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关于前期音染的一些讨论。

( 31 )
 
[收藏]
-  第 1 页  -

2674
#1 21-11-4 12:25

关于前期音染的一些讨论。

最近一直使用m201话放,1073一直在吃灰尘,索性就出掉了,不给自己留有选择。用惯了音染少的东西后,很难再回去听那些带牛的,自身风格明显的设备。就前期录音而已,每个话筒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这本身已经是第一步染色,之后话放再来一次,虽然只要设备素质过硬,怎么做都能听。但我更倾向染色的事情交给后期去处理,那样有更多的空间,回旋的余地。前期更多的是接近声源本身,细节表现更高的设备,下一步可能要入手的话放就是millennia,回不去了,不管染色有多好听,都回不去了,前期能录干净,后期有各种方法能让我去折腾声音,可玩性更高。

下载mp3

附个干声,让感兴趣的大伙去玩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42-kF8C4GNFDb9keuVQzg 提取码: 0e4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131
#2 21-11-4 12:37
用插件得到的染色还是不及硬件的感觉舒服啊 个人建议 什么设备都来一下呗

450
#3 21-11-4 12:55
同感没毛病,前期越干净越好,染色交给后期来做

2674
#4 21-11-4 12:55
Oxford 发表于 21-11-4 12:37
用插件得到的染色还是不及硬件的感觉舒服啊 个人建议 什么设备都来一下呗

那也得是后期的时候用硬件染色,前期能干净尽量干净的进来吧。

1256
#5 21-11-4 13:00
理论讲,声卡录下最原始的声音最好,然后后期再做处理。但我发现一个问题,话放的mic,与你录下来再走line过一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你可以试一下。。
观众反应
:先天性营养不良 后天怎么补都不行

3131
#6 21-11-4 13:25
alon1688 发表于 21-11-4 13:00
理论讲,声卡录下最原始的声音最好,然后后期再做处理。但我发现一个问题,话放的mic,与你录下来再走line ...

mic和line的染色不一样,不然很多话放插件也不会区分mic和line啦~~

3559
#7 21-11-4 13:29
录混本来是不分家的,“前级”或者“后级”并没有本身的对立性,只是看需求才对。
重要的是,自己干的舒不舒服,结果是不是好的。
不过现在很多时候录和混是两个地方进行的,那相对来说,录音只要别出问题就谢天谢地了,很多时候根本指望不上能录出来漂亮的声音。

8966
#8 21-11-4 13:55
这个东西看需求吧  

2674
#9 21-11-4 14:26
rongjiawenyu 发表于 21-11-4 13:29
录混本来是不分家的,“前级”或者“后级”并没有本身的对立性,只是看需求才对。
重要的是,自己干的舒不 ...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能是在自己能做的品控范围内,尽力要求自己更好些。产业链条化,也算是蓬勃发展的一件好事。

13871
#10 21-11-4 14:37
如果前期染色后期干净呢

2674
#11 21-11-4 14:41
hjun 发表于 21-11-4 14:37
如果前期染色后期干净呢

这得很强的把控能力才能做到,而且得保证自己的环境准确度高,这样才不会自己认为干净了换别的环境播放脏成一片。

13871
#12 21-11-4 14:49
huanghua521125 发表于 21-11-4 14:41
这得很强的把控能力才能做到,而且得保证自己的环境准确度高,这样才不会自己认为干净了换别的环境播放脏 ...

因为信号过了声卡肯定有损失,染色需要更原始信号越好,所以才有话放这玩意啊

2674
#13 21-11-4 18:21
hjun 发表于 21-11-4 14:49
因为信号过了声卡肯定有损失,染色需要更原始信号越好,所以才有话放这玩意啊

话放是用来放大话筒信号的,染色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有些厂家努力做到低染色,而有的厂家干脆就放飞自我,让染色来得更彻底罢了。

4243
#14 21-11-4 18:32
关于染色的问题,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放大这个东西产生和应用的必然性,甚至是决定性的意义···对于每个设备,所谓染色基本都是属于功能性的附带产物···

我也不认为非要分开来说要或者不要,什么时候要又或者什么时候不要的法则,美的最基本的本质是:平衡!···这是终极目标,不管中间有没有或者要不要分阶段来个小目标,实现这个终极目标才是根本···灵活一点的思路可能才是殊途同归开阔思路···毕竟染色没有绝对分界线,也没有绝对无染色的设备···清淡本就是染色的一种,如白色、无色都在PS作为颜色运用一样···并不是只有黑色那样深浓才叫色彩···

当我们发现一种方法、一种选择,在一定的范围和风格里有效,我们更多的应该感觉我们又多积累了一种运用的可能,而不是抱着采摘到西瓜,就一定要扔了玉米或者是芝麻···更宽泛的说,混音的艺术就是在于不管什么材料,能富有想象力的把他们搭在一起,产生听觉审美的工作···有很多时候,材料也许我们不能更多限制、挑三拣四,但是美化它们却一定是必要的职业能力与目的,所以···来料可能是随机的,那么···多变的思路也是必然的···这种能力越强才越会接近大师状态···因为,这个世界现存的大师就是多样的,不唯一,也不唯二,面对不同素材,他们的手法也是多样的、多元化的···,开阔的思维或许才能更好的容纳这些···

最后说一句,染色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夸张,也不是所有问题都如论坛里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就是或者都是因为染色!过分强调染色,设备的客观因素被放大,主观的能力因素被无形中缩小,混音在一些人眼里就是挑染色,而不是能力与手法···!这种呻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菜菜好记的漂在水面上的几个词儿,都会成更多成为他们做不好事儿的不成功借口···不是真的就是这样,而是这类词很容易被菜鸟抓住而已,恰恰是这个圈子里的传染性又极强(基本认知不多、实践就更少,思考不也都毫无深度和全面性,甚至还没有任何判断力,仅凭的就是“听说”,然后再把它变成“定律”或者“传说”)!···但是说到底,平衡,才是高深与永恒的标的,无关音染多寡有无···更不是几个标签式的定义口诀能解释的···很微妙多变的···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1-11-5 19:02 编辑

1188
#15 21-11-4 20:00
前期染色和后期染色各有各的好处,因为ADDA也有染色。如果你目的明确,并且前期录音可以花大量时间折腾,那么前期染色无疑是最好的,减少了ADDA的次数,也就减少了一些不确定性。而后期染色,在于你如果不明确最终需要的是什么,而录音的时间也是有限的,那么将染色放在后期做,效率会高很多。总结,前期染色更适合自己有时间折腾着玩儿,后期染色更适合商业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