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从《声入人心》想到的,难怪音乐剧市场曲高和寡
跟着别人看了一期《声入人心》,慨叹评委、选手声乐水平堪称历史以来选秀综艺中最专业的(我认为青歌赛不算综艺)。其中有两位选手已经是职业音乐剧歌手,一位选手接近职业美声歌手水平。然而动人程度,反而是声乐水准较差的两位选手最好。且评委的标准明显一味偏向专业水平而动人程度。联想到最后一届青歌赛上几个业界大牛对中国美声发展的点评:中国的声乐学生们过度注重声音而非情感,导致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深以为然。我想问一句:音乐人做音乐到底是给谁听的?是取悦自己还是取悦观众?唱歌是自己人听了happy就够的吗?要不要让大众听得懂?
到现在大量音乐人做音乐剧还是这么自以为是。
节目中表现,在中国顶级音乐学府深造出来的,第一年工作也只能拿800元月薪,同期房租就要几千块;还有的音乐剧演员演了10年音乐剧,还是不能对自己的角色有所选择;还有的音乐剧演员表示,演出时台上是自己人,台下坐的还是自己人。这些辛苦,无奈,我也能感同身受,但同时回味,这种状况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想一味苛责歌手肯定不对,他们不过是喉舌。后面谁在左右大局同时又食古不化?
跟着别人看的这期综艺。彼人天天刷《奇葩说》、韩剧,对《我是歌手》《我就是演员》等综艺也从来乐此不疲。唯独这档综艺,看的过程不断问我”这个歌手唱得怎么样”,表情是满脸的不解。看到一半交遥控器走人。我是津津有味的看到最后,但也仅仅是因为我能明白、100%准确的猜中评审结果。只是回味,却无法想起冠军三强除了声乐水平外多少亮点,反而记住了一首气息不稳的《青花瓷》和一首声音飘忽的《time to say goodbye》。
我看,中国音乐剧幕后的大佬们如果不转变思想,曲高和寡门庭冷清的事情将长此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