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刀郎--想吐的人请进!
事实上我从98年起基本不听国内的音乐,因为那时刚开始听的懂外语歌曲,然后就一直听.从蝎子开始一直听到污秽摇篮.
由于家庭的关系每年我都要去新疆一趟,如果你到过新疆或者与新疆的(汉族)音乐人有过交流,你就会知道内地音乐的苍白,简直不能用垃圾二字来形容.新疆人简直就是为音乐而存在的,不服不行.象在内地有点知名度的艾尔肯,阿凡提乐队等,在新疆这样的乐队遍地都是,只是因为语言的障碍使他们无法被内地所知.罗林在这里耳濡目染,一定受益非浅.
2003年10月我去哈密,路过一家音像店时突然听到一个独特的声音,就是那张<西域情歌>的第一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个声音一下子抓住了我.那是我买的第一张正版CD.从此我又开始认真的听国内的音乐.等我回到玉门,已经到处都是刀郎的声音.接着2004年春节时候又开始飘荡起<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新疆发行的版本专集名为<新阿瓦尔古丽>这张专集卖到了什么程度?恐怕内地人无法想象.由于盗版商准备不足,许多音像店不得不在店里安装电脑现场刻录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他直接催生了一种盗版方式!
平心而论,刀郎在这两张CD中都不乏败笔,比如<虹彩妹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简直改编的糟透了,纯粹是滥竽充数.但是大部分歌曲都非常精彩.
有人说刀郎的歌是30岁以上的人听的,我赞同.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真的还有好多事没有经历,好多感情还无法理解.但是我想说的是我的6岁的外甥除了说<兰州方言版的猫和老鼠>里的台词,最爱唱的居然就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张口就来.
有人拿刀郎和周杰伦比较,说周代表的是年轻人,代表着音乐的未来,而刀郎则代表者落后与保守.其实我对周真的没有什么好感,几乎没有一首歌能让我听清楚他在唱什么(只有那首<简单爱>)但是周的音乐无论从数量,风格,内容方面都比刀郎多许多,这一点不得不佩服.令我吃惊的是我居住的小区里好几位40多岁的教师也很喜欢周的音乐.
80年代的编配方式很土吗?<在那遥远的地方>有无数种编配的版本,真正流传下来真正感动人的却依然是没有伴奏的清唱.你想用最新的遍配方式配出来的也许只是一堆音符而非音乐.
2002年的第一场雪只是一个象征,真正能够流传下去的应该是<艾里浦与赛乃姆>这首歌才是真正的西域情歌. 骂刀郎的人我真的怀疑他有没有完整的听过刀郎的歌
我还是那句话,音乐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操练的!
别拿技术来衡量音乐,那样你只能成为一名音乐工业的技术工人.
写的有点乱,请各位见谅!