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希望既能是很好的通道压缩,又很适合母带、总线压缩,也有些母带、总线压缩似乎照顾了这部分人的心理,做成两通道可分离的形式···有人要求,有人出钱就有人做,能不能做到绝对完美兼顾就难说了····
但是,我个人认为通道压缩想跟母带压缩都完美兼顾的情况很难实现,毕竟不论针对的侧重点不同,压缩的参数配备也有差异···要说能替换使用,没人敢法对说绝对不行,但是哪怕再贵也难做到最好···即使就是仅仅通道压缩,针对人声、钢琴、鼓···甚至不同音乐风格下,选择压缩器都难只挑一件就能面面俱到···
就像大石块儿砌墙,通道压缩就像是以更大的处理幅度敲打修整单块石料,让它们平整的一面相互对齐,其他各面能较饱满、踏实地与其他相邻石块较吻合地拼接,而母带压缩更多的考虑是将砌好的整堵石墙做缝隙填补,或者表面“光”一层比如石缝纹理,也可能是平整细腻的砂浆面等等美观、细化、整体化的处理,并不是以过分追求挪移出更多的响度余裕为目的,注重整体的完整性,找的是整体动态与响度的平衡点,声部的融合度等等····。当然,如果硬是需要很响,摁低阈值,猛提MAKE UP,表针狂甩···,也能做到,很多人的母带、总线压缩就这么用的,就如后宫佳丽既然有三千,那今晚就先来两百吧···;陈年红酒一杯,一个咕咚服下,舒坦了···刚开始,总线压缩,我也是这样用的
有人觉得音量最大化是总线压缩或者母带压缩的主要任务,我觉得并不是,虽然在接近完成工作的这个节点,最大音量接近0dB可以更切实地通过监听,来确定压缩参数调整状态,但,可以让限制器、或者类似L2之类的软硬件来最终协同完成这一步,母带压缩,至少我个人觉得不是独立专干这个营生的····
所以,我觉得通道压缩和母带压缩虽然都是压缩,机理一致,但是他们实际承担的角色、使用的时机、参数设置侧重等方面确实不太一样···使用的目的、处理强度上不能全当成一回事儿,监听注意力、范围权衡也稍有不同,不能仅仅盯着音量响度说事儿···
斧头也能切菜,干嘛还要菜刀?···看使用者的目的,如果要切菜,斧头可以不用摆出来推荐;如果要砍树,菜刀也不用推出来;如果使用者硬想只买一件,既要用它砍树,又要用它切菜···哈哈,那啥都不用搬出来···因为,总有一个目的上用着不顺····完了还会说这东西贵且不好···很多好东西在一些人入手后,果断进入二手区,多是缘由于此,只知其贵,不知其用···反正我用过了,结论是:那把很贵的斧头切菜不咋地,毫无性价比!···
我还曾经一直强调,一台好的压缩器,九成功力在音频处理通路的染色和声音平衡上,不是哪个压缩器“压”的好,而就算是同样的SIDECHAIN电路,不同的机子出来的声音是有巨大差别。一个人身材匀称,气质很好,拿一堆衣服给她试穿,似乎都感觉不错,如果我就简单认为只是衣服很好很合适,那换个身材不咋地的人试试?···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水牛,黄牛,犀牛,牦牛,蜗牛,都是牛······哈哈哈···
另外,补充一点,处于SIDECHAIN通路的高通滤波(低切),目的是在音频压缩时,放过本已超过压缩阈值设定的部分低频···也就是,让被处理音频,在滤波器设定频点之下的低频部分(当然也包括此刻同时发声的其他声音)可以无害通过压缩流程,当然这也得看低切的分量,滤波器切得越狠,越可能无害通过。如果这个频点在被低切掉滤波器默认的衰减XXdB之后,依然有能量突破阈值,那么铁定压缩会启动,只是压缩分量有所减弱,也就不能绝对无害通过了···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19-4-7 12:27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