisfying reverb could b generated。解析:形容词居多,对最最关键的算法部分一笔带过。不过能写成这样子了,已经很上路了。
所以lexicon基本上是只能靠主观感觉派了,这个东西强大得一匹,直接用算法对实录IR处理。
如果笔者分析思路是对的话,H-reverb和lexicon根本没有可比性,虽然都是捏IR,但是实现方式根本不一样。
比起那个混响好,还真得靠听,只有不会用喜不喜欢顺不顺手,好不好在这种东西很难讲。lexcion自己说明书也讲了,不同宿主对混响尾巴处理不一样,有些宿主的算法暂停停止播放后直接削掉混响尾巴,有些会等混响放完。
总结下,lexicon的参数设置里比如那个tail width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立体声处理思想包含在里面,这种级别的混响也不能下绝对的定论,但是蕴涵在参数设置里的思想,为什么会放这个参数在这里,和现实的那一块比较像?或者处理效果怎么样,都是值得思考的。
个人观点

668
#6 18-3-31 08:50
用过HOFA和AA的,其它的现在基本不用了

545
#7 18-3-31 11:03
david-hill 发表于 18-3-31 08:50
用过HOFA和AA的,其它的现在基本不用了

那是你的错觉,你出个测试就知道了。

545
#8 18-3-31 11:11
另外,尊重一切以代码角度看软件效果器能拿的出数据,有用检测手段亲测插件旋钮意识的前辈,不然都判定为软文,个人说明。

545
#9 18-3-31 11:56
本帖最后由 徵2016 于 18-3-31 12:43 编辑

讲起对效果器的看法,基本以下几类以及以下特征:

1.主观感觉派: 我感觉xx不错。
2.硬件派: 硬件比软件肯定要好啊。
3.软件派: 你怎么确定硬件一定比软件好?相反根据主观感觉派得出的结论,软件可能比硬件好。
4.中肯无明确主张派: 看怎么用,用得顺手不顺手了。
5.严格数据派: 从构建效果器的角度上出发,试图认识到插件公司的思路并且量化具体参数效果。
6.简单效用派: 数据派太复杂,难道我做个音乐也要学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这个不行换一个不就行了么?特点是在如今效果器选择较多的情况下淡化效果器“人格”,但是确实可以达到效率目的。
7.玄学玩笑派: 核电怎么怎样,水电也不错。
8.收集派: 多多益善。
9.萌新派: 行为类似收集派,出发点是这个想要,那个也想要。
10.无关紧要派: UI不错,外面风和日丽,怎么和-xie?对效果器外围进行讨论。
11.围观派: 很可能掌握了大量知识,深度认识效果器,笑看论坛形势起起伏伏。
12.其他派:
不严格数据派(主观感觉不错,接触过相关知识,但是无法准确说出原理。)
误打误撞派(今天发现一个可能设计到专业领域的效果器问题,请教一下)个别牌子认可派
未知派
......


不同时期的人可能属于不同派别也可能属于多个派别,自己可以归类








668
#10 18-4-1 02:44
徵2016 发表于 18-3-31 11:03
那是你的错觉,你出个测试就知道了。

混响这个东西我只选自己听着喜欢的,我不是搞科研的,东西好与不好我只用耳朵收货我没条件测试也不想去测试,现在就用这两个和Altiverb 7采样混响,不管它们性能怎么样反正我自己挺满意的

545
#11 18-4-1 12:23
david-hill 发表于 18-4-1 02:44
混响这个东西我只选自己听着喜欢的,我不是搞科研的,东西好与不好我只用耳朵收货我没条件测试也不想去测试 ...

哎,前辈你快躲起来,没条件的是我。我们可能出发点不太一样,你是用户,我是爱好者。你用着好就行,我是在琢磨,插件公司对混响的理解,也学习下蕴涵在插件里的智慧。不一样吧,我都感觉自己学习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够...

3441
#12 18-9-10 03:31
还没有看懂 欣赏钻研精神

187
#13 18-9-10 08:10
太专业了,先收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