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音色库,它在运行的时候肯定是要消耗一部分CPU算力的。但负担并不会很重,因为基本上没啥可“算”的。相比起建模、卷积类复杂算法,采样音色只是简单的叠加声音罢了。
采样音色对CPU的压力主要是来自于大规模数据的传输和协调。CPU要从硬盘上收取大量的采样数据,再转交给内存,然后再和内存协调工作把应有的声音叠加出来。为了协调这巨量数据的运转,CPU的压力多少也还是有点。
但这种情况下,瓶颈往往就不在CPU了。这年头,只要不是太低端的CPU,应付这种“大量”但并不很“复杂”的运算,CPU算力应该是足够用的。
但如果内存不够快的话,CPU算力再强也会因为无米下锅而无法发挥。所以,编曲工程越巨大,高频率的内存越能显现出效果。
不过内存频率的差异并不会大到“跑的动和跑不动”这么明显,顶多也就是极低ASIO延迟下更容易爆音这种程度,稍稍调大一点ASIO延迟也就解决了。
更严重的瓶颈主要来自于硬盘。相比起内存的数据吞吐效率,硬盘的数据传输效率就差的多了。这年头,就算再强力的硬盘,其读取速度和内存的传输速度比起来都是弱鸡。因为DFD的存在(
关于DFD,参考这里),整个编曲系统中最有可能导致CPU“无米下锅”的瓶颈就是硬盘的弱鸡读取性能。
而且这种时候,你会发现,CPU占用并不高,但工程播放却频繁的爆音(cubase里按F12会显示“CPU过载”,但那其实是假象,只要CPU没能在ASIO延迟时间内及时的算出总线音频结果,甭管是不是CPU的锅,cubase都认为是“CPU过载”)而要想解决硬盘慢导致的瓶颈,你往往需要大幅度调大ASIO延迟(给硬盘充足的时间读取采样数据)才有可能让工程顺畅的跑起来。
基于以上原理,其实,
CPU占用高了是个好事,那说明你的CPU时刻处于“有米下锅”的忙碌之中,那说明你的整个编曲系统的压力都比较均衡,整体工作效率发挥的很好。那说明你花在电脑上的钱没有浪费。
本帖最后由 南宫浩 于 19-2-21 09:19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