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听GM和GS格式MIDI最好的软音源绝对是YAMAHA的SXG, 它是兼容标准的GS控制器和系统码的, 所以放标准GS文件一点问题没有。 虽然对音色的偏好可能因人而异,但SXG播放GM和GS的声部平衡度和音色的专业感比VSC要好得多, 如果对此有怀疑, 我可以拿一堆Roland自己的GS格式MIDI文件, 你试试看是在他自家的VSC上好听还是在SXG上好听。
大部分GS格式文件制作时参考的是SC55, SC88等硬件上的音色, 而XG格式设计的时候就是想一统天下的,所以努力要兼容当时的标准GS格式(即SC88pro以下级别)。虽然XG的很多音色和SC55, SC88不同, 但是起码得做到保证大部分GS文件在XG音源上播放不怎么走样, 这一点YAMAHA做得很成功。 而SXG的音色与硬件的XG音源如DG50, MU10等没多大差别, 只是样本和效果器的音质差一些, 所以GS文件在SXG软音源上放效果也不错。而VSC里那些跟SC55, SC88上同名的音色实际上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用VSC听根本不能保证这就是作者原来听到的效果。
另:说到兼容什么什么格式, 其实就是一个翻译MIDI指令(也就是映射)的过程, 比如我接收到你GS格式的F0 41 10 42 12 40 00 7F 00 41 F7系统码, 这提醒我这是GS格式文件, 我就开始准备翻译, 接着收到你GS的128库05号音色信息,这在GS里表示的是一个电钢琴音色, 我就调出我的34库05号电钢来演奏这轨,又收到F0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0 F7, 假设它在GS格式里表示指定滤波器Cutoff为64, 我就调用74号Controller把滤波器Cutoff设为64。
我是从AWE32和SXG50开始接触MIDI的, 对当时我一个穷学生来说,手里的AWE真不怎么样,既贵,音质又差, 自带波表音色又弱智, 专用的扩展音色内存更是贵的离谱。当时DG50和MU10都是两千左右的东西, 根本买不起,然后YAMAHA推出了SXG50, 终于让我体验了一把准专业的音色, 用来听听Roland早些年推出的那些很棒的GS格式MIDI, 效果对我来说已经非常好了。平时扒扒带, 玩玩Band in a box是够用了,就是延迟太厉害, 根本没法实时输入,后来有了SXG70(就是SXG50+SXG20), 又有了SXG100, 这下延迟可以调的比较小, 勉强能接上我的小MIDI键盘弹弹和弦了。 在后来又出了YMF724声卡, 延迟更小了, 而且音质比软波表好。到最新一代的SXG已经开始用4M的音色库,动态就更棒了。
VSC从55到88的第三版我都用过, 没多大改进, 只是把那些破音色的数量增加了适应GM2标准, 质量一点没变。 刚开始拿来放我熟悉的那些MIDI, 就觉得SC音源的音色不可能这么差, 要不然根本没人会浪费好几千在它上头, 结果后来听了真正的硬件SC的音色证实了这个想法, 硬件的音色虽然听起来也不专业, 可是比VSC要好听, 饱满的多了,如果说MU10和SXG的差异是100和85, SC和VSC的差别就是100和40。 VSC的声音干, 不少人维护它, 说这是专业的表现, 说混响和合唱是应该由作者来设定的,说SXG不专业,你什么都没设呢, 它的混响默认就已经是40了, 结果声音听起来似乎更好。这是扯淡, 专业的MIDI文件制作时每一轨都应该设定混响和合唱发送量,即使是0也应该发送0的指令, 有了这个指令, SXG就照着办, 又不是你制定60, 它就在你的60基础上再加40, 自己不定好混响和合唱, SXG帮他设了一个常用值, 还怪人家不专业。
扯远了,说回声卡来,后来Creative推出了Live!, 我买不起, 然后又推出了Live! Value, 这对我来说可是伟大的一个产品,音质比AWE32提高了可不只是一点, 对我来说已经够用了,SoundFont内存的问题也解决了(SDRam比AWE的专用内存可不止便宜一点), 而且支持多音频流,又自带还不错的效果器,以它的价钱来说实在是没得挑剔了。(到现在Live5.1两百多块的价钱, 几乎是白送了)很多人揪着广告上声称其专业品质的商业宣传不放, 横挑鼻子竖挑眼, 今天说频响曲线不直, 不专业, 明天说数码输入没有字时钟, 不专业, 又埋怨EMU被Creative这暴发户给并了,今后又要少些精品合成器了。这种心态合着该让他们只能买到几千块的APS, 省得心烦. 讽刺的是不少人指责归指责, 往自己电脑上装一块Live是一点不比人家落后。
又扯远了, 前面说到Live解决了SoundFont内存的成本问题, 我就上网找了不少SoundFont, 虽然好的不多, 但还是有不少收获,像常用的钢琴, 电钢, 鼓, Bass, 弦乐, Pad, 都有很好的SoundFont. 但是当时并不知道专业的音源音色能好到什么程度, 所以还是心痒痒要买硬音源, 上班后遂了这个愿, 整了块JV-1010回来,这可是性价比一流的东西,我就不用多说了,有了它慢慢的我就不怎么搞SoundFont了。 后来又接触过SC8850, 这东西虽然比Jv-1010贵的多, 音色却还是反映SC系列的市场定位, 除了一些新的音色比如无品BASS等, 大部分音色都没有JV的听着专业, 怎么说呢, 单独用SC8850做的东西, 一听就像高档电子琴示范曲, 而单独用JV做的东西,基本可以当小样蒙人了。XP-30和JV-1010我都玩了一段时间了,比较熟悉, 同样价位没有比这两个东西性价比更高的了。
最近买了一台二手Alesis的QS7, 跟JV的原理差不多, 但音色很一般, 除了便宜和76键没什么别的好处了, 它引以为荣的大钢琴音色采样甚至还有过载了录破的样本。如果再添合成器,我会选01W或01R/W, 它的音色也很棒, 有很多听起来很专业很实用的预设,Korg的Pad是最华丽的, 表现天堂一般的意境KORG的Pad最合适, 这得归功于WaveStation的合成方式, 从01W到Triton都用了WAVESTATION的样本来做PAD. 另外它的电钢, 合成LEAD也不错。3000左右还是划算的。目前我不会买XV, Triton, 或Motif, 一来没钱了, 二来也不是特需要, 管弦乐器,鼓和Bass用采样盘上的一点不比那三巨头差, Pad和Lead之类的音色等XXLARGE PAD I&II和Atmoshere拿到后也够用了。钢琴和电钢用XP-30上的也还够用。 至于什么录音, 烧碟, 音序器之类的功能是烧钱, 我用不着. Motif-Rack用不了多久就会掉到7000以下,XV-5080和Triton-Rack也用不了多久就会掉到10000以下, 等那时再考虑吧。 目前倒是买个Roland的二手采样器比较实用, 这样你就能利用上一大堆Roland格式的音色盘,绝对比什么CDXtract+GIGA或者Kontact要好。Akai格式的音色盘倒是能用软采样凑活着对付。
你说要买就买顶级的意思是对的, 但不一定非得花那么多钱, 比如同价位的SD90和XV-5050, 我们肯定应该买XV-5050, 但有没有必要非得舍XV-5050买音色差别不大的XV-5080, 那得看你对音质要求有多高了, 我是纯粹当业余爱好, XV-5050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