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时候,
大家的工作室并没有这么肆意的高度
顶部当然尽量要有一定通道,
不一定非要完全用硬板材做
也可以是适当角度的较厚的吸收材料。
还要利用两侧以及顶部边缘。
整体房间后边空气层的截面积要至少超过最终室内面积的一半,
就会有比较高的吸收效率。
房间的前边可以适当减小
简单示意一下还是类似的原理。
前方可以稍微小一点。减少空间占用。
主要是身后位置。
所以几乎所有我的设计中。
背后都会有这个大钝角。看起来是扩散的样子。实际上是吸收结构,并且竖条之间缝隙是通气的。
后方都有一定空气层与顶部连通。
正前方内部的结构中
也会有空气层与顶部连通。
尤其放音箱位置的后方
这张图在论坛里我也发了很多回了
音箱后方的位置也有空气层和空气通道。也适当要堆一些吸音材料
本身这个位置空气层也需要一定阻尼
同时也要考虑吸收其他频段。
此时整体效率还是没有太高。
那么效率高的来了,主动的方式。
只要前后有个喇叭口,中间塞一个喇叭。
就可以用一个很小的通气道。
把低音的气浪吸进陷阱
这就是之前我提到过的,
主动和装修配合的结构原理
调试也很简单。
很多开源的DSP都可以调好这个。
也就就用点延时EQ相位之类。
画黄圈的区域需要填充一定的吸音棉,
主要提供一定的阻尼量,顺便吸收一点
这个结构在厂房实验折腾了一年多
有一天突然觉得。。。很玄幻。
相对于面前的监听音响。我在音箱外。
相当于和房顶上那只喇叭的整体结构。
我好像在音箱里面。。。。。。
这个结构效率很高的。
顶部扬声器使用两只,
可实现更大的调校范围。
还可以配合低音炮去实现更低的低音下潜
当然想能做好综合成本目前还是不低的
大多时候大家也没有需要听到太低的频率。
没有必要浪费太多成本。
使用前面比较简单的结构。配合调校。
或者加低音炮再调校,大多足够用
本帖最后由 pansidaxian8888 于 25-9-30 21:27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