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18-8-15 02:52 编辑
我没管响度、处理手法,我就只是听声音质感的直观感受,主要体现在声音的立和力,以及动态、层次、平衡感、融合度···如果是比赛中的数十个舞蹈,选手都不是跳的同一个作品,评委还能否给分和判断优劣?···响度是否过了之类,我也就是来了个二选一···至于响度有没有意义,我想如果剧院里所有人都是规矩地坐着欣赏节目,后排一定也不会站起来,更无需踩上凳子,但是如果前排都站起来看了,后排观众非要踩上凳子才能看到舞台上的表演,不踩上去,那就听吧,这或许就是意义~!
,事实上,我们可能都知道踩凳子不好、不文明、不合规矩···只是有时候,当自己被挡在前排屁股后面的时候,自言自语自己是文明人,又或者谴责别人不文明都并不奏效,然后的然后就···无奈之举而已···
关于软件、硬件的争执够多了,我不想再参乎这事儿,再说,我越来越认为同一个人用硬件或者软件,如果他是行家,一定不是追求两者最后结果务必完全一致,然后断优劣,···而是,在不同的条件基础上,进行平衡操作,完成空间、频率分布、响度等等方面的平衡,来做到恰如其分的声音审美把控···那么,绝对要一致的对比未必一定就是科学的···调整的本质目的本就是通过自己的技术手段、判断标准、设备前提,做到当前可能做到的最好,至少是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已经认为是最合适的了···!
这顿饭有肉做菜,是肉的味道,只有盐菜那就做盐菜的味道,谁也不可能把盐菜做成肉的味道···而盐菜饭有美味的,肉菜饭有美味的,这是最终目的···不管什么料理,在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做到让自己觉得美味,让食客觉得美味,这是应该着眼的标准···而不是把盐菜做成肉味,又或者肉做成盐菜味,当成标准···。同样一块布料对于不同的人要穿出味道,有人可能做成无袖衫有感觉,有人或许又要加上袖子才有味道,有的人略显宽松好看,有的人束身一点更有气质···。香辣干锅盐稍多点,清汤米粥盐少点或者不放盐···一切视情形择优而已,至少对于操作者的判断是这样,也是混音的重点和难点,一切都在变化中,靠操作者自己的审美标准去取舍定位,然后交给听众检验,而检验的直观感受就是适度得体的美,并不是强求要像谁,甚至等于谁!
所以,我认为有大师纯软,没有问题!有大师喜欢硬件,也没有问题,关键是能否带给人平衡感和美感的音乐,而不是我们过去一直争论的两个要做成一样去对比,要量体裁衣就未必一定要一样···
···当然,我这里说的不是任何事情都不需要统一的对比基础,只是对于不同条件下混音最后完成作品而言,因为混音是要搭出审美平衡,而不是简单复制临摹···赝品不可能比过真品,唯有审美平衡的新创作,才能有结果待定的可比性,也才有甚至胜出的可能···
而听众听的也是最终成品的结果,对于音乐中没有多余的,没有缺少的,恰如其分才是舒服,而不是想着盐菜是肉味的舒服,吃不出肉味就是失败,显然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