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再见 列宁
1989年8月,在东柏林靠近那条著名分界线的地带,一场积蓄已久的暴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母亲——一位积极的共产主义活动家——眼睁睁的看到警察的棍棒砸向儿子的身上,于是,坚强的母亲晕倒在地……
1990年10月,柏林墙被拆毁。坍圮的石砖见证了如潮的人流涌向昔日被视为“恶之花”的资本主义世界。那位错过了历史巨变的母亲醒来了,可是她脆弱的心脏再也承受不了滚滚的洪流。于是,已然消散的民主德国在72平方米的小屋中最后凝聚了72小时……
这被称为一部喜剧,因为那些为了掩盖真相而被善意粉饰的绝妙谎言。高潮在母亲的弥留之际粉墨登场——儿子找来曾经的航天英雄,协助他重新演绎了柏林墙的倒塌:“真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宽容的。所以我决定开放东西边境,欢迎来自资本主义制度下受苦受难的民众!”
一出完美的骗局,一场幸福的迷梦。然而看完全剧后,我无法感受到一丝一毫的舒畅。它迥异于好莱坞那些打磨的珠圆玉润却仅仅过眼云烟般的胶片。以乐境写悲,足见其悲。当代德国人在经济阴影下的彷徨与呐喊在影片背后刻下一条迷惘的轨迹……
儿子制造的“假新闻”播报着联邦德国大量的失业、吸度、犯罪。而柏林墙倒塌的那个晚上,他和女友却在对DISCO狂欢等“资本主义社会阴暗面”趋之若骛。导演借“儿子”之手,沉呈现联邦德国由于严重的经济衰退带来得种种社会危机。然而,他们自己已经深深陷入这种社会的生存状态中无法自拔。他们对所谓的共产主义救赎不抱希望,但也不清楚还能对现存的社会制度信赖几分。他们不知不觉有自动自觉地置身于东德的位置上;而坐在象征“西德”座位那里的,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战后重建中给予最多支援的陌生人。他们自始至终都队傲慢的霸主保留怀疑态度,正如“儿子”在编制一个又一个“谎言”时渐次意识到资本主义未必能带给他充分的幸福一样。但他们又不得不依靠美国这个无比强大的贸易伙伴来提升自己的社会认知度。夕阳金灿灿的余晖中,飞艇吊着巨大的列宁半身象缓缓地从溜出家门的母亲面前挥手作别。母亲仰望着的虔诚的目光中,既没有恨,也没有爱。透过她的目光,我们窥视到的是列宁对她说再见,还是她向列宁告别?
这布电影是德国现代派先锋团体“X”继《罗拉快跑》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感动世界的力作。超过50%的德国人去影院观看此片无疑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它所承载的广泛的社会意义。当年由“新德国电影运动”四杰所领导的光辉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十张电影票有九张是HOLLYWOOD”的令人担忧的现状下,“X”这样的团体应运而生。在我看来,这部影片还被服着他们希冀拯救德国电影的使:尽管柏林墙的倒塌使得大批东得民众涌入表面上歌舞升平风光无限的“西德”,兢兢业业的德国电影人还是选择告别孤芳自赏故步自封并略带敌对气息的“列宁时代”,恪守在“东德”阵营并打出“联美”的旗号。他们甚至“早就”比画出了大批世界各地的观众涌入兼容并包的“东德”的绚烂美梦。
1990年,德国捧得世界杯冠军极大增进了两抵人民的团结协作。今日,通过《再见,列宁》,德国人力图寻找到一条平衡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这是一出现实主义的剧作,真实者有如柏林墙的到倒塌这一事实一样,因为社会是真实的。
同时,逆流而上的德国电影人尽管仍徘徊在通往未来的“迷宫的十字路口”,却义无返顾。因为他们已经
再见了,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